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3年時間開出1500家店,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便利蜂是怎麼逆襲的

3年時間開出1500家店,募集資金達15億美元,便利蜂是怎麼逆襲的

近日,有消息稱,便利蜂累計募集資金已達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全球頂級PE、國家主權基金、國際一流大學基金以及超大型互聯網公司,並且便利蜂早在一年前就已實現北京地區門店的整體盈利,並會在2020年底達成全國整體盈利。

便利蜂負責人則對此也承認,北京地區門店確實已實現盈利,關於募資的消息也屬實,資金將全部用於投資中國便利店市場,大約可以支持新開1萬家門店。

一般來說,一家便利店從開業到盈利要經過7年的營運周期,才有可能盈利;但便利蜂卻只用三年就在北京地區實現盈利,成功C位逆襲。

不被看好的便利店,便利蜂卻宣布盈利

便利蜂創立於2017年2月,總部設在北京,是一家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安全健康為核心、以便民高效為目標的創新創業企業,瞄準的主要是中高收入群體中的年輕消費者。

從開業至今,便利蜂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擴張,即便在疫情期間,便利蜂也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今年以來,先後進入了廣東、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市,原有的華北、華東市場也在明顯加大開店力度。

據了解,用三年多的時間已在全國20個城市開出1500餘家24小時直營便利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其中北京500多家,天津200多家,華東幾城數百家,2020年2月還在深圳開出華南首店。相比之下,在中國門店最多的全家便利店,開出2500家門店花了16年時間。

快速的開店也需要得到資金支持。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便利蜂於2017和2018年獲得過兩輪融資,總金額達5.56億美元。如此一來,也讓便利蜂在門店擴張方面有了底氣。

同樣深耕便利店,疫情過後,不少品牌連鎖便利店甚至出現了倒閉的現象。為什麼便利蜂還敢不管不顧地開疆拓土呢?

全新的經營模式,打法與其他品牌完全不同

便利蜂作為本土創新型便利店品牌,能夠保持快速的擴張,除了需要背後的資本支撐之外,還需要成熟的運營團隊和供應鏈基礎。

便利峰的創始團隊有兩個核心人物,一個是創業明星庄辰超,一個是鄰家便利店董事長王紫。一個投資大咖 一個能征慣戰,這個「神仙組合」組合起來的團隊打造出新的便利店模式。

雖然頂著「互聯網標籤」,但便利蜂是忠實的日系便利店信徒。便利蜂非常注重商品研發,鮮食和自有品牌商品是目前便利蜂發力的兩大方向,也是相比本土便利店最大的優勢。

在華北和華東,便利蜂投資了多家鮮食工廠,並在一開始就投資了北京7-ELEVEn鮮食合作工廠呀咪呀咪。今年2月,便利蜂還在天津成功摘得30畝土地使用權,用於建設鮮食供應基地。該基地建成之後,結合北京供應基地,在華北地區的供應能力能滿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

便利蜂現有的鮮食工廠

自有品牌上,便利蜂在2年時間做到了近200個SKU,去年11月,便利蜂推出自有商品品牌——「蜂質選」。

目前,「蜂質選」商品已涉及19個大類商品,約有上百個SKU,產品種類覆蓋休閑食品、飲料、個人用品、家居產品等。

還有就是便利蜂堅持的數字驅動,通過數據驅動選址,自動化店鋪設計;並根據消費者需求向不同門店輸出個性化SKU,直接給出採購、展示、上架等指導,最大程度上降低需要憑藉人主觀判斷的不確定因素,讓店長變得「工具化」。經過三年來的不斷開發、迭代,現在便利蜂的店員只需要做好打飯、擺貨架、打掃衛生等基礎工作,其他一切需要複雜計算、思考的工作全部由演算法完成。

圖:來源網路

為了證明演算法的可行性,便利蜂曾挑選了10個經驗豐富的7-ELEVEn店長,讓他們將一個店鋪的SKU減少10%。結果,第二天銷量減少5%,而使用便利蜂演算法給出的解決方案,銷量僅減少0.7%。

與此同時,大數據演算法選址也使得便利蜂減少了門店選址的試錯成本。這也是便利蜂敢於一路狂奔的原因之一。

全部直營方式,沒有加盟店

便利蜂在開店策略上曾發出嚴正聲明表示,目前公司一直堅持數字驅動、全部直營的方針,沒有加盟店。

在國內便利店行業中,加盟是便利店提高發展速度的常用模式。不過,便利蜂卻一直以直營模式在擴張。這也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直營門店的高品質和高標準。

眾所周知,加盟模式能節約開店成本,又能提升開店速度,但考驗的是品牌方的掌控能力。一旦監管不到位,就可能導致加盟店亂象叢生,商品品質難以得到保障。直營模式對企業融資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還要求企業具備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

目前便利蜂還在努力發展、做大做強的階段,任何漏洞都可能是對品牌的重大損害。

加盟模式存在利益不統一、應變緩慢等問題,關鍵是對於食品安全保障不夠有力。所以便利蜂希望通過更強掌控來實現整個便利店業務的數字化「迭代」,實現更好的商品品質,有利食品安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重資本便利店,背後的生存門檻一點也不低,它既需要資金支持,也需要有足夠的忍耐力。

與巨大的市場相比,中國便利店仍處於發展階段。7-11、羅森、好德等便利店品牌都做過關店調整,全時近期還遭遇閉店風波。從某種程度上看,作為便利店,便利蜂北京地區門店實現盈利已經是生存下來很好的證明。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講到,中國的便利店已經進入到一個運營模式高度同質化的節點,如何去創新、升級,是它們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只有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便利蜂的打法或許能夠在全國市場的突出重圍,得到更強的「免疫力」。

來自:納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又一波大行情來襲,美元新一輪的暴漲行情即將到來?
他33歲臨危受命,憑一粒花生,將負債15萬公司做到年營收265.3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