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拉肚子,專業術語叫「腹瀉」,腹痛里急濕邪瀉,氣血同調香連丸

拉肚子,專業術語叫「腹瀉」,腹痛里急濕邪瀉,氣血同調香連丸

拉肚子,專業術語叫「腹瀉」以它為主症的疾病,中醫稱「泄瀉」。

腹瀉很常見,說明導致它的因素有很多,令它發生的因素也很常見。

冬天、夏天多發,我們就這從方面入手,分析兩個簡單的原因。

冬季自然界光照時間短、氣溫低,衣服都多穿兩件,容易感受外寒。冬季對陽氣的消耗也大,自己身體產生不夠,外面又吸收不多,陽虛生內寒。寒導致身體機能下降,代謝緩慢,導致食慾減退、腹脹、以至大便不通,因而多伴有腹痛,這是「寒性凝滯」。不走了,停這,不通則痛。

說好的拉肚子呢?

如果吃多了生冷的東西,比如水果、未加熱的飯菜,這叫「恣食生冷」,吃進來了腹痛,身體發出信號「排出去」,排不出就會加大力量,反過來加重腹痛,這種排不出去是「寒積」所致。我們想想,這種「不通」,歸根結底是不適,沒「水」,大便就像一艘船,放陸地上是航行不了的,你人力拖著走,又能走多遠?

吃進來的食物或多或少是含有水的,分解後就有了,再有寒性凝滯導致不通,氣運行到這被擋住了,停下來就脹痛。但這氣是帶著水一起運動的,好比水蒸氣,氣不動了,水氣也就不能飄著了,落下來變成水,中醫叫「氣行則津行,氣滯則水停」。這是自然界里的正常現象,一個坑,時間長了變成水坑。如果是一個大坑——盆地,那就是濕的氣候,經常起霧,大家熟知的四川,就是中國的四大盆地。為啥叫「天府之國」,降雨量多,東西長得好。

現在有水了,就可以「浪」起來了,水越多拉的越急、次數越多。

因此,中醫有句話叫「無濕不成瀉」,治療拉肚子就是要治水,沒水了就是想走也走不了。

冬天的這種情況叫「寒濕瀉」,以前介紹過藿香正氣散,「不拘於時」,有對應的致病因素就可以對症選用,不是夏天的專屬。還經常有人誤導說治療中暑的,中暑中的是「熱」,熱量的蓄積,跟著八竿子都打不著。您覺得夏天管用,只要是因為它「化濕」。

夏天因為避暑也會「恣食生冷」,也會見到寒濕瀉,可以用。

夏天本來的氣候就是「濕熱」,您甭管寒還是熱,重點是濕,所以夏天拉肚子也常見。而且夏天食物容易變質,吃了壞的進來叫「毒」,損傷腸胃自然要排出去,這個時候相對不缺水,所以一拉就可能是十幾次。還有吃火鍋,麻辣火鍋,這種促進胃腸蠕動,自然也容易腹瀉;尤其是冷的、熱的一起吃,身體不知道咋辦了,那就乾脆排出去吧。以前介紹過葛根芩連湯。

如果「毒」太厲害了,還可能便血,甚至是膿血。這是腸道黏膜收到了損傷,停滯在那醞釀變了「膿」,所以膿是壞死的組織。就好比肺膿腫、肝膿腫。

致病的因素,中醫稱「邪」,其中厲害的叫「毒」,裡面傳染性強的、癥狀嚴重的叫「疫毒」。所以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是濕熱瀉的重證。

順帶一說,泄瀉又叫泄利,可以簡稱利。利大家能想到什麼詞?便利,說的是方便的意思。便?是不是發現雖然天天用,但是從沒有想過為什麼?

便是二便,不是專指大便,它們是相關的。水都往大便里走了,小便量就減少了。我們常說的利濕,就是利尿,大家琢磨過來了嗎,便利。

泄就是利,厲害的叫「痢」,在古代是混用的。在現代我們專指,痢疾。

這次介紹芍藥湯,用於濕熱痢疾。

症見

腹痛,便膿血,里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

如果上面不給您講明白利、痢,您會覺得,今天這文章沒有看的必要。寒濕瀉藿香正氣水,濕熱瀉葛根芩連湯,對我而言夠用了。而且我也不會到處跑,去衛生條件差的地方,保證不喝生水、保證不吃剩飯剩菜,我肯定不會得痢疾,所以這方我知道了也沒用。

所以我們不要把它當做「痢疾」來看,當做濕熱「泄瀉」的重證,這樣是不是就覺得有用多了?

