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誰來組成小米的下一個十年

誰來組成小米的下一個十年

獵雲網註:6月2日,楊柘加入小米公司,出任小米集團中國區首席營銷官。雷軍在微博致歡迎辭:「我米又添一員大將!」「復仇者聯盟」的戲謔隨之而至。楊柘之前,金立盧偉冰、聯想常程、暴風TV劉耀平也陸續加入。曾經供職於友商、位至核心高管、最後跳槽至小米,這是「復聯」的共通特質。文章來源:首席人物觀,作者:劉意默、蕭北,編輯:江岳。

楊柘最為人樂道的才華,是他的哲學營銷。「不簡簡單單拿產品功能當鐵棍橫掃」,是他在2012年加入華為後的營銷邏輯。

代表作品華為P7「君子如蘭」,Mate7「爵士人生」,之於一家硬體廠商,這些富有人文關懷與中式美學的slogan,很大程度上,成為上述品牌開拓C端市場的哨聲。

6月2日,楊柘加入小米公司,出任小米集團中國區首席營銷官。雷軍在微博致歡迎辭:「我米又添一員大將!」

「復仇者聯盟」的戲謔隨之而至。楊柘之前,金立盧偉冰、聯想常程、暴風TV劉耀平也陸續加入。曾經供職於友商、位至核心高管、最後跳槽至小米,這是「復聯」的共通特質。

雷軍的解釋是,小米要放下已取得的成績,有重新創業的決心,並以海納百川的心態吸納最優秀的人才。

也很難否認,職業經理人們的魚貫而入,對應的恰是小米開啟新十年的步伐。「復聯」的號角吹響,也正像另一種攻城略池的哨聲。

哨聲四起,小米尋找新機遇。

01

「復仇者」的B面其實是「失意者」。

招徠勇士如同一場賭博,要想最大可能取得勝算,不甘心的「失意者」是最值得押注的。

盧偉冰便是典型。

你很難想像,這位如今外號「盧懟懟」的男人,是典型的B型血,擁有溫和平靜、霸氣不外露的特質——至少在加入小米之前是。

2014年,盧偉冰接受記者採訪,談及自己的生活,動情提及天語創始人榮秀麗。「榮總是一位很樸素的老闆,這點非常影響我。」這位時任金立合伙人的高管,尚未配專職司機和專職秘書,只有一位兼職助理幫忙,日常許多工作均由自己安排。他偶爾還會去坐地鐵,研究用戶的手機使用行為。

盧偉冰199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加入康佳通信,時至今日,輾轉康佳、天語、金立和小米,二十多年裡未曾脫離圈子。

你能清晰地看到他的成長。十年康佳職業生涯,成為康佳通信銷售公司總經理,因英語不錯成為公司負責海外拓展的第一批員工;逐漸擁有野心和夢想,希望在天語獨立掌控一個項目——這個目標最終在金立如願以償。

2010年4月,盧偉冰入職金立,主管海外業務並為國內業務提供意見。加入金立次年,金立手機的全球出貨量就超過2000萬台,成為中國最大的功能機製造商。

「印度所有的 local brand 我都非常熟,他們第一天開始做手機,百分之百都會找我,包括 Micromax、Karbonn 和 Lava 等,還有一些已經死掉的廠商。」盧偉冰一度意氣風發。

在金立的那些年,盧偉冰抓住機會,對金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立志「金立要從『煤老闆』變成『小清新』」,秉持「渠道為王」的理念,不僅請代言人、做自製劇,還做了互聯網手機品牌IUNI,而口號正是「以小米模式來反小米」。

無奈的是,時勢造英雄,互聯網 4G的打法和之前有了很大不同,沒有抓住時代機遇的金立逐漸走向沒落,盧偉冰也難挽狂瀾。

02

與盧偉冰分享同一種失意的還有劉耀平。這位從創維走出來的電視行業老將,在加入暴風時,恐怕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還能喝上一碗小米粥。

劉耀平是陪暴風TV走到最後的那個人。

去年5月,暴風TV向員工發出「遣散」通知,劉耀平還出面向股東解釋,「暴風TV公司目前還在正常運營,沒有解散,也不會解散。」然而,穩定軍心的話術之下,暴風TV正面臨花費越來越多,融資卻越來越難的絕境。

劉耀平也許很難忘記,2015年,他加入暴風TV時的激情。

「據說每個人從零開始到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需要7年時間,我從大學畢業開始從事電視行業,已經15年,我還要繼續為此奮鬥。」

