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如果你現在很窮,建議你看一看這篇文章

心理學:如果你現在很窮,建議你看一看這篇文章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老人十分節約,他們吃得不好穿得簡樸,面對快要變質的食物也捨不得丟棄,但實際上他們有巨額的存款夠自己的花銷。

為什麼他們有錢卻不敢花?

這與他們成長的經歷息息相關。

他們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挺過了鬧饑荒活了下來。現在如此節約,正是因為當年窮怕了

而在如今社會,有很多年輕人也十分拜金。他們追求名牌奢侈品,為了金錢可以做出很多事情。

社會上許多人是對拜金十分批判,但其實那些相當一部分拜金的人,也有自己難言的苦衷。

在他們的成長中,大多時候都處於物質缺乏的狀態,在這個社會沒有資源,沒有背景很難生存。所以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很多改變現狀的機會從身旁溜走,卻無能為力。

而當他們面對物質時,因為過去大量的缺乏,就更想緊緊的抓住。從這方面來講,錢可以帶給他們安全感。

正因每個人成長經歷環境都不相同,所以人類的感受無法互相相通。

有錢人很難理解窮人的吝嗇摳門與無助,因為他們有更好的條件去得到資源。那些沒有錢的窮人也難以理解有錢人的價值觀,覺得花幾萬去買一瓶酒或者吃一頓飯都是不值得的。

從個體心理發展來講,窮人因為在過去習慣了窮的日子,每一天都在為柴米油鹽生存而發愁,所以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固定慣性思維。

由於窮人物質條件具有局限性,他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比較淺,難以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他們的眼界決定了他們的上限。即使他們很努力在工作生活拼搏,卻難以逃離窮的本質。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馬太效應,它指的是富人會越來越有錢,而窮人也將越來越窮。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錢的人能將錢生錢、利滾利,因為他們合理利用所具有的資本為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

而那些窮人,不得不把眼光放在生活基本的剛需上。對於他們來講生存就已經很困難了。

那麼窮人該怎麼辦呢?是否只能認命一輩子窮下去呢?想要改變窮的現實又該怎樣做呢?

跳出舒適圈

眾所周知,懶惰是人類共有的特性,人們常常都希望不勞而獲。但有些人認識到了這個本性的局限性,於是更加勤奮,磨練自己,突破這種共性,比他人更快一步取得成功。

當他人都在猶豫要不要這麼做的時候,他們已經邁出了最開始的這一步。正因為他們做事果斷,不被他人想法所影響,所以他們的路越來越順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大。

我們很難跳出舒適圈,因為在舒適圈的時候我們感到輕鬆愉悅,但是這種舒適感會讓你一直消沉,失去動力永遠原地踏步。

想要人生有進步,賺更多的錢就必須擺脫舒適圈、突破共性。

如何跳出舒適圈呢?首當其衝的就是逼迫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堅持那些付出就有收穫的事情。

最開始也許會很困難,但經過時間的洗禮,這些行動會帶來正面反饋生活並會形成良性循環。

成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少有人做事情一帆風順、一步到位。

特別是一些做大事的人,例如馬雲,在成功之前也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

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反覆嘗試,這個過程是漫長而煎熬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積累更多的知識經驗和人脈。

每當我們在一些事情上遇到瓶頸的時候,不要想著放棄,應該激勵自己挺過去。

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下去一定很酷。

在這個追尋成功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也得到了增長,毅力更加的頑強。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學會管控自己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很多人做事情失敗是因為在最開始他們就有著消極的自我暗示。

想要擺脫貧窮就一定要學會管控自己的行為,建立良好的心態,提高自我約束力。

在做事情開始之前,制定好計劃方案,考慮好各種可能會突發的情況。切忌在事情開始之前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避免自己心理狀態對事件本身的影響。

一個人如果沒有學會管控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即使僥倖富裕了起來,也可能會在之後的日子裡再回到以前的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身邊一些人一夜暴富,但是他們很快就將金錢揮霍完畢,再次回到了窮人的狀態。

這就是因為不同的生活方式對我們起著不同的作用,窮人若執著於那些固定的窮人思維,便很難富裕起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揭示:長相與智商的聯繫
你的外在形象早已暴露了你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