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網深一度】南方邦聯軍雕像去留:一道延續百年的政治難題

【海外網深一度】南方邦聯軍雕像去留:一道延續百年的政治難題

來源:海外網

6月2日,里士滿市抗議者聚集在羅伯特·李雕像附近,雕像本身則被畫滿塗鴉和標語。(圖源:美聯社)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示威在全美持續多日,具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南方邦聯軍雕像屢屢成為民眾怒火的發泄對象。據美聯社報道,經歷一天基本和平的抗議活動後,當地時間6日晚,一小群示威者在弗吉尼亞州首府里士滿市拉倒了一座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將軍的雕像。兩天前,弗吉尼亞州州長拉爾夫·諾瑟姆宣布「重磅消息」,稱將拆除位於里士滿的內戰著名人物羅伯特·李的雕像,試圖緩解當地規模龐大的抗議示威活動。

「移除(李將軍雕像)這個地標很重要,」諾瑟姆表示,「但這只是一步,美國還有很多象徵著不平等的紀念碑。」正如諾瑟姆所說,美國其它地區的歷史雕像也很快成了抗議者們的新發泄點。很多參與過種族爭端的人物雕像也都岌岌可危,成為了示威聚集地,甚至被抗議者塗鴉或直接推倒。

蒙哥馬利羅伯特·李高中外的雕像不見蹤影,只剩下底座。(圖源:美聯社)

何許人也

羅伯特·李出身將門,早年曾以全校第二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在和弗吉尼亞州最富有家庭之一的女兒結婚後,接管了擁有大量奴隸的家族產業。

美國內戰前夕,是否廢除奴隸制已經成了南北之間的重要矛盾。與北方的工業化不同,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南方,將北方支持廢除奴隸制的態度視為是對自己權利和經濟的巨大威脅。

南北戰爭打響時,羅伯特·李拒絕上級指派他率領北方聯盟軍隊的任務,辭去公職,回到位於南方的家鄉弗吉尼亞州,成為南方邦聯率領北弗吉尼亞軍的軍事將領。在他的指揮下,邦聯軍隊在多個戰場上戰勝了北方,甚至一度逼近華盛頓。

1863年,美國內戰在葛底斯堡迎來了轉折點,雖然雙方均傷亡慘重,但北軍在此拿下了決定性勝利。此後,北軍開始全面攻擊,羅伯特·李的軍隊被持續逼向里士滿。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他於1865年4月代表南方向北方聯邦投降。戰後,羅伯特·李開始大力支持允許黑人進入公立學校,並賦予他們投票權。

按照美國歷史學家伊麗莎白·普賴爾的說法,羅伯特·李對於奴隸想要獲得自由的行為感到非常生氣,並且「為了加強控制採取了嚴厲的措施」。然而,他在1856年寫給妻子的信中又表示,奴隸制「在道德和政治上都是邪惡的」,並稱上帝是負責解放奴隸的人。

歷經浮沉

羅伯特·李對種族主義的態度不明朗,又是南方邦聯的將軍,其雕像為何屹立不倒?

據了解,南北戰爭後,羅伯特·李反對為自己修築雕像和紀念碑,希望國家能儘快走出戰爭傷痛,達成和解。然而1870年他去世後,一種被稱為「失落的事業」思潮逐漸興起,認為,南方邦聯明知註定失敗卻還堅持戰鬥,是為「捍衛南方生活方式」的理念而戰,刻意淡化甚至迴避了南方邦聯維護奴隸制這一「原罪」。

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美國內戰的加里·蓋拉格教授對媒體表示,以羅伯特·李為主題的紀念和紀念碑興起時,正值20世紀20年代的種族主義組織3K黨捲土重來和針對黑人的種族隔離措施出台。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加里·加拉格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多地陸續修建李將軍雕像正是這一思潮興起的結果,他的形象還出現在美國硬幣和郵票上。

《每日電訊報》引用堪薩斯大學教授肖恩·亞歷山德的話表示,雖然美國政府努力將羅伯特·李塑造成一位和解者,但對長期飽受種族主義侵害的非裔美國人來說,羅伯特·李要為內戰中的數萬死傷負責。

2015年,新奧爾良市拆除羅伯特·李雕像。(圖源:美聯社)

2015年,新奧爾良市正式拆除了羅伯特·李的雕像,也是市內最後一座與南方邦聯有關的紀念標誌;2016年,休斯頓一所以羅伯特·李命名的高中在投票後決定改名;2017年,弗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市也投票拆除一處羅伯特·李雕像,還招致了反對者的起訴和示威,導致3人在衝突中死亡。

「近年來,新奧爾良、休斯頓和南卡羅來那州等地的此類呼聲非常大。」《每日電訊報》寫道。

裂痕仍在

圍繞羅伯特·李雕像的去留,美國社會至今仍存在不同看法。《紐約時報》援引里士滿市長斯通尼的說法認為,拆除雕像的決定能給里士滿市和弗吉尼亞州帶來新的未來。「許多美國的南方城市和州質疑南方邦聯紀念碑的理由很簡單」,美國VOX新聞網解釋稱,南部邦聯為維持美國的奴隸制和白人至上而戰,這不是一個國家應該以任何方式來紀念的事情。

美聯社文章指出,作為南方邦聯曾經的首都,里士滿多次拒絕和拖延拆除相關雕像,如今計劃的落實對於民權人士的意義重大。 「雕像對於黑人和很多群體來說都是一個標誌,象徵著曾經充滿仇恨、壓迫和低人一等的時代。」黑人議員傑伊·瓊斯說,他在聽到拆除的決定時,心中的情緒無以言表。

不過,有批評者認為,這些紀念碑實際上是代表了南方的驕傲,而不是為了紀念一場支持奴隸制的叛亂運動。他們認為試圖消除南部邦聯標誌是在抹去美國的部分歷史。

美聯社注意到,很多歷史學家指出,這些地標象徵著美國醜陋的過去,應當作為教訓被繼續保留。「試圖抹去歷史,而不是將歷史帶入現實,這種行為絕對會失敗。」弗吉尼亞州的共和黨人發出了這樣的批評聲音。里士滿市紀念碑大道保護協會主席比爾·蓋拉什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稱移除雕像會改變這條街的「靈魂」,影響該市的旅遊業,並且再次激起極端左翼和右翼群體之間的矛盾衝突。

紐約市立大學藝術史學家哈里特·塞尼也對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表示:「我認為擁有自己的歷史很重要。我們可以拆除這個國家的所有南方邦聯紀念碑,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什麼,那就不會結束種族主義。」

美國學界的普遍認為,儘管羅伯特·李並非白人至上主義者,但在不同時代,各類團體為李將軍雕像賦予新的含義,恰恰是美國社會裂痕的寫照。(海外網 趙健行、張霓、王法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僅僅9天!瑞士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從1萬升至2萬
伊朗:如果延長對伊朗的武器禁運 伊核協議將徹底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