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考古突破!9000萬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恐龍和鳥類之間的「失蹤環節」

考古突破!9000萬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恐龍和鳥類之間的「失蹤環節」

現在的鳥類和恐龍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呢?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模稜兩可,然而考古學家宣布,在阿根廷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目前已知的與鳥類關係最近的化石,那麼這兩者有什麼聯繫呢?

這種被稱為「超盜龍」的新恐龍可能代表了迅猛龍和鳥類之間缺失的環節,食肉恐龍家族被認為大約在1.6億年前開始進化為鳥類。這個新發現的物種雖然是一個會跑的物種,但其特徵卻與那些會飛的鳥類有著驚人的相似。

考古學家在距今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的岩層中發現了這塊化石,它位於阿根廷南部黑格拉省埃茲奎爾·拉莫斯-梅克斯水庫南部的一個叫惠庫爾的地層。阿根廷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於2013年首次報道了這一發現,但在2018年,由博士生馬蒂亞斯·哈維爾·莫塔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恐龍骨架的部分,研究人員發現了恐龍的翅膀、腿、椎骨以及部分肩部和骨盆帶的骨骼。

根據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MACN)解剖學研究所的費爾南多·諾瓦斯的說法,這種恐龍與鳥類的關係比任何已知的恐龍物種都要密切。在分析它的手臂時,我們發現了與飛行有關的鳥類特徵,這很令人吃驚,因為我們知道它是一個會跑的物種。這讓我們考慮到,在系統進化樹上,盜龍比迄今發現的大多數迅猛龍更接近鳥類。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鳥類是從小型獸腳亞目恐龍進化而來的,而獸腳亞目恐龍是一種食肉恐龍,包括霸王龍。一位藝術家的超盜龍形象展示了一個小生物,有羽毛的手臂和鋒利的爪子,恐龍的一個小爪子有硬幣大小。然而,有羽毛的手臂可能除了飛行還有其它功能,比如在跑步時保持平衡。

我們的假設是,考慮到它是一種會跑的動物,它自動摺疊翅膀的能力肯定與會飛的鳥類有不同的功能。在追逐過程中,手臂可能起到了保證平衡的作用,這要感謝它們有節奏地移動的可能性,就像美洲鴕和鴕鳥一樣。

恐龍被認為出現在2.3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從大約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開始,這些遠古的物種作為主要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遊盪。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了現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縮短了他們的統治時間,雖然現在對於恐龍的滅絕原因眾說紛紜,但是它們的化石給我們研究恐龍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星際 的精彩文章:

火星也有磁場!這顆紅色星球周圍的「電流圖」首次被發現
錯過等1萬年!一顆「綠色彗星」正靠近地球,彗尾長達1770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