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生專屬的定力和智慧,就是兩句話

人生專屬的定力和智慧,就是兩句話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來源:單非的專欄??作者:單非

所謂定慧,專屬人生和世間,其實就有一種定慧,就在兩句話里。

一句用於安頓自身,其實就是「心甘情願」四字。心甘處即是定,「此心安處是吾鄉」,自然而篤定,深沉而有生機,何止是定,可謂真定。情願里即是慧,能讓我們情願之人之物之事,總能讓我們有著最充分豐沛的靈感與活力,又如何不是真慧。所以心甘情願就是定慧,找到一事一物的心甘情願處,即得一事一物的真實定慧;找到生命總體的心甘情願處,即得生命的真實定慧。

心甘情願不是慾望。心甘情願是純屬自己的,純乎自身的,與外物沒有太大關係;往往也是自覺自明的,不如此便難以具備那種自足和深沉。而種種慾望,當你回頭細究審查,其實全是被外境外物裹挾的產物,只是自己不自知;因而往往是冥行妄作的,它主導和驅動著你,你卻不知道和明白它。所以這裡哪是什麼心甘情願,若是心甘情願,又怎會常常有那種不期而至的自責,以及如影隨形的躁動。

心甘情願,這本是人的天賦能力,誰又沒有自己的心甘情願呢?是人便必有自己的心甘情願,孩童與少年時,誰對自己的心甘情願又不是明明白白。可是人往往在長久的外境外物的遮蔽與裹挾中,隔膜與陌生掉了,反而成了稀有和奢侈之事。譬如事業,太多人都不能做自己喜歡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譬如婚姻,太多人都找不到自己動心的,最終只能妥協將就。人往往以為這是現實,是現實不允許,其實都是借口。當追究到根本上,不過都是自己這裡淺薄浮躁,而只能在這淺薄浮躁的層次遇人應物。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你不配。「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己都沒有心甘情願,又哪裡會有品質與層次相匹配的外在呼應?

這就像一個真性情人,雖然於世間諸多不討巧,但才可能在精神潔癖下更願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才可能在無法將就下遇到真情相交的朋友和伴侶,因根本既備而常常得以實現。一個委屈求全看似處處合適的人,則雖然於世間看似更遊刃有餘、八面玲瓏,卻往往覺得內心孤獨、沒有知己,只能在種種自我安慰和尋找熱鬧中麻醉自己。這並非不能兩全,只是需要修為和智慧,最不濟也可以有著一個度的拿捏。世人之潰敗,便是敗在落入向下的取捨,或者失度錯亂。

找到與回到自己的心甘情願處,就是回到自己這裡,與自己同在,與自己相處,了解你自己,深入你自己。世事只是此之背景與參照,是藉助之而見自己。因這裡就是心甘情願的本位,只有這裡才有心甘情願,心甘是自己的心甘,情願是自己的情願。這裡你不須另行用力,只須觀照聆聽自己的本心真情是往哪裡落,遵循它自己要去的方向,它自有自己的落處和方向,不須也不能干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的隔膜與陌生既然是長久習氣使然,化解便同樣需要假以時日,這很公平。人也總有些心甘與情願的時刻,這些時候亦是機會,要在此事反過來看看自己與自己的心,自己是什麼樣的,或可悟真機。

此才叫安頓自身,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安頓自身,有如鳳凰涅槃、脫胎換骨,是真正的生命品質質變的道場、方向和路。若不然,這一生便只能如隨波逐流的落葉,沉沒、腐爛與不知所向的迷茫,便是宿命。

另一句用於安頓世事,便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得已即是定,既然不得已,便只能接受,所以叫定。而為之便是慧,既然只能接受,便沒了情緒雜念干擾,人反而能沒有負擔、只循事理地去做,又如何不是大慧。合之,唯有悟透了這不得已而為之的真諦,人才能於世事得真正究竟的大定大慧,不然皆是造作、皆有造作,故世間有為多屬造作。所以不得已不是迫不得已,而為之也不是強迫去做,而是立於心甘情願處的使然,是以心甘情願為參照和基礎的,其中區別也正在有無那心甘情願處上,一個不得已相,一個不得已性。

不得已而為之,這句話佛家說的最多,尤其是禪宗。而說這些話的人,都是得道者,在他們眼裡,一切世事不過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什麼呢?因為究竟徹底的心甘情願處這裡,是全然自足的,不需要外事外物的裝飾和成就。反過來即是,需要外事外物裝飾和成就的,那都是假的不究竟的,是還沒抵達真正的心甘情願處。而世事終究是常在的,是不能不面對和應對的,這就是不得已,而不能不為之。生命除了心甘情願,是還有另一個向度的,便是無奈,不得已即是無奈。世事上所謂的無可奈何,不過是此處之淺層,生命的本質就是無奈,生命的展開註定就是一場無奈,這才是深層。有奈與無奈,以及相上無奈與本來無奈,合為生命的完整,成其陰陽之太極。雖然不得已而為之,卻心無掛礙,這就是生命最深而全然的秘密,稱為覺悟。

生命的道場,說到底,就是以有奈回應無奈,無論世事多少無奈、怎樣無奈,即使終究無奈,我也自有奈。命運在這裡已經全然失去了力量,統統轉為活著的滋味,而烹飪著一場生命的盛大,歸宿已定而究竟。命運是一個囚籠,無論你認命還是抗命,都是在這個囚籠內。只有真正回到這個命運所無可奈何處,讓命運退居到本不重要的位置上,才是超越命運,才是真正的逆天改命,別無他路。一切他路,不過都是我執和功利心使然下的妄人之妄識妄行而已,還自以為豪情壯志。

以及借無奈以成就有奈,莊子所以說「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不得已而為之是以心甘情願為基,若你沒有這個基,世事多少無奈,這無奈里不得已的心情與強為之的處境,那正是你修鍊與回歸心甘情願的機緣、開示、道場和熔爐,都是在提示和提醒著你:這個不是,另有其是,原來自是。說白了,就是在此時學著看清和接受,將其引入對生命本身的體會。一切無不是道機,這裡則最是道機,只看你具不具慧眼,懂不懂得往哪裡看。世事終不可為,於是而可無為。於無為處,而可隨順天之所為。這是真進取,進取有人之進取,有天之進取,此正是超越人之進取而化入天之進取。定慧是出世法,落在世事上也是出世導向,而這專屬世間人生的定慧法,所趣向和抵達處,與之又有何異呢?

心甘情願處,多是無用。而最珍貴與受用的,也往往在無用處。所以人活著,總要有些無用處,做些無用事,所謂詩和遠方,能有篇自己的桃花源記。然後不得已而為之,心無掛礙而應所承當,才是真有用。

世間自有定慧法,不負如來不負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慢就是快,厚積方能薄發
賭王何鴻燊去世,生前住院每天花86萬背後:人到中年才發現,錢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