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學者總結的10個哲理認知,個個發生深思,警醒世人

中國學者總結的10個哲理認知,個個發生深思,警醒世人

我為人類知識划出界限,以便為信仰騰出地盤。

——康德

1,哲學對於今日之社會非常重要,其重要性體現在哲學通過批判來開啟思想,使我們學來的東西成為能思的和批判的。

2,文化保守主義認為中國古代的東西都是最好的,無需對外學習,無需學習西方,這種想法是錯誤和狹隘的。好的東西不分東方西方,拿來為自己所用才是關鍵。

3,哲學的批判思維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原理,任何一種創造,無論它多麼先進,多麼系統,都總是要依靠一定的前提條件,而且都有一定的限度。

4,西方人正在向原子個人發展,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提倡充分發展個體的個性。但中國人不是,中國人無法脫離開血緣的、倫理的、半倫理的、宗法、家族式的社會環境。再過五十年,中國人還是不會變為原子個人。

(備註:西方的原子個人出自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他認為個人如同社會中的一個原子,總是在運動、發展和變化,在社會這個有著數以萬計的原子在運動變化的時空中,每個原子都在各自的相對封閉的時空內做不斷的運動,而且這種運動在個人意志和人生理念的支配下,總是以無序的狀態出現於不確定的社會關係網路的結點之中。)

5,太多理所當然的東西被我們不經思考和消化的接受,這對我們自我精神的獨立性和原創性的建立並不有利。黑格爾說,自由的思想就是批判的思想,就是不接受任何未經審查其前提的思想,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圓潤,多麼理所當然。

中國人接受了太多表面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東西,我們既不知道事物的前提條件,也不知道它的邊界,而只是用簡單的外部反思的方式,把它們粗略地運用到內部中去,這是錯誤的根源,是阻礙我們自由思想的最大障礙。

6,人類的知識是有邊界的,邊界之內,我們把它們叫做知識或科學。邊界之外,則是信仰領域,信仰的對象不能成為知識的對象,比如上帝。上帝只能信仰,不能用科學的方法或方式去認識。批判的任務之一就是澄清前提,劃清界限。

7,外部反思並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進步,也不能給予我們真正的改變。停留在表面的外部反思反而容易讓我們形成一種僵化和靜止的教條主義。因為外部反思從來不深入到事物的內部去經歷,它只是知道事情的一般原則,且總想把這種僵化的、脫離時代的一般原則運用到所有的內容中去,只在外部打轉,進入不到事物的核心本質,我們在認識上只能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真正能幫助我們進步的是內部反思。

8,國外一位哲學家說,哲學不能用來烤麵包,但哲學可以使人從平凡走向不平凡,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兌現價值。總得來看,哲學是思想的事物,它不能幫我們具體的謀一份能糊口的職業,正因為哲學是思想中的思想,不局限在某一件事,某一個領域,所以我們這個時代才更加需要。當今最缺的不是物質,而是思想,是高貴的人格榜樣。許多具體的事情不能靠哲學來解決,但哲學能統領人生,教我們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世界。

9,一般人認為哲學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是一種高冷、玄妙的東西,我們採取的態度也是敬而遠之,其實這種一種誤解和偏見。哲學其實很平凡,生活中處處是哲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只要我們與世界打交道,就會有哲學。它是一種我們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基本態度和基本價值取向。

10,有什麼樣的人就有什麼樣的哲學,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哲學。

西方文明的哲學基礎是純粹理性,中國文明的哲學基礎是實用理性。因此西方把世界分開來看,一個是理念世界,一個是現象世界。前者神聖,後者世俗。前者是屬靈的,後者是屬肉的。而中國人把世界看做一個整體,萬物處於整個的「大道」之中。中國人的哲學就是人倫日用的生活體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所有的人倫日用,日常生活,都是「道」在管著。

結語:

不同的哲學產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學產生不同的人,進而形成不同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也造就出不同的生命感悟。我們只要跟人打交道,跟不同的文化打交道,就得學哲學,用哲學。

V公號搜:大腦幫(Brainlearning)關注!

? ? ? ??? ? ?? ? ? ?點亮「在看",給我鼓勵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腦幫 的精彩文章:

冥想吧,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三個步驟讓冥想融入你的生活
開啟你的元認知,將經歷轉變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