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三叉戟》演繹三個老男人聯手破案 陳建斌:人到中年 繼續奮戰

《三叉戟》演繹三個老男人聯手破案 陳建斌:人到中年 繼續奮戰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由呂錚同名小說改編,沈嶸、呂錚編劇,陳建斌、董勇、郝平等主演的精品公安劇《三叉戟》正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熱播。

在眾多與警察有關的電視劇中,《三叉戟》可謂另闢蹊徑,講述了三個臨近退休的中年警察,因為好兄弟的意外犧牲,再次集結,重回一線追查破案的故事。

劇中,陳建斌飾演的「大背頭」崔鐵軍,董勇飾演的「大棍子」徐國柱,郝平飾演的「大噴子」,攜手破案時處處體現的中年人的危機與困境,也讓觀眾稱「太真實」了。

此前,陳建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其實也正是這樣的人物設定吸引自己接下了這部劇:「人到中年,看似人生已經沒有什麼可『還手』的了,但其實沒有什麼值得怕的,就是要拼,就是要奮鬥。」

警察的故事也直面中年人的「危機」

在眾多涉案劇中,《三叉戟》的背景設定獨樹一幟,聚焦了三位曾經叱吒風雲卻早已退出一線等待退休的中年警察。

三人雖已相識多年,但彼此之間其實又有暗藏已久的矛盾衝突。例如在「大背頭」眼裡:「他倆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在「大噴子」眼裡:「他倆一個脾氣大,一個主意多」,因此上演了「三個男人一台戲」。

劇中,讓不少人感同身受的是三個老男人的職場「中年危機」:崔鐵軍「保溫杯泡枸杞」從事後勤工作,後又因為跟蹤嫌疑人自己錢包被偷,被偷的物品尷尬地被同事送來,在年輕人中間有點沒面子;徐國柱因為執法沒有開記錄儀,被誤會;潘江海更是希望「跳槽」補貼家用,女兒問他「為什麼要當警察」,他開始審視自我。

因為演繹中老年警察,所以也沒有太多動作戲,反而演出了一種無力感,例如翻牆時,還以為可以像年輕時那樣很利索地翻過去,沒想到卡在那裡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陳建斌笑稱這其實與自己現在以往:「還有一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戲中林楠有一次去找我,我正在這個車底修車,我就從車底下探頭出來起來,跟他去警保處,那個過程他就很費勁,我以前覺得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動作,沒想到當時覺得還挺費勁的,都不用演的,可能就是角色和演員的共通之處。」

反覆打磨才呈現得自然

《三叉戟》原著作者呂錚,本就是公安出身。陳建斌透露,劇中不少細節,在拍攝時其實都經過反覆推敲和磨合,才呈現出讓大家覺得十分自然的場面。

「例如戲裡的服裝,一般來說警察穿制服都是非常帥的,但是我們在這個戲裡邊兒就是因為這個背景設定,還有就是刑警去偵察的時候,其實主要是穿便裝,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是穿便裝。」陳建斌說,諸如此類的細節,其實都經過了反覆掂量,如果有一些覺得其實不適合這個警察應該做的,這個設計就會拿掉,這也是拍攝這部戲時挑戰比較大的地方。

「比如說扔鑰匙,這裡頭就有很多次我給那個大棍子扔鑰匙,給噴子扔東西什麼的啊,怎麼接怎麼扔,然後接住沒接住什麼的,在現場都是反覆討論,反覆在那兒演練,說怎麼才能把這東西弄得有意思,就比如說在這個大廳里那場,就是我扔到天上逗大噴子那個,那也拍了好多條兒,真的拍了若干條,就非常難,從有這個想法到把它拍掉,就那一點點戲花費的時間不比一場大戲少。」陳建斌說。

時代雖已過去,依然選擇跟命運交手

《三叉戟》中陳建斌飾演的崔鐵軍,是三人探組的「腦力擔當」,有縝密的分析能力和過硬的探案經驗,但是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他也會遭遇跟丟嫌疑人、抓捕嫌疑人時候力不從心,但是依舊熬夜蹲守在一線,在遇到困難時挺身而出。

「我覺得我很理解這個人物,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樣。他也面臨著這個困境,人到了這個差不多50歲左右,你只能依靠一個慣性,可能就是退休、頤養天年,可是他的內心,我覺得就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還是有不甘心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跟日益老化的身體,就形成差異。人的生存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有很多東西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把它做到極致,所以像崔鐵軍、棍子,還有噴子,他們身上都是有這種東西的,每個人都面臨著這個困境,面臨著這個選擇,我覺得這是吸引我的,其實對我來說也是面臨著選擇。」

在劇中有一段劇情,「三叉戟」合力將湯阿祥抓捕歸案,在聚會的時候,劇中響起了《少年壯志不言愁》十分點睛:「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陳建斌同樣在戲外被這種奮鬥和挑戰的精神鼓舞著:「當一代人面臨著屬於你們的時代要過去了的時候,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還想跟命運交手和抗爭,我喜歡挑戰命運,也是感同深受。就像李宗盛的歌里唱的『不自量力地還手,至死方休』。還像《老人與海》里的那個老人,他面對著命運的大海,他說,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人 的精彩文章:

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被你吃定了的男人,相處細節,就是明顯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