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談天說粵|今日芒種:考前「衝刺月」多濕熱,飲食要清補

談天說粵|今日芒種:考前「衝刺月」多濕熱,飲食要清補

2020年6月5日12時58分,太陽到達黃經75°時,我們將迎來芒種。

此時,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的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緊迫;同時又是中稻、黍、稷等夏播作物搶播搶種的農忙時期,故又名「忙種」。

芒種時節,忙碌可不只在於田間稻田。對廣大學生而言,此時處於中考、高考、期末考等各類考試的衝刺階段,腦力、體力容易透支;企事業單位員工也大多面臨年中檢查和業績考核,壓力較大。

中醫認為,「濕傷脾」「思傷脾」「勞倦傷脾」,思慮多、壓力大、腦力和體力消耗增加,加上正值廣東地區「龍舟水」,氣候潮濕炎熱,人們的脾胃功能容易受影響。

因此,芒種時期調理養生的重點在於保證睡眠,注意休息;保證營養,清補飲食,才以較佳的身體狀態,度過這段特殊的辛勞日子。

5日-6日,粵北、粵西和珠江三角洲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雷雨時伴有8級左右短時大風;其餘市縣有(雷)陣雨局部大雨到暴雨。最高氣溫:粵西南部市縣32℃~36℃,其餘市縣29℃~33℃。

古人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鵙,意為伯勞鳥。反舌,則是一種能模仿許多鳥叫的鳥。意思是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秋天產的卵破殼生出若蟲,然後伯勞鳥開始在枝頭鳴叫,反舌鳥與此相反卻停止了鳴叫。

芒種濕熱環境下,人容易感覺疲倦、白天打瞌睡,俗稱「夏打盹」。

「夏打盹」與春困、秋乏一樣,都是人體對季節變化引起的生理性反應,這與夏季氣溫升高、皮膚血管舒張、排汗增加、腦供血相對減少有關。

此時,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提倡早睡,避免熬夜。特別提醒考生們應盡量早睡,最好在子時(晚上11時)前上床睡覺。子時不睡,陽氣浮動,虛火上攻,容易出現上火癥狀,也會影響到睡眠質量。

其次,主張睡到自然醒,切勿賴床。夏季天亮早,人們常常早醒,這是人體陽氣順應自然界陽氣變化的緣故。此時頭腦清晰,背誦記憶效果較好。若賴床不起,則會影響陽氣升發,反而越睡越累。

最後,建議適當午休,靜卧養神。中午氣溫高,室外勞作容易中暑,且午飯後血液集中到胃腸道幫助消化,大腦相對缺血,容易睏倦欲眠、注意力不集中,此時不休息而去學習,反而效率低下,也影響下午的精神狀態。因此,午飯後應靜卧養神,有助於更好地恢復體力。

由於今年中高考延遲,6月也成為了考試前的「衝刺月」,考生和家長都倍感壓力。如何調整情緒,舒緩壓力,以最佳狀態迎接考試,是考生和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建議考生動靜結合,做好心態調整。

首先,正確認識和對待考試,按部就班地進行複習,做好充分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而不需要過多地顧慮考試結果。

第二,以平常心應考。注意放鬆心態,避免熬夜,合理作息,不要因為考前衝刺而打亂生活規律。

第三,保持自信,切勿否定自己,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第四,每天運動半小時。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的同時,還能夠舒緩壓力、放鬆心情,讓大腦得以休息。運動過後,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更高。需要注意,運動時不要一心二用、思考沒完成的題目,且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免出現運動損傷。

芒種時節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出汗多,消耗大,加上考試、考核多,身體能量透支較多,容易感到疲倦虛乏。因此,需要及時補充能量、加強營養。但此時濕熱之氣較盛,濕熱困阻,脾胃功能容易受影響,導致消化能力減弱。

補——有必要,熱——需要清,濕——也要化,清補運化,酌情而補,是芒種食療的主要思路。對於出汗較多、疲乏、氣短明顯的朋友,可考慮益氣補虛,首選党參、北芪、淮山等食療平補,不建議擅自服用紅參、人蔘等「大補」之品,以免上火。而對於時常熬夜,疲倦、口乾、眼澀的朋友,可考慮益氣養陰,選用西洋參、沙參、玉竹、枸杞子等煲湯以潤補。

但需注意,體內濕熱較重,口乾口苦、胃脹腹脹、舌苔厚膩的朋友,可先選擇冬瓜、薏仁、茯苓、綠豆、赤小豆、白茅根、雞骨草等煲湯以清利祛濕,待舌苔轉薄後再酌情進補。

另外,還需注意腸胃消化功能,如果消化不好、食慾欠佳、大便偏溏,則建議先調腸胃,可服淮山、茯苓、陳皮、薏仁、砂仁等湯水健脾理氣祛濕。只有腸胃健運,消化良好,才能補而不滯,補而不膩,補不上火。

芒種氣候炎熱,空調風扇 弔帶短褲 冷飲雪糕成為許多人的「標配」。但要注意,此時人體腠理疏鬆,風寒之氣容易侵襲人體,引起傷風感冒,出現鼻塞流涕、身楚酸痛等風寒感冒癥狀。同時,由於濕熱之氣明顯,風寒入體後又容易化熱,轉為「熱傷風」,出現發熱頭痛、咳嗽咽痛、鼻咽乾燥等。

預防熱傷風,需要注意:

一、起居出入防寒,空調溫度不宜過冷。

二、保持空氣流通,適時開窗通風。

三、避免進食冰冷食物,以免損傷陽氣。

四、遠離傳染源,避免接觸感冒患者。如有接觸,應佩戴口罩、及時洗手。

五、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鍛煉。

六、藥物預防。若有身熱、咽痛、口乾徵象,可服板藍根、夏桑菊等沖劑。

西洋參茶

材料:西洋參片3克。

製法:西洋參片放茶缸內,沸水沖泡15分鐘,代茶飲,飲完加水再泡,直至參味變淡時吃參渣。

功效:益氣養陰。適合熬夜、疲倦、氣短、口乾舌燥之人飲用。

冬瓜蝦皮蛋花湯

材料:冬瓜600克,蝦皮30克,雞蛋2個。

製法:冬瓜洗凈去皮切粒,蝦皮洗凈,雞蛋液打勻備用。熱鍋,加油少許,倒入蝦皮略炒,再倒入冬瓜粒略炒至微軟,然後加水適量,煮至水滾冬瓜粒呈半透明後倒入雞蛋液,關火,蓋上鍋蓋燜5分鐘,直至冬瓜全熟呈透明狀,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暑祛濕,補腎養陰。適合濕熱天氣、熬夜勞作之人食用。

眉豆雞腳瘦肉湯

材料:眉豆200克,薏仁30克,雞腳8隻,瘦肉100克,陳皮10克,生薑2片。

製法:上述材料洗凈後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強健筋骨。適合濕熱天氣,奔波勞累,腿足酸痛之人食用。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 成傑輝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熱 的精彩文章:

【本草中藥】清熱燥濕——黃岑
飯後酸奶不消食晨起喝水不排毒紅豆薏米不祛濕,健康謠言連鍋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