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長期呆在黑暗中,眼睛會退化嗎?用進廢退:失去視覺更是一種進化

長期呆在黑暗中,眼睛會退化嗎?用進廢退:失去視覺更是一種進化

如果長期生活在黑暗之中,動物甚至人類的視覺會發生退化嗎?無論是在陸地還是水中,都有很多沒有眼睛或者眼睛已經退化的生物,而且這些生物大多生活在終年無光的黑暗環境中,它們的視力真的是因為黑暗的環境從而退化了嗎?不妨先看幾個例子:

上圖中毛色閃亮、毛茸茸的小東西是一種常年生活在沙漠地區中的金毛鼴鼠,由於它們經常在沙漠中鑽地前進,導致了它們不再需要它們的眼睛,在失去視力的同時,它們得到了憑藉沙粒的震動感知獵物的位置的「超能力」!

墨西哥脂鯉,與普通的的魚類長相大致相同,然而墨西哥脂鯉卻沒有魚眼,使得它看起來總是給人感覺有些恐怖。墨西哥脂鯉通常能夠生長到10厘米左右的長度,它們通常生活在水底的洞穴中,等待著掉進洞里的食物,然而對於是什麼掉進了洞里,它們並不關心。

這種長相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十分相像的生物叫做洞螈。洞螈體長30厘米左右,由於終年生活在地下洞穴中,洞螈的「眼」已經退化,它們沒有視力,但是可以通過體表的化學接收器感受環境中的光信號或者化學信號。

馬達加斯加盲蛇,體長約25厘米,通常生活在洞穴中。顧名思義,這種蛇類的眼睛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極其靈敏的嗅覺。生活在黑暗處的盲蛇雖然沒有眼睛,但是它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光的刺激,而且它們總會有意避開光線,從而捕捉黑暗處的昆蟲。

根據拉馬克的「用進廢退」論,如果是生物的某個器官經常被使用,那麼該器官就會變得非常發達;反之,如果某器官很少被使用,那麼它就會退化。從這些黑暗處的生物得到「用進廢退」這個理論似乎十分合理,它們在黑暗中,對於眼睛的依靠程度幾乎沒有,久而久之,眼睛這個高級器官就成了一個廢器官,從而退化。

《科學進展》雜誌上刊登了一項研究結果,對視力正常且正在發育中的洞穴魚來說,維持視力需要消耗的能量要比它們在失明狀態下高出15%。這就意味著擁有視力的生物需要攝入更多的能量來維持自己的視力。在自然界中,攝入更多的能量就會有更大被捕食的風險,失去了視覺何嘗不是一種「進化」?

我們知道,生物中的每個分子每時每刻都在改變,有時基因的突變所產生的表象作用於生物的器官上。生活在黑暗中的生物在幾百年前發生了一次基因變異,導致失去眼睛的功能,產生了這種變異的生物在黑暗中相較於仍然擁有視力生物生存率更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變異得以遺傳,最終擁有視力的個體逐漸消失,而沒有視力的個體繁衍、發展。這似乎更符合達爾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進化論。

無論是「用進廢退」還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最終的結果均是長期生活在黑暗中的生物的視力都是比較弱的,甚至是全盲的,因為視力對於它們來說是一種消耗自身養分卻沒有作用的負擔,而且視力退化的生物更容易進化出其他更加靈敏的感官,節省掉視力的消耗更加有益於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美國撕毀歷史性條約!將一男一女送上月球永居,地球不適合人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