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非自然死亡 アンナチュラル (2018)?劇照

"

那些和遺骨對話的人:

我想證明你曾活過。

"

1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我們通常將出生看作生命的起點,將死亡看作生命的自然終結。

無論我們懷有什麼信仰,無論現代醫藥如何干預,生與死都無法脫離彼此而獨立存在。

既然我們沒有辦法最終迴避它,專心改進和品味我們出生和死亡之間的階段——生活,可能更好。

法醫病理學法醫人類學的根本差異,就在此處。

法醫病理學追溯的是證明死亡原因和方式的證據,死亡是旅途的終點。

法醫人類學則重建旅途本身,也就是生命的全過程。這份工作是將生時構建的身份和死後身體的遺存結合起來。

因此,法醫病理學和法醫人類學在死亡一事上搭檔工作,在破獲罪案上當然也是如此。

在英國,人類學家和病理學家不同,人類學家屬於科學家而非醫生,因而沒有醫學資格證實死亡或死亡原因。

現今科學知識持續拓展,病理學家也無法成為所有事情的專家,人類學家就在牽涉死亡的重大罪案調查中發揮重要作用。

法醫人類學家協助解讀與受害人身份相關的線索,由此可以幫助病理學家判斷死亡方式和原因。在停屍台上,各個學科貢獻技藝,互相補足。

舉個例子。

在一張停屍台邊,法醫人類學家蘇 · 布萊克和一位病理學家面對的是深度腐壞的人類遺體,其顱骨碎成 40 余塊混在一起。

病理學家作為具有醫學資格的從業者應判定死因,她認為,死因很可能是槍傷,但還不確定。她將灰色金屬檯子上那一堆白色骨頭碎片檢查了半天,很是沮喪,對法醫說:

「我沒法辨別這些部位,更別提把它們組裝起來了。那是你的活兒。」

蘇 · 布萊克分析骨頭、頭髮和指甲的成分,看是否能說明這個人住在何處,吃哪種食物,看能否做一個人類三維拼圖,不僅揭示死因(確實是顱骨槍傷導致死亡),而且顯示死亡方式。

他是男性還是女性?是高還是矮?是年老還是年輕?是黑皮膚還是白皮膚?骨骼有沒有外傷或疾病的表徵?有的話就可能聯繫上醫療或牙齒治療記錄。

收集了這些信息,完成拼圖,最終確定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並且確認了子彈是從腦後射入,從前額雙眼間射出,從而驗證了目擊證人的證詞——這是場近距離射殺,受害者跪著,槍就抵在他的後腦上。他只有 15 歲,是因他的宗教信仰而被殺的。

法醫人類學家的職責,首先就是幫助確認這個人生前是什麼人。

02

逝者的故事,都藏在遺骨里

一個人的死亡 ,要過多久才不會影響他的後代親友,布雷恩 · 帕頓在他的詩集《時間的長度》(So Many Lengths of Time)里寫道:「一個人,只要他還在別人的記憶里,他就還活著。」

蘇 · 布萊克曾與三名科學家一起,參加過BBC第二頻道的一個叫《歷史疑案》的系列節目。他們需要檢查節目組準備的遺骸,研究人員也會適時提供一些有用的線索。

他們將通過這些,拼湊出死者生前的生活狀態。

通過拼湊所挖掘出來的故事,讓蘇·布萊克明白了:

不管死去多少年,不管年代多麼久遠,這些逝者的故事仍然打動人心。

其中,一個悲劇案例就是「十字骨女孩」。

▍BBC《歷史疑案》節目

這個女孩才十幾歲,蘇 · 布萊克等人差不多可以肯定她是一個妓女

她在倫敦南部的薩瑟克十字骨墓地被發現的,因為患有三期梅毒被嚴重毀容,不用說,這是她在工作中被傳染的。

蘇 · 布萊克通過梅毒的發展過程推測, 她最開始被感染時不會超過10歲或12歲,從這一點可以看出,19世紀的童妓問題多麼嚴重而可怕。

當對她進行面部復原時,梅毒對這個年輕生命造成的傷害讓眾人感到震驚。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她沒有染病或者那時候有青黴素,她會是什麼樣子。

不可避免的,當面對一具人類考古遺骸時,法醫人類學家多少都會有一些情感連接,尤其是看到重塑之後的這個年輕女孩的臉,有血有肉,多多少少可以看出她本來的樣子,如果命運善待她,她可能就會長成這個樣子。

這樣戲劇性的情節,讓蘇·布萊克更加明白,其實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真實的人。

她曾有過希望、夢想、個性,真正地生活過,而我們也許能夠重建她的生活,甚至知道她的名字,但這只是也許。

3

比死亡更怕的,是生者的罪惡

法醫人類學家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他們怎麼面對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此,蘇·布萊克卻坦言,自己不會因為工作中的情形而從噩夢中驚醒或者難以入睡。

"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被死人嚇到過,相反,從來都是活人更讓人恐懼

死者,往往都更好預測,也更容易合作。

"

在她看來,逝者並沒有什麼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潛伏著的魔鬼,是那些犯下滔天罪惡卻還活著的人。

"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工作可能影響到我的生活,是發現那些潛意識對我心理的影響,那就是我看到我們人類可以對自己的同類做出多麼可怕的事情,並不是那些鬼魂讓我恐懼。

"

為此,蘇 · 布萊克他們曾為100多起兒童性侵案件提供了幫助。

得益於他們提供的專業分析,有超過82% 的案件的被告最後都認罪了。而這樣的結果非常重要,因為這就意味著案件不需要再走庭審的程序。

這不單可以省下大筆的公共資金,更重要的是,受害者不需要再向法庭提供自己被性侵的證據,因為作案者可能是他們的父親、母親的男友或者熟人。

"

我們的成功,最要感謝的是解剖學。

在這門學科里,死者繼續向生者教授知識,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貢獻出了自己的身體,還因為維薩里和塔瑪西亞為我們留下的知識遺產。

"

2020年初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讓許多人深刻地意識到,生離死別其實就在身邊。正如日劇《非自然死亡》里所說的那樣:

「我們只是一時幸運活在這世上,碰巧活著的我們,是不應該忌諱死亡的。」

「如果有話要說,只能趁活著的時候啊」

※ 本文節選自《法醫報告》,日本通經授權發布。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日劇《非自然死亡》。

今天,小通向大家推薦《屍檢報告》《法醫報告》這兩本書。

兩本書的內容,將目光投向實驗室中的普通人骸骨、墓地、暴力、謀殺、分屍現場,以及因戰爭、事故或自然災害引發的大規模死亡事件。

有悲劇,也有幽默風趣的故事,更有如懸疑小說一樣的真實案例。可以說是驚悚有溫度,膽小也可讀。

死亡能夠教會我們什麼呢?

或許,這兩本書能給你答案。

小通薦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都喜歡在中華街吃什麼?
日本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