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讀懂了李叔同,你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了李叔同,你就讀懂了人生

文 |?不雨亦瀟瀟?·?主播?|?賞新晴

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1942年深秋,秋風蕭瑟,落葉漫天。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身著僧衣,側卧榻上,在平和中悄然離去。

他便是「承兩世悲歡,歷一生修行」的弘一法師——李叔同。

回首過往的六十餘載,他為我們留下了兩則偈語: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而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人如其言,李叔同就像這無痕無塵的偈語一樣,在凡塵俗世間,獨擁一方澄澈,獨修豐盈的靈魂。

靈魂的本原,是藏於心的約束

清光緒六年,李叔同降生於天津一個富足的鹽商之家。

由於家境優渥,父親李世珍更是清朝的進士,所以李叔同自小便享有錦衣玉食的生活。

少年時期的李叔同走馬章台,廝磨金粉,茶樓酒館消遣,風月場中寄情。

在世人看來,他就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紈絝子弟,但其實,李叔同的內心是孤獨而苦悶的。

縱情聲色的世界是人生的羈絆,命運的羅網框住了千萬人,也框住了他。

流年消磨著他的青春與熾熱,琴棋書畫也填補不了靈魂的空虛。

於是,在塵世中苦苦掙扎的他,選擇了另一條路。

佛前裊裊青煙,耳邊晨鐘暮鼓。

一入佛門,萬千嗔痴,俱化雲煙。

李叔同選擇了戒律嚴謹的律宗,從此誠心向佛,嚴以自律。

與朋友聚會時,他遵循著佛門「過午不食」的準則;在寒冬臘月中,他依舊奉行穿不過三衣的傳統。

高興時,從不得意忘形;生氣時,往往自我開解。

做該做的事,循該循的理。

此時的李叔同為未來的人生道路畫出了準線,也為今後的言行定下了原則。

正如沈從文所說:「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

歸束自己,讓鬆散如沙的日子,凝成充實的力量。

拒絕放縱,讓空虛迷茫的人生,重拾靈魂的豐盈。

只有放下貪戀,將自律寫入歲月的紙箋,方能於筆下生花之時兆見前路。

靈魂的底色,是行於世的慈悲

都說相由心生,弘一法師的眉宇間總存著一份悲憫和慈祥。

為僧的後半生,他致力於將慈悲的關懷灑向人間。

去學生家中做客時,豐子愷請他上座,在坐下之前,他總要輕輕搖動藤椅。

也許外人並不知他為何要這樣做,但豐子愷卻知道,這是因為弘一法師擔心藤條間有小蟲蟄伏,直接坐下不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

