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說「越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越能看透人性」?

為什麼說「越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越能看透人性」?

人性是什麼?心理學家說人的本質是社會性,意思是說人需要生活在社會中,脫離了社會,人便不能稱之為人。

舉個例子,大家都聽說過狼孩的故事,人們在狼窩中發現了兩個小孩,但是他們都不會說話,行為和表情就像狼一樣。

發現他們以後,人們去撫養他們、教他們說話,但是他們性格兇猛,而且直到幾年後死去都沒能學會說話。

人性就是指人的社會性,是在後天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狼孩從小由狼媽媽帶大,脫離了人類社會,錯過了學習語言和社會交往的最佳時期,所以直到死去都不能完成社會化。

性善論和性惡論

孟子提出了性善論,孟子認為人生來就是善良的,人們的助人行為是本性的表現,而人們的反社會行為不是人的本性。

生活中的助人行為數不勝數,大到國家表彰的英雄事迹,小到我們身邊的舉手之勞。

荀子則提出了性惡論,他認為人生來就是罪惡的,所以,後天的道德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舉足輕重。

例如,新生兒一出世就開始表現出自己的需求,肆無忌憚地展現著最原始的慾望,過兩年就會纏著父母要這要那,可見慾望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荀子的論點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意思是人生來就有慾望,人們的善行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荀子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就是為了滿足人們自身的需求,而禮儀、道德則是經過後天教育,才為人所掌握的,即「偽」。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制度和各種社會規範的存在,人們不得已按照社會所要求的為人處事,若是社會崩壞、秩序崩塌,人類將失去文明,變回依靠本性生存的生物。

這就是荀子的性惡論,強調後天教育對人的重要性。

這是從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談人性,但我們今天從社會現狀的角度談人性,而且更多地是討論人性的黑暗面。

我們都知道,社會就像一個金字塔,最上層的人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還是生活在社會的底層。那麼,社會底層的人是否更能看清人性?

人性

人們每天都會點外賣,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他們沒有時間自己做飯,於是外賣行業如日中天。

在配送系統中,騎手是最底層的人,一方面,他們頂著烈日、冒著寒風、淋著暴雨去給人們送餐,甚至在疫情期間,他們也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外出跑單。

另一方面,在站點,騎手們也可能受到站長、副站長的冷漠對待,當他們的外賣車出現了問題,或者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向他們請教時,往往會遭到嘲諷和漠視。

因為站長屬於管理人員,而騎手是打工人員,在有些站長眼中,自己就是騎手的領導者,所有人都得聽自己的。這就叫沒有當官的命,卻得了當官的病。

在這種情況下,騎手們會逐漸明白人心的淡漠,他們逐漸認識到上級對自己的不耐煩,源於自身社會地位的低下,體會到人心最原始的一面。

他們懂得了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滿足自己的需要,開始變得麻木並倦怠工作。

在公司中,普通員工是最底層,受到主管的直接領導。他們為了生活而奔波,昔日的夢想被塵封在記憶深處。

在公司,他們可能會因為工作質量不高而每天受到批評。但對於主管來說,他們只顧自己的任務與指標,員工的工作過程、是否艱辛並不重要,只要最終能拿得出滿意的結果就沒有問題。

因此,很多員工處於熬夜加班—被批評—熬夜加班—被批評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之中。對於員工來說,本來精力的透支就已經快要壓垮他們,而上級卻從不顧及他們的感受。

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堅持,在這種氛圍下的員工,更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他們逐漸對夢想嗤之以鼻,認識到像自己這樣的底層人士,如果不奮發圖強,不提高自己,那麼,永遠只能幫別人的優質生活買單。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由於他們的社會地位不高,經濟實力不強,因此,他們要經歷太多的委屈和心酸,也是最能看清人本質的一群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背後說人壞話,其實是一種建立信任的手段
心理學:那些你最喜歡的顏色,早已暴露了你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