藥物組成

芍藥15g、黃連9g、黃芩9g、當歸9g、檳榔5g、木香5g、炙甘草5g、官桂5g

泄瀉病位為大腸,所以是腹痛,而不是胃痛。而且對於重症,我們專門有個詞描述,叫「里急後重」。里急,說肚子已發出響聲「咕嚕」立馬就要往廁所跑,不然就拉褲子里的,電視劇里經常有這個情景,大家在茅坑前排隊。後重,說的是肛門重墜,因為大便往下跑,就好像你拍拍手、跺跺腳,時間長了也會麻一樣,而且拉完了總感覺沒拉乾淨,「意猶未盡」。

熱病所以用清熱的黃芩、黃連、大黃,我們前面說過,這是「三黃」。

黃芩、黃連苦寒燥濕,寒能清熱,燥濕正是治療泄瀉的「大法」,沒濕就沒法興風作浪了。而且他們都入大腸經,直達病位。黃連止利效果很好,單用就有效,就這專門還有個中藥提取物叫「黃連素」。

了解更多中醫養生中藥本草基礎知識

搜索微信公眾號:一味本草

加關注

公眾號推薦

大黃苦寒瀉下,苦寒清熱可以理解,這都泄瀉,你還瀉下,你這是庸醫吧?感冒我們的治療方式是「發汗」,但感冒本身也出汗啊?感冒的出汗叫「病汗」,不好的東西,你生產的再多也沒用,賣不出去;用藥物發汗,發的是「葯汗」,是生理之汗,模擬正常的出汗,來恢復正常的運作模式。所以泄瀉的瀉是為了排出腸道壅滯(食物、膿血)而腸蠕動加快,用大黃是幫助這些邪儘快的出去。乍一聽,不可理喻,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這個方法叫「通因通用」。通因是大便通利的狀態,通用是用通大便的藥物。

話說一天拉十幾次、幾十次,水都拉出去了,不會缺水么?而且你還通大便!會的呀,所以口渴、頭暈是基本操作,拉到最後,躺床上不動了。

用酸甘微寒的芍藥作為君葯。

第一,酸甘生津。正如望梅止渴的梅就是這個味道,所以酸甘芍藥 甘草,養陰生津的經典搭配。

第二,酸性收斂。拉的太過分了,不僅沒水,氣也傷啊,不然為啥頭暈、氣短、不想動,酸就是稍微擋一擋。

第三,甘以緩之。心情鬱悶的時候想要吃甜的,身體疼痛(腹痛、里急)我們也用甘味藥物來緩和,非要類比的話就好像西醫用的激素。經典搭配是芍藥 甘草,單獨使用就有效,叫芍藥甘草湯。怎麼跟酸甘生津一樣?什麼叫經典組合!組合是1 1>2,經典組合是>3。

第四,芍藥是止痢要葯。《本草綱目》說「止下痢腹痛後重」。

清熱、止痢、生津、止痛,一葯四用,這不多用點當君葯,您能忍?

大便總往下跑,保持那個狀態,肛門重墜。墜的是氣,所以我們要行氣,用木香、檳榔,劉河間說「行氣則後重自除」。

肛門灼熱,通通便、清清熱,順帶手就解決了。問題是還有膿血呀!膿是熱到一定程度氣血津液不能正常代謝化生的。您想想,你這手上長個包,後來化膿了,是不是「紅、腫、熱、痛」?《內經》里說了:「諸痛癢瘡,皆屬於火」、「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所以為什麼用了那麼多清熱葯,熱的厲害呀,我們這可是重證!再有,氣血津液不能正常化生變成膿,現在還出血呀,這問題很麻煩呀!

用當歸解決:當歸尾活血、當歸頭行血、當歸身補血,不管那麼多直接用是「全當歸」,功效也最全面叫「和血」。血有病,停了行血、堵了活血、虛了補血,有求必應,還有啥不滿足,所以當歸是「補血聖葯」。芍藥這麼狠才叫「要葯」,可見當歸是多麼犀利。仔細一琢磨,補血不吸收咋辦,行血;補血補過了咋辦,活血,自己一條龍全套服務,那沒有能超過它的了啊。劉河間說這是「調血則便膿自愈」。

這個方子里芍藥狠,清熱、止痢、生津、止痛,作用全面;黃連、黃芩、大黃也不弱,燥濕可以止痢,清熱還能止痛;當歸更狠,養血益陰,和血止痛;木香、檳榔看起來沒啥存在感,但「人之一身皆氣血之所循行,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治人就得治氣,連創立這個方子的劉河間自己都總結說「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就連一個小小的甘草都配合芍藥養陰生津、緩急止痛,而且用炙甘草還能增強補氣之力,本身還有調和諸葯的作用。

沒有一個葯是白給的,但大家發現沒?肉桂沒說!

回到本文開篇,寒濕瀉的形成原理,用這麼多苦寒清熱葯,會不會導致病情轉變為寒濕?這個不好說,但可樂從冰箱里拿出來,過一段時間,瓶子上是不是有很多小水珠?這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那你想想在我們的腸道里是不是發生類似的情況?一方面我們在利濕,一方面因為溫差太大好像又會形成濕?

所以用辛甘大熱的肉桂,配伍在大量苦寒葯之中,防止「冰伏濕熱之邪」。

這個方子沒有一模一樣藥物組成的中成藥,但是有基本一樣的叫「香連化滯丸」,還有個簡化版的叫「香連丸」。如果您只是拉肚子,可以選用最簡版「黃連素」。

推 ? 薦

產品名稱:岐黃之古方驅濕茶

產品規格:150g(5g X 30包)

主要成分:

魚腥草、荷葉、梔子、乾薑、茯苓、薏苡仁、芡實、赤小豆、橘皮、大棗

保質期限:18個月

貯藏方法:乾燥、低溫、密封、防異味

即可購買

一盒30小袋

買2盒減15元

3盒送一盒同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中醫至理名言30句,收藏學習!
虛煩不眠,驚悸不寧,心虛膽怯眠不安,虛煩不寐溫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