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現代人越來越冷漠的原因是,胡亂咬人的瘋狗越來越多了

心理學:現代人越來越冷漠的原因是,胡亂咬人的瘋狗越來越多了

當今時代我們感到人們越來越冷漠,那些見死不救、事不關己人越來越多,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們認為這個時代是道德大滑坡的時代。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看到那些扶起地上摔倒老人反被訛錢的事件,被訛的人傾家蕩產去賠錢;醫生救死扶傷,反而被砍,斷送職業生涯;資助貧困生念大學,學生不僅沒有回報反而認為理所應當。

因為這樣的「榜樣效應」,在聽聞這些報道之後,原本很多熱心腸的人都不敢再做好事了。

好心未必有好報,即使他們想要幫助別人,也畏懼所承受的後果,所以寧可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代人變得越來越冷漠。

本能的保護機制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每個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共同組成。

所謂「本我」是遵守著快樂原則,是我們內心最強大的動力,它包含著我們最原始的慾望,最真實的想法,一切以追尋快樂為基本。

而「自我」則是遵循現實原則,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學習生存法則與社會契約,在自我的指導下,我們必須做出合乎情理的選擇。

「超我」則遵循道德原則,它控制著我們在道德和良心下該怎麼做。

自我就像是一架馬車,平衡著本我和超我。

本我具有先天性,在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本能的選擇是第一位的,但又會因為現實原因權衡利弊。

那些在生活中,本我過於強大的人常常不被社會接納,因為他們更多從自己角度出發。

而那些超我能力強的人,在面臨衝突時,往往會選擇道德與良心這部分。

由於物質精神發展的不滿足,我國很多人都在被本我支配著。面臨現實,即使我們想要救死扶傷,但依舊害怕被訛,所以選擇明哲保身。

社會的巨大改變

由於經濟的進步,社會結構也發生劇烈的變化。

上世紀傳統的熟人社會正在瓦解,在這個世界,利益的選擇常處於第一位,所以人際情感會越來越淡漠。

以前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而現在鄰居之間都被厚厚的門與防護欄相隔開來,即使成為鄰居多年,我們也對彼此幾乎不了解。

有社會學家曾感嘆,現在的社會被陌生充斥著,我們都生活在陌生人之中,人與人之間互不了解。

我們缺乏對社會的認同感,社會帶給我們的更多是壓力、無奈,房貸讓太多人苦不堪言。在此情況下,傳統人文關懷精神丟失,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我們不得不理性思考,拋棄感性的一面。

為了謀取利益、實現我們自己的價值,我們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彼此都互相不信任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更加冷漠,只剩下猜忌與懷疑。

冷漠會傳染

有社會心理學家調研後發現,他人的冷漠行為會對自己產生影響。

旁觀者效應就是如此,當面臨危急事件時人越多,責任越分散。

例如一位老人倒地,當前面的人路過,只是選擇袖手旁觀,那麼後面的人大概率會照樣模仿。但如果只有你一人在場,你很有可能會去救助他。

道德與法律不同,道德更多的是靠善惡評價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來約束他人的行為,如果人與人之間有著充足的信任,道德對我們的影響便更大。

曾經有這樣一項心理學實驗:將一群不知真相的參與者與假扮的癲癇病患者共處一室。其中一部分的人一對一的方式,而另外一部分的人以四對一的方式。那些假扮癲癇患者的人假裝發病。

在一對一的組裡,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去尋求他人幫助;而那些四對一的組裡,僅僅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人尋求他人幫助。

旁觀者效應再次起到了充分的作用。

當一個人面臨危機的時候,他的責任感強於一群人共同面對。

所以如果有小組共同任務,效率可能比個體完成任務更低。

對於現實生活中那些所謂道德冷漠的現象,我們應該不只看錶象,更要看背後的實質。

每個人的經歷造就了現在,所以生活中我們旁邊出現所謂道德有問題的人,我們並不能只用「沒素質、沒有同情心、不善良」來概括他們,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苦衷。

我們更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在道德方面做得更好,我們也可以成為他人的榜樣。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建造。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同學群里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人,而大部分人會選擇沉默?
為什麼男人都更喜歡瘦女孩,即使很醜,而不喜歡漂亮的胖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