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生活故事:請客吃飯有學問,不會說話壞大事

生活故事:請客吃飯有學問,不會說話壞大事

中國人和西方人在文化認知方面很多本質上區別,其中就包括飯局文化。

西方人把請客吃飯當做消遣,而中國人把請客吃飯當做社交活動,成為了一種文化方式。

有喜事要請客吃飯,辦白事還要請客吃飯。不管你是求人辦事,還是孩子上學,哪怕就是中了一張彩票,都少不了請客吃飯。

對於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請客吃飯吃飯是不可缺少的交際活動。表明上只是為了滿足正常的進食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溝通人情關係的手段。

簡單的說,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就看他的飯在什麼地方吃。

在家吃那叫顧家,在飯館吃那叫有本事,每天喝得醉醺醺那叫應酬多,天天有人拍著隊請吃飯的那叫大能人。

誰都不缺飯吃,可請客吃飯表明的是一種態度,這是尊重;自己不吃家裡的飯而去吃別人的飯,那是給面子。

對於大多中國人來說,除了上班,要麼就是請別人吃飯,要麼就是別人請你吃飯。

這就是中國人的飯局文化,吃得是飯,實際圖得是感情,最後辦得是事。

小郭剛參加工作,在一家公司里擔任文職。父親是某單位的小領導,在小郭上班的第一天,就鄭重告訴他,在公司工作不比學校,不但要辦事勤快,更要團結同事。

小郭牢記父親的教誨,對待工作兢兢業業,對待同事熱情大方,各方面能力都比較突出,一開始大家對他的印象都不錯,認為這是個好苗子,將來一定能有大出息,飛黃騰達。

然而一個月後,同事們對小郭漸漸疏遠,說話態度也冷漠下來,與剛來時的熱情截然不同。

小郭百思不得其解,想來想去,自己沒得罪過誰,為什麼大家對他突然冷淡呢?

小郭把自己的困惑說給父親,父親想了一想,問小郭,你的第一個月工資呢?

小郭一愣,這有關係嗎?但還是老實回答,第一月工資買了一部新手機,剩下的錢請女朋友吃飯了。

父親搖搖頭,說道:「你還是太年輕呀,第一個月工資應該首先請同事吃飯呀!」

小郭恍然大悟。

到了月底,小郭領到工資,熱情邀請辦公室的所有同事,大概六七個人吃飯。

為了請大家吃好這段飯,小郭尋摸了很久,最終定在一家非常有名的飯館。

這家飯館環境非常好,既交通便利,菜也做的很有特色,但價錢也比其他飯館貴了不少。

為了讓大家吃好,小郭提前預訂,點了不少山珍海味,還帶了幾瓶好酒,心想自己花幾千塊錢請大家吃飯,這下總算和大家打成一片了吧!

眼看夜幕降臨,大家陸陸續續都來了,唯獨辦公室的張主任因為臨時有事耽誤,遲遲未到。

小郭有些著急,不停地看手錶,瞅著窗外自言自語:「該來的怎麼還不來?」

小郭這一句剛說完,同事們剛才還有說有笑,頃刻間鴉雀無聲。

劉三的脾氣最不好,當場臉色就變了,很不高興地問:「我說怎麼這麼好心請我們吃飯,原來另有目的,既然該來的沒有來,那我這不該來也就該走了!」

說完,劉三氣沖沖地走了。

小郭連忙出去追趕,可劉三是個犟脾氣,不管怎麼說都不願意留下來。

小郭惆悵地回到包廂,心想劉三是辦公室的頂樑柱,又是自己的前輩,得罪了他以後的日子不好過。於是長嘆一聲:「哎,不該走的又走了!」

這話一說,一直沒表態的趙四也站起來了,心想自己在辦公室里各方面都靠後,劉三不該走,那就是自己該走了?於是也陰著臉走了出去。

一連走了兩個人,小郭有些心慌,對剩下的人解釋道:「我不是說他們!」

這一下大家紛紛站起來,不是家裡有事,就是不舒服,反正各自找了個理由,也都走了。

望著滿滿一大桌的菜,小郭苦笑不得。

請客吃飯有大學問,這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利用飯桌與人交際,一點馬虎不得。

吃的是飯,但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言行舉止一定要注意。

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即便吃飯是最為輕鬆的交際方式,但說話也必須得體,把握分寸。

不分場合的信口開河只會讓氣氛變得尷尬,掃了對方的面子,也丟了自己的人,壞了大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民間故事:朝中有人好當官
民間傳奇:高人治病靠鼻子,聞完一圈指台階,病根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