這位中國第一台互聯網電視的定義者,曾期待通過暴風 TV 真正實現互聯網電視革命的創新與突破,懷著對產品的摯愛,和對未來的好奇,「在一切皆有可能的時代,為追求品質生活、奮鬥的青年做電視」。

這段理想主義的故事,最終在暴風集團的狼藉中黯然落幕。去年年終,暴風集團創始人馮鑫被採取強制措施,暴風TV被傳已解散。

劉耀平的微博更早地停留在2017年。直到轉戰到江湖傳聞「發微博有KPI」的小米,他才在微博「復活」,言語間也多了輕鬆。

相比劉耀平的沉寂再活躍,原聯想「萬磁王」常程基本實現了微博的無縫對接:2019年12月31日,感恩在聯想的19年,2020年1月2日,官宣入職小米。

常程不算徹底的失意者。在聯想手機節節退敗的過程中,這位打造過 ZUK 品牌的聯想老人,以擁抱年輕人的良好姿態,在用戶中贏得不錯口碑。只是,在中華酷聯時代終結的大背景之下,身處聯想陣營的他,如同立於一艘正在下沉的巨輪之上,難以改變故事的最終結局。

畢竟,成功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要需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在某種程度上,小米成為歷史進程的受益者。過去半年多里,小米公司空降高管的頻率在加快,由此也引發關注。有人奚落這是「失敗者聯盟」,有人嘲諷他們「有著豐富的公司倒閉經驗」。

楊柘也沒逃過這樣的待遇。

其實這樣的嘲諷未免苛刻。以楊柘為例,在三星中國,他主導推出了心繫天下系列商務機型,在華為,他從營銷層面助力 Mate 系列打開高端市場,這樣的履歷,已經足以吊打手機圈裡的多數職業經理人。

他們並非失敗,只是暫時失意,所處環境的變化限制了他們才能的發揮。識人無數的雷軍顯然清楚這一點。

03

雷軍在出走金立的盧偉冰身上,可能看到了當年背包離開金山的自己。

雷軍曾在金山上市兩個月後辭去一切職務,投身投資。當時與雷軍交好的周鴻禕曾這樣評價他:

「金山有太多歷史包袱,把他漩在裡面。」

「他為什麼要去做小米呢,不是掙錢,大家能感覺到他其實有種不服氣。」

盧偉冰的方向一直都是「智能手機行業的領導者與決策者」,也因此,他渴求獨立項目,也在金立擁有機遇時,努力成為「橫跨多領域」的人,因為「智能手機行業是橫跨多個原本背離領域的產業」。

2018年8月31日,兩個已結識多年的人,在這天晚上暢談了三個小時。盧偉冰回憶,「我們喝著啤酒、吃著花生米,雷總給我講了這些年小米的不易」。盧偉冰入局了。

小米特定的文化激出了盧偉冰的另一面。

他擁有了「盧懟懟」、「盧十瓦」的名號。它們來自於盧偉冰強硬、幽默、接地氣的營銷風格——這與雷軍是相似的。

譬如每次的 Redmi 手機發布會,盧偉冰的PPT總是貼身肉搏榮耀。有人統計過,在K30發布會上,盧偉冰懟友商的次數達到58次,至於「盧十瓦」,這是他懟「友商2000元以上機型仍然只有10瓦充電效率」時,被網友安上的新稱號。一盧=十瓦,這也成了機圈新的「計量單位」。

盧偉冰並不諱談這個稱號——下一次發布會時,他乾脆把「盧十瓦」放大擺在了PPT上。

口水戰只是這場戰爭的表象,業績才是決定勝負的真正武器。小米在2019年調整產品線,Redmi品牌獨立,由盧偉冰操盤。後者通過明確數字系列、Note 系列和 K 系列定位等措施,讓 Redmi 實現了保住小米基本盤的職責,其中,Note8上市僅三個月銷量就突破一千萬。

雷軍看人很准。這些過往的「失意者」,的確在小米展現了獨特的才華,帶給了小米新的活力。

常程在1月2日正式加入小米,兩天後,他火速規劃好一整年的產品。

這位曾經的聯想手機符號式人物,因為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營銷風格,被機圈網友稱為常掌柜。

喜歡和網友做交流,互道早安,即使偶爾遇到不友善回復,「常掌柜」也回復得不卑不亢。入職小米之後,常程延續了這個習慣,只是與網友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或者說變得更「小米」了。

