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燈火闌珊處,窺見歷史的滄桑與荒唐

燈火闌珊處,窺見歷史的滄桑與荒唐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

馮老屍的眼睛和滑鼠手,尚未痊癒,謝謝部分讀者關心。

今天,老屍繼續為大家碼字,講有趣的歷史。

1

我們大家都知道李鴻章,晚清的「裱糊匠」。

李鴻章的一生,我以前寫文章談過,大家也熟悉他,今天我說的不是他。

而是他的後代。

說起李鴻章後代的事情,真是鮮為人知,今天說出來,許多讀者可能會不相信:

李鴻章的孫子

被蔣介石殺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馮老屍不但患了滑鼠手,而且還患了神經病,開始胡說八道了。

對不對。

馮老屍,從來沒有騙過自己的讀者啊。

蔣介石殺李鴻章之孫

這件事是真的

這件聽起來荒誕不經、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其實是真的,之所以它沒有廣為人知,只是因為李鴻章的孫子本人名氣不大,是這個原因。

而馮老屍的工作,就是把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有趣往事,一一挖掘出來,寫給讀者們看,給你們開眼界,讓你們看得開心,幫你們增長見識,也讓你們從讀史中,增長自己的智慧。

李鴻章

「蔣介石殺李鴻章孫子」,這件事是這樣的,大家聽馮老屍慢慢道來:

李鴻章有一個兒子,名叫李經述,李經述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李國傑。

以下這張,就是李國傑的照片,看,遺傳了他爺爺李鴻章的鴨蛋臉,和他爺爺長得還是蠻像的呢:

這個就是李國傑,遺傳了他爺爺李鴻章的鴨蛋臉

對的。

李國傑,就是李鴻章的親孫子,如假包換。

民國成立之後,李國傑從事民國和比利時的外交工作,歸國後,任職民國的參政院,再後來,做了招商局的董事長。

也就是說,李鴻章的這個孫子李國傑,雖然沒有成為民國政壇上的大人物,但是他在商界,還是一個頗為有名的人物。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年,李國傑56歲,他留在上海。

上海淪陷之後,因為李國傑在當時的上海商界,也算是個名人,又是李鴻章的親孫子,所以當時的侵華日軍當局,瞅上了他。

於是,侵華日軍和李國傑聯繫,請他出任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的首腦或者交通部長。

換句話說,駐上海的侵華日軍,請李國傑出來,當漢奸。

國民黨軍統局的頭子戴笠,很快就接到線報,獲知了此事。

於是,戴笠向蔣介石彙報此事。

蔣介石下了命令:

格殺勿論

於是,1939年2月19日,李國傑在上海新閘路自己的家門口,被軍統特務開槍,當街殺死。

這,就是「蔣介石殺李鴻章孫子」一事的來龍去脈。

那麼,這件事為什麼在中國的歷史愛好者當中不為人知呢?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被人廣為稱道。

雖然李國傑的爺爺李鴻章是個大名人,但是李國傑本身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名氣並不大,在八年抗戰期間,像李國傑這種被國民黨暗殺的商界、政界人物,多如牛毛,要寫也是寫不完的。

不過,李鴻章倘若在泉下有知,想必對蔣介石恨之入骨。

誰不疼愛自己的孫子。對吧。

歷史,就是這樣,荒誕而有趣。

偽維新政府

2

再來一個有趣的。

如果說:

你瞧不起一個人,當他有求於你的時候,你不但不幫他,而且還對他出言不遜,口出惡言,將他趕走,然而不料這個人,後來當了皇帝,率著大軍,浩浩蕩蕩,回來找你了,把你當場嚇得手足無措。

這種事情,聽起來,像不像小說的橋段?

