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三歲前給娃立好這些規矩,將來父母少操心不說,娃也會更有出息

三歲前給娃立好這些規矩,將來父母少操心不說,娃也會更有出息

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不然很可能到之後很難管束,畢竟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娃能夠有教養,且身心健康。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家長需要管教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了,不像停留在嬰兒時期,僅僅滿足生理需求和關愛就夠了,現在還需要考慮到娃的教育問題。

孩子在三歲前就需要立規矩嗎?

是的。孩子在兩歲後就會萌生自我意識,且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也會明顯提升,這時候就可以開始給娃立規矩了。

可能有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還這麼小,就要給他們立規矩么?他能聽得懂,聽得進去么?

那你就錯了,從孩子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是娃生理髮展和心理發育的最迅速時期,可以從一個三周歲孩子身上的心理特徵和個性傾向,看到他長大後的心理和個性的雛形,這也就是俗語說的「三歲看大」。

因此,為了讓孩子長大後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個性,就需要在娃萌生自我意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已經逐漸變強的時候,就要開始立規矩。

孩子三歲前,這四個規矩必須要立

1、不能打人

對於幼兒來說,在他們的世界裡,是沒有是非對錯的,因為那個階段的娃是非觀、道德觀,還尚未建立,因此只有想不想要,想要的就要得到變成自己的。

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手裡拿著玩具,直接去搶過來,不給就動手打人,因為他現在還沒有打人是不對的,這樣的認知。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制止,並告訴他這是不正確的,如果再這樣,就需要接受懲罰。

2、不能摔東西

孩子在生氣不高興時,可能會用摔東西、砸東西等方式來發脾氣,表達自己內心的不要,家長發現了也要及時進行制止。

家長應該先思考下是不是因為大人亂髮脾氣時,採用了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受到了影響,再引導娃用正確的方式來發泄情緒,絕對不可以認為他們還小,就縱容這樣的行為,這樣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以後演變成暴力行為。

3、哭鬧不能解決問題

孩子習慣於用哭鬧去解決一些自己的需求,如想要一個玩具,而家長沒給買時,他們就會用哭鬧,甚至是撒潑打滾的方式來表示抗議,自己想要。

如果家長在這時選擇了妥協,那麼孩子下次還依舊會採用這種哭鬧的方式,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正確的做法是娃在第一次這樣哭鬧要東西時,父母就置之不理,並告訴他們這樣是不正確的,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對於孩子的需求,家長要遵循適當滿足、延遲滿足的方式。

4、基本的禮貌

最後,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如「對不起」、「謝謝」、「打擾了」「請......」等,這樣才能讓娃變成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與後天的形成離不開關係,尤其是與家長的教育方式。

如何讓規矩更快速地建立?

1、先表揚小孩,再立規矩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讚賞,小孩子也不例外。因此父母在要求娃做某件事時,應該給予他們讚美,讓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信息,內心感到滿足,這樣才會根據家中的要求做事情和守規矩,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2、不大聲地呵斥孩子

家長在跟孩子闡述規矩的過程中,切不可指手畫腳,更不可以嚴厲地呵斥他們。

如果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他們不願意聽,或是根本聽不進去,父母就採用打罵的方式,只會讓娃變的更加的執行,甚至是產生逆反的心理,將更不利於規矩的建立。

3、哭的時候,不能繼續訓斥小孩

在孩子哭鬧時,家長的斥責聲就應該停止,因為此時,娃只顧著自己在哭,壓根就聽不見大人所說的話語,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心情尚好時,跟他們講述一些簡單易懂的道理,來幫助娃建立規矩意識。

4、耐心說10次比大聲斥責1次還有用

家長如果跟孩子說一次事件很多次了,他們還是記不住,這時父母千萬不要採用斥責的方式,而應該耐心地和娃講道理,這樣比大聲呵斥十次更有效。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規矩的建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嫁給愛情還是麵包?兩姐妹選擇不同,生完孩子後差距很明顯
小臍帶藏著大學問,這些異常情況孕媽需了解,提前預防寶寶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