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發現孩子假哭,爸媽應該怎麼辦?賈乃亮:演夠了嗎,快吃飯寶

發現孩子假哭,爸媽應該怎麼辦?賈乃亮:演夠了嗎,快吃飯寶

文丨福林媽咪

在一個短視頻平台上,最近經常刷到一個寶媽分享的寶寶吃飯的視頻,孩子一個人坐在餐椅上,雙手使勺子,每次都吃得非常起勁,讓看的人也很有食慾。

翻到其中一個視頻非常有意思,在寶寶的餐桌上發生了這樣一幕:

爸爸看到孩子只吃白米粉不吃菜而吵孩子,還把豆芽菜給混到了米飯里。

寶寶一瞬間就炸毛了,張著嘴巴大哭,嘴裡的米飯清晰可見。

然而,當孩子哭了幾秒鐘,發現媽媽沒有來哄自己,爸爸也一副「請開始你的表演」的樣子,有些猶豫了。

不行,哭了都沒人哄,本寶寶不要面子的啊!

於是寶寶努力的哭,但是因為沒人給反應,寶寶的哭聲顯得有些遲疑,斷斷續續的,最後寶寶努力將眼中的一滴淚擠出來,發現爸媽還是沒反應之後,安靜了……

更可愛的是,寶寶發現場面有些尷尬,還舀起一勺飯菜舉到爸爸面前,興奮的笑著,假裝剛才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不得不說,寶寶啊,你混的有點慘……

其實,嬰兒開始學習「騙人」的時間,比我們以為的要早。

英國一位心理學教授雷迪在研究了50多名兒童之後說,最早在6個月,寶寶就開始學會欺騙,「假哭」就是寶寶「騙人」的方法之一。

首先說一下,我們所說的寶寶假哭,是一種「形式大於內容」的哭泣類型,不是因為痛苦,也不是因為悲傷,甚至不是因為不舒服,而是一種表演狀態下的哭泣。

最初,嬰兒是通過哭聲來控制自己的世界的。

專家們說,嬰兒早期的哭泣,多半是因為他脆弱的身體狀態和敏感的觸覺神經。

嬰兒不會說話,不能主導自己的身體,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哭聲,所以孩子餓了,困了,尿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只要一哭,媽媽就會過來幫自己解決問題,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行為反射。

為了讓自己取得更好的生存環境,降低自身的死亡率,寶寶會用各種手段來爭取,這是符合進化論觀點的。

還有一種說法,嬰兒經常性的哭泣,尤其是晚上整夜沒原因的哭鬧,是為了降低兄弟姐妹的出生率。

在哈佛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生物學家發現,寶媽晚上餵奶的行為,對延長產後閉經期時間有影響,所以一般生完寶寶後,寶媽不會很快就懷孕,而與此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寶寶出生後的半年到一年這個時間內,夜間蘇醒哭鬧的次數會有一定的增加,嬰兒正是通過夜間的假哭,來佔據媽媽的精力,降低弟弟妹妹出生的幾率。

這時候孩子的哭泣,更多的是一種本能。

之後,寶寶就會對這個過程有了覺知,他會逐漸掌握這個規律,那就是只要哭了,媽媽就會過來關注我。

而這個時候,寶寶會有更多目的,比如佔據母親注意力、希望和爸爸媽媽更親密等。當然,寶寶不是天生的「宅斗」高手,而是在一次次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中,懂得了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

隨著寶寶智慧的發展,8個月的時候,他們可以掌握更高難度的「欺騙」技巧,比如分散媽媽的注意力,在媽媽生氣的時候用手指指別的地方或者指指自己,對著媽媽笑等等,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而2歲到6歲的孩子,或說在孩子依然被允許經常哭泣的年齡里,他們有了更多自主的意識,也就有了更多元的需求,於是會更加熟練的掌握這門技巧。戰術還會變得更高級,出現虛張聲勢、先聲奪人、走為上計等策略,幫自己逃過懲罰,或者是得到獎勵。

《爸爸回來了》中賈乃亮當時帶甜馨,飯桌上甜馨不好好吃飯,賈乃亮對甜馨凶了一下,甜馨就開始哭。

沒想到爸爸毫不客氣的拆穿了自己的把戲:「演夠了嗎?」看來平時甜馨沒少在爸爸面前「表演」。

這也是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個體現,說明寶寶變「聰明」了。

日本一項研究認為,嬰兒「假哭」這個行為,能夠鍛煉表達能力,促進親子關係更加親密,還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發展。

不過,面對寶寶的假哭行為,爸媽應該怎麼處理呢?

我們要學會把孩子的哭鬧拆開來看,一是孩子的情緒,一個是孩子的需求。

一、要回應孩子的情緒

前幾年很多寶媽聽了一種叫做「哭聲免疫法」的育兒方式,就是寶寶越哭,大人越不要抱,寶寶不哭的時候,大人才抱,免得孩子對這種反饋形成依賴。

不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批評這種育兒方式,因為這種「不回應」孩子哭聲的帶娃方式,不僅沒有用,還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的缺失,對孩子會產生更深遠的負面影響。

李玫瑾教授在說到孩子哭鬧不聽話該怎麼辦的時候提到過,父母有幾個原則,其中一個就是「不要走開」,孩子是演給你看的,你不能不看,否則就是冷暴力了。

最好的方式是,你可以不說話,但是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孩子,不要讓孩子用哭聲營造的情緒帶走,而是用你鎮定的節奏來帶著孩子走,等孩子緩和下來之後再說。

二、學會判斷孩子真正的需求

寶寶哭泣可能是假的,但是需求卻是真的。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關於孩子的需求,總的來說就是兩句話:一定要有回應,但不一定要都滿足。

最基本的需求是要滿足的,比如孩子餓了困了,父母要首先做到能夠判斷孩子的生理需求,通過觀察和總結來給寶寶提供舒服的生存環境。

還有一些需求也是合理的,比如寶寶覺得你對他的關注不夠,所以故意用很多激烈的動靜來引起你的注意力,意思是你快來跟我玩兒,那這時候說明孩子需要你的陪伴,這就是合理的要求,要滿足。

而當寶寶需要不合理的時候,比如孩子想要源源不斷的玩具。爸爸媽媽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明確的告訴孩子,你今天哭到什麼程度,媽媽都不會答應你的。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那就想辦法讓孩子理解爸爸媽媽的理由,然後給孩子設置一定的達到條件,給孩子留有一線希望。

三、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寶寶哭泣可能是假的,但是需求卻是真的,只不過他不知道除了哭泣還能用什麼方法來表達。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教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

比如如何讓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生氣了。

我們就可以在孩子有生氣表現的時候引導孩子:「你是不是想打媽媽?」

「你是不是想喊叫?」

「你是不是感覺自己頭上要冒火了?」

——「你這是生氣了。」

「當你再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可以不用哭來解決問題,你要告訴媽媽你生氣了。」

孩子沒有無緣無故的胡鬧,背後都有自己身體或者情緒上的不適,教孩子認識憤怒、嫉妒、後悔等情緒,就可以讓孩子擁有觀察自我的視角,更能進行自省和覺知。

寶寶也需要宣洩情緒和學著長大,面對寶寶的假哭,需要爸爸媽媽有一雙更能分辨是非的眼睛,需要爸爸媽媽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也需要爸爸媽媽幫孩子排解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自我安撫的機會,這才能讓孩子逐漸高清楚生活的規則,更好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小地方是怎麼走出學霸的?「小池塘里的大魚」效應,對孩子更有利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易踩的12大早教誤區,很常見卻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