然而,這件事,在歷史上,真真實實地發生過。

是的,在中國的歷史上,這麼生猛的事情,是真實發生過的,它的主角,就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地主劉德華。

不好意思,寫錯了,不是劉德華,而是劉德。

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朱元璋,和劉德。

你瞧不起的人

偏偏當了皇帝

這個故事,不是別人編的,而是朱元璋自己親筆寫下的《御制皇陵碑》裡面記載的往事。

朱元璋《御制皇陵碑》原文:

……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與地,鄰里惆悵。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

文言文不好讀,你聽馮老屍為你講解。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朱元璋青少年時候,老家安徽鳳陽鬧饑荒,而且還鬧瘟疫。

饑荒加瘟疫。

朱家抗不過這場天災。

在這場饑荒加瘟疫中,朱元璋的父親死了,三天之後,大哥也死了,十幾天之後,母親也死了。

這是什麼樣的人生變故啊。

爸爸,媽媽,大哥,都死了,朱元璋和二哥,打算將父母和大哥合葬,但是,沒有地,怎麼辦呢?

兄弟二人,一籌莫展。

當時,朱元璋兄弟們曾經給村裡的地主劉德放過牛,也算是一場相識吧,於是,朱元璋和二哥一起,厚著臉皮,去了劉德家,求劉德送給他一塊地,用來安葬他的父母和大哥。

然而,劉德根本不答應,他冷冷地說,你朱家死了人,跟我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我害死的,你找我要地,我才不給你。

朱元璋兄弟二人不死心,仍然苦苦哀求,後來地主劉德就不耐煩了,他大聲吼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叫他們滾!滾!滾!

這個時候呢,劉德自己的親哥哥劉繼祖,聞訊趕來。

劉繼祖聽著聽著,忍不住了,於是,劉繼祖對朱元璋兄弟說:我弟弟劉德不給你們地,我給你們地,你跟我來,我有一塊小小的地,送給你們,安葬你們的父母和大哥。

朱元璋兄弟對劉繼祖,感激不盡,於是,就從劉繼祖的手中,拿了他的地,這才最終把自己的父母和大哥,給順利安葬了。

一晃二十幾年之後,朱元璋在南京當了皇帝。

不久之後,朱元璋衣錦還鄉,回到自己安徽鳳陽的老家。

朱元璋這次當了皇帝回鳳陽老家,那可不得了,黃色大轎,大軍浩浩蕩蕩,父老鄉親早早都跪在道路兩邊,恭候大駕。

朱元璋和他的龐大的隊伍,吹吹打打,終於回到了鳳陽老家。

關於朱元璋這次為什麼衣錦還鄉,明史裡面詳盡的記載不多,但是,朱元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報答劉繼祖,就是當年給他一塊地來安葬父母的那個劉繼祖。

朱元璋回到家鄉,坐定,第一件事,就是打聽劉繼祖的下落,不料,鄉親們告訴他,萬歲爺,劉繼祖已經死了很多年了。

恩人死去多年,朱元璋感到遺憾不已,灑淚之餘,空餘惆悵。

沒見到劉繼祖,朱元璋叫人傳喚劉德,就是當年不給他地,而且還大聲叫他「滾」的那個劉德。

劉德聽說朱元璋當了皇帝要回老家,他早就害怕得躲了起來。

為什麼?因為劉德怕朱元璋報復他。

不過,你家大業大,躲哪裡去。

朱元璋的兵馬,一會就把劉德找到了。

劉德雙腿「撲通」一下,跪到朱元璋的跟前,流著淚對朱元璋說:萬歲爺,當年的事,是小的錯了,小的該死……

看著當年刻薄對待自己的劉德,跪在自己面前,朱元璋百感交集。

朱元璋對劉德說了這麼一段話,被記錄到明史資料里:

爾之所為

亦恆情耳

不必問

吾貧時

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

朱元璋的意思是說,當年你劉德不肯送我一塊地、讓我安葬我父母和大哥,其實我後來冷靜想了想,那也是人之常情,你也不欠我一塊地,你給我是人情,不給我是道理,這件事過去就算了,我回來不是找你計較這件事,其實當年那個時候,我一個窮光蛋,你劉德又怎麼會想到,我能成為皇帝呢?

朱元璋說完,考慮到:雖然劉德當年對自己很惡劣,但畢竟,劉德是恩人劉繼祖的親弟弟,所以,不但不宜報復,而且還應當善待,於是,看在恩人劉繼祖的份上,朱元璋送了劉德一些禮物,而且還免了劉德的賦稅。

怎麼樣,親愛的讀者,朱元璋這件令人唏噓的往事,你讀了之後,有什麼感想呢?