為了宣講戒殺護生的教義,他還與豐子愷合作出版了《護生畫集》。

這本集子由豐子愷作畫,弘一題詩,書中記錄下了生靈百態,也將慈悲之情灑進了更多人的心裡。

弘一法師只希望讀者能夠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事。

後來世亂時艱,各處救濟院的民眾心中也是惶恐不安。

弘一法師便不遠萬里,前去為他們講經授典,只求弘法的同時,能起到安撫寬慰的效果。

生如逆旅,道阻且長,法師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為眾生帶來些許安詳。

這是頓悟,也是使命。

有人說,他一生慈悲為懷,卻把絕情留給了深愛自己的女人。

最初決定遁入佛門,他為妻子安頓好未來的生活後,便只留下書信一箋。

西湖上的最後一次相見,便將曾經的半世風花雪月做了一個了結。

傳言,妻子曾苦苦追問道:「弘一法師,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愛?」

法師閉目凝神,緩緩說道:「愛,就是慈悲。」

這是他最後的回答,從此以後,世上再無李叔同,從此以後,人間多了一位信徒,在佛道之上踽踽獨行。

佛說:「放過他人為慈,放過自己為悲。」

既然知道前路無法改變,就不能再回頭留戀。

與其相互糾纏,不如再不相見。

這並非是絕情,而是慈悲讓他放下,讓他解脫。

人生似水,常伴慈悲心,可將浮雲吹做雪,世味煮成茶。

給世界關懷,自己便回暖;予萬物包容,生活也安寧。

給他人成全,自己可解脫;予世界慈悲,眾生都安好。

人生擁有放下的勇氣,未來才會有向上的可能。

擁有一顆慈悲心,讓靈魂變得更加純粹。

靈魂的深處,是處於世的淡泊

淡泊,是弘一法師出家的原因之一。

在浙江任教時,他的心境日漸清明,一邊講學,一邊修行。

機緣巧合下,他又嘗試了斷食療法,身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輕鬆。

後來索性辭去教職,作為居士深居寺廟,再也不見煙火之氣。

淡到極致,他便穿上僧衣,拋卻紅塵俗夢,向靈魂深處歸去。

淡泊,淡在物質。

一雙僧鞋穿了十五年,一把雨傘用了十三年,一床蚊帳布縫紙糊的洞兩百多個……破席薄被和捲起的幾件僧衣便是他的全部行囊。

有一次,夏丏尊曾邀弘一法師到白馬湖居住幾天。

當法師取出破毛巾去湖邊洗臉時,夏丏尊不忍心地叫住了他:「這手巾太破了,我替你換一條,可好?」

大師一邊展開毛巾,一邊笑道:「哪裡,很好用的,和新的一樣。」

正午飯菜,無非是蘿蔔青菜之類,但弘一卻總是那樣的喜悅,如同擺在他面前的是什麼珍饈美味。

有時菜里鹽巴過多,他卻笑著說:「好的,咸也有鹹的滋味,也是好的。」

隨遇而安,至簡至朴,用一雙知足的眼睛來看待生活,再貧苦也有別樣的幸福。

淡泊,淡在名利。

1937年5月,弘一法師受邀去青島講經弘法,應允前定下三個約定:不與人師,不開歡迎會,不登報吹噓。

於他而言,這都是生活的累贅和枷鎖,避而遠之是最好的選擇。

到達青島後,除了給學生們講法之外,他總是自居一室,謝絕酬應。

有一次,市長前來拜訪,弘一法師便用「睡意已至」為理由推辭。

一連幾日都是如此,後來為了不失禮數,他便送去寫有禪詩的字條作為回應。

淡泊,是將靈魂撫平,讓心襟開闊,最終去擁抱世界。

遠離名利場的喧囂,珍惜眼前每一份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體會至真至朴的快樂。

明珠不會蒙塵,金子總會發光。

是你的,無需爭搶,自會到來;不是你的,強取硬奪,也無能為力。

人活一世,淡泊的心境讓這趟苦行時時回甘。

靈魂的極致,是足於心的圓滿

「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潔。無物堪比倫,叫我如何說?」

徘徊半生,僧俗兩世,做到極致,便是圓滿。

作為李叔同,他善書畫,筆走龍蛇,每一輻作品都沉穩靜穆,恬淡脫塵。

他工詩詞,書長亭古道,訴說離別情誼,寫黃葉落紅,感嘆歲月枯榮。

他喜篆刻,用刀自然肅穆,線條行雲流水,脫逸之至,是中國文藝的先驅。

作為弘一法師,他重研習,靜心鑽研戒律,力求循理行事。

他成道業,歷時四個春秋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其後半生共有三十餘本律宗著作。

他還傳經法,在多地講經論道、傳授經典,力求振興南山律宗,是近代律宗的一代宗師。

他做一件事,便將這件事做到極致,做得一生無拘無束,無悔無憾。

這種圓滿,是心靈的豐富與滿足,是竭盡全力後的心安理得。

當你面對未來的選擇猶豫不定、面對每日的任務敷衍了事時,生活便會挫折遍布,漏洞百出。

當你竭盡全力地走好每一步、不斷提升自我時,生活便會給予你莫大的驚喜。

圓滿的生活是全力前行,帶著極致的熱情,將每一件事做到無怨無悔。

人活一生,既然僅此一次,便應努力活得充實。

珠光寶翠,永遠不能成為最終的目標,靈魂豐盈,才是本質的力量。

有意義的一生,要在每一次歷練中修鍊自己,在每一段歲月中打磨靈魂。

持世以約束,為靈魂規整方圓;

待世以慈悲,予靈魂潔白純粹;

處世以淡薄,賦靈魂平整坦蕩;

行世以圓滿,許靈魂一生無悔。

這是弘一法師的傳奇人生,也是我們這一生最美的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慢慢來,上天自有安排
父親逼娃寫作,親媽凌晨報警:這樣教娃寫作,家長遲早被氣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