在雷軍的規劃里,實際上,「復仇者聯盟」正是調用每個人的長處,去補小米之短。

2019年中,原努比亞聯合創始人之一苗雷加入,其深厚演算法經驗解的是小米「相機」燃眉之急。相機的成像質量、有無廣角、光學防抖等直接影響了對手機影像系統的評價。這之前是小米的短板。

雷軍的目標一度是「干翻華為」,如今,這個目標也終於實現了——小米兩次登頂DxO Mark榜單。苗雷便是肱骨功臣之一。

劉耀平未來對小米電視的助益也很明顯。此前在暴風TV時,劉耀平就利用原有線下資源推動了出貨量,線下市場,對於試圖突破互聯網電視天花板的小米電視來說尤其重要。

營銷老人楊柘的優勢,或許會在小米今後的高端商務旗艦機上得以體現。

這也是小米的一場硬仗,此前,MIX3 通過與故宮聯名營造高級感,而小米10則是通過定價和外觀來區分用戶,但對於大眾而言,想更加完整地建立對小米旗艦機的識別度,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成為歷史留給楊柘的空間。

04

雷軍本人並不太喜歡「復仇者聯盟」這個稱號,他更願意以「重新創業」定義招募這一行為——儘管招募的正是曾經友商們的核心高管。

外部來看,盧偉冰的前東家金立,常程的聯想,劉耀平的暴風TV,於小米而言,已經是不再需要關注的過去式,內部來看,站在新十年的路口,這家公司正在經歷一場關鍵的轉型。

這場選擇里,屬於職業經理人的時代到了。

大多人都知道,2010年小米創辦時,包括雷軍、林斌、黎萬強在內的一眾創始團隊,就著一口鍋,一人喝下一碗小米粥,就此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創業。

十年後的今年,「小米粥」里的材料已經極為豐富。

5月7號,長達三年沒有在微博活躍的劉耀平,破天荒發布了一張照片,「小米粥加蘋果」,宣布了自己的歸屬。

劉耀平加入小米後,雷軍說,小米將堅持海納百川的人才政策,持續引進更多牛人——清淡的小米粥固然養胃,但食材豐富的雜糧粥,才能更好的能量來源。

與「牛人」陸續進駐的同時發生的,是老人的隱退。

去年年底,小米完成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入職小米整一年的盧偉冰升任中國區總裁,與此同時,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卸任離開。後者感謝了一切,包括雷軍,包括米粉,以及老爸凌晨五點摸黑熬出來的小米粥,更重要的是,「感謝這滾燙沸騰的10年」。

這位聯合創始人離開發表的感言,以及掀起的公共話題性,是整個小米高管更迭的象徵——與黎萬強一起卸任的還有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祁燕。

雷軍對於新舊交替的評述是,明年(註:2020年)是小米5G業務的衝鋒年,也將是小米推動「手機 AloT」的關鍵年,我們需要更強有力的集團管理支撐,需要幹部輪崗機制持續帶來的組織革新活力。

在新人招募與舊人退任的大動作之上,意義不言自明。於雷軍而言,這位已知天命、以勤奮著稱的創業者,如陀螺般,要讓小米持續維繫最初創業時的熱情。

如今看來,雷軍賭得不算差。

曾分別就職金立和 OPPO 的盧偉冰和王騰,正在讓 Redmi 成為4000元以內價位中最有競爭力的品牌之一。以去年的明星機型 K20 系列為例,上市半年銷量450萬,即使在官網下架後,在第三方的店鋪上仍然有300元以上的溢價,大有趕超一代傳奇小米6之勢。

小米內部提拔的高管表現,也體現了小米人才培養體系的逐步完善。

作為內部培養的高管,李肖爽的經歷很有代表性。他從小米電視拓荒者王川手中接過接力棒,通過性價比和差異化競爭,在線上和海外市場一路狂奔,讓小米電視成為國內最成功的互聯網電視品牌,2019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台。如今,李肖爽已經成為大家電事業部負責人,背負了小米在家電品類上全面突破的期望。

目前專註海外業務的周受資也證明了雷軍的用人策略合理性,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一季度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只有小米維持了正向增長,這與海外市場的穩定不無關係。

小米宣布人事任命的當天,楊柘將微博認證更為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CMO。清空內容後,他把首條動態奉獻了一首純音樂,「Joie de vivre」,意為生活之樂,仿若已開啟小米科技產品美學的探索。

於小米而言,楊柘自然不會是最後一位引入的「牛人」。他或許只是小米開啟職業經理人時代的註腳之一。

新的時代,轟隆展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昔日客戶成今日對手 離開了華為海思 寒武紀該如何調整戰略?
大疆捲入裁員風波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