朱元璋

3

第一次鴉片戰爭

再來一件有趣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在浙江戰場,大清將軍奕經,抓到了幾個英軍的俘虜。

這幾個侵華英軍的俘虜,膚色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白皮膚的,是英國人,黑皮膚的,則是印度人和孟加拉人。

奕經和這些英軍俘虜,語言不通。

奕經於是叫人從廣東,叫了兩個懂英語的買辦翻譯人員。

懂英語的廣東佬來了。奕經知道,白皮膚的英國兵地位比黑皮膚的印度兵地位高,所以,重點審問英國兵。

有個叫「干布爾」的英國兵,給奕經提供了大量的口供。

奕經問到了一些信息,寫了個奏摺給道光皇帝。

不料,道光皇帝看到奏摺之後,興趣大發,他回了一道上諭給奕經,吩咐奕經,叫他問英國人一大堆的問題,這份上諭,在歷史檔案裡面,叫做《著揚威將軍奕經等向英目干布爾細詢英國情形事上諭》,截屏一部分給大家看看,如下:

我翻譯給大家看看,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道光皇帝)看了奕經等人送來的奏章,說他從廣東調來兩名懂外語的翻譯,說他已經派人向英軍俘虜,分別審問。

這個白皮膚名叫「干布爾」的英軍俘虜,既然是軍官,那麼他必然知道英國的情況。

現在既然我們有兩名翻譯,那麼我們就可以讓這些英軍俘虜好好吃飽飯,然後我們可以仔細盤問他們。

奕經等人聽著,我(道光皇帝)有以下這些問題,你們幫我問一下這些英軍俘虜:

問題一:英國距離我天朝,據說有七萬多里水路,這七萬里一路上經過哪幾個國家?

問題二:克什米爾距離英國有多遠?有沒有水路可通?克什米爾和英國有沒有往來?這次為什麼克什米爾的兵會跟著英軍到我們浙江來作戰?

問題三:其他來犯我浙江的孟加拉兵、菲律賓兵、雙鷹國兵,是英軍的軍官自己私自招募的?還是英國國王招募的?是被迫參軍的?還是為了賺錢而來打仗?

問題四:英國國王竟然是個22歲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子憑什麼可以當英國的國王?她結婚了沒有?丈夫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丈夫在英國的職位是什麼?

問題五:英軍裡面「欽差」、「提督」等官位,是這個年輕女王封的?還是這些英軍自己給自己起的?

問題六:這些侵華英軍,侵略我浙江,到處打仗,佔領我天朝的郡縣,而且到處搜刮民財,這是誰下的命令?

問題七:英軍首領義律聽說已經回英國了,是否屬實?他回國幹什麼?有沒有消息反饋到浙江的英軍部隊?

問題八:英國人製造鴉片、販賣給我們中國,他們是為了圖財呢,還是另有什麼陰謀?

奕經你幫我仔細問清楚以上這些問題……

道光皇帝,瘦瘦的臉蛋,小小的見識

我們從道光皇帝這份上諭,可以看到,大清帝國的皇帝和他的班子,對當時的世界,所知道的,真的是少得可憐。

他們不知道英國離中國有多遠,也不知道克什米爾地區和印度的關係,也不知道英國已經開始殖民印度次大陸,也不知道外國的名稱,例如說什麼「雙鷹國」,都不知道他說的是哪國,也不知道英國的國家體制和軍隊組織,也不知道英國人為什麼向中國人販賣鴉片……

可以說,當年的大清對外面的世界,基本上沒有什麼知覺,而且也不願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因為大清帝國從骨子裡,就瞧不起外面的世界,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興趣去了解它。

你說,這樣的大清不亡,那就真是沒天理了,是不是這樣?

鴉片戰爭時期的英軍裝容

文/馮學榮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頁數約200、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讀者優惠價199元,需要珍藏的朋友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助理微信(請註明買書),微信轉賬給助理,助理會把電子文集發到你微信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被虛假的歷史欺騙?
關於你的人生,我給你的13個小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