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神奇!這種方法竟然能控制心跳加快,治療偏頭痛、高血壓等疾病,快試試!

神奇!這種方法竟然能控制心跳加快,治療偏頭痛、高血壓等疾病,快試試!

審閱者: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當你舉手向朋友揮手致意,或者抬起膝蓋上樓梯時,你可以控制這些動作;而其他身體功能,如心率、皮膚溫度和血壓,這些都由神經系統控制,你並沒有有意識地想讓自己的心跳加快,這只是對外界環境做出的反應,比如當你緊張、興奮或鍛煉的時候,就會心跳加快。

有一種技術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控制這些無意識的功能,這叫做生物反饋。

這種療法可用來輔助預防或治療包括偏頭痛、慢性疼痛、尿失禁和高血壓等在內的疾病。

生物反饋背後的理念是,通過掌控自動的生理過程,讓你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

一、生物反饋療法的原理是怎樣的?

研究人員還不確定生物反饋是如何起作用的,或者為什麼會起作用。他們知道生物反饋能使人放鬆,這有助於緩解許多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在生物反饋過程中,電極被連接到皮膚上(也可以使用手指感測器),這些電極(感測器)向顯示器發送信號,顯示器顯示出聲音、閃光或圖像。

這些信號能體現你的心跳和呼吸頻率、血壓、皮膚溫度、出汗或肌肉活動。

當你感受到壓力時,這些功能就會發生改變,你會心率加快、肌肉繃緊、血壓升高、開始出汗、呼吸加快。

你可以在監視器上看到這些壓力反應,然後在你嘗試阻止這些反應時能得到即時反饋。

生物反饋治療通常在治療師的辦公室里進行,但是一些計算機程序可以將生物反饋感測器連接到你自己的計算機上。

二、生物反饋練習

生物反饋治療師幫助你進行放鬆練習,你可以通過細微的調整放鬆練習來控制不同的身體功能。

例如,當你頭痛時,你可以使用一种放松的技巧來關閉頭疼時激活的腦電波。

在生物反饋療法中有幾種不同的放鬆練習,包括:

深呼吸;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交替收緊,然後放鬆不同的肌肉群

引導圖像:專註於一個特定的圖像(如橘子的顏色和紋理)來集中思想,從而令人感覺更放鬆

正念冥想:集中思想,消除負面情緒

當你降低心率,降低血壓,緩解肌肉緊張時,你可在屏幕上得到即時反饋。最後,你將要學習如何在沒有生物反饋設備的情況下自己控制這些功能。

不同類型的生物反饋用於監測不同的身體功能:

肌電圖(EMG):用於測量肌肉的活動和張力。它可在患者背痛、頭痛、焦慮症、受傷後肌肉再訓練和尿失禁等情況下使用。

熱度測量:用於測量皮膚溫度。可以用於頭痛和雷諾病等癥狀。

神經反饋或腦電圖(EEG):用於測量腦電波。它可用於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癲癇和其他癲癇症等疾病的治療。

皮電反應(EDA):用於測量出汗程度,可以用於疼痛和焦慮等癥狀。

心率變異性(HRA):用於測量心率。可用於焦慮、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心律不齊等癥狀。

生物反饋的治療細則:

每個生物反饋治療的療程約60-90分鐘。通常,患者在接受10次或者更少次數的治療後就能感受到生物反饋治療的療效;某些疾病患者,如高血壓,可以接受更多次的療程來改善病情。

三、生物反饋治療的益處

生物反饋能對很多疾病都有幫助。以下是生物反饋的一些益處:

1、慢性疼痛

通過幫助患者識別出緊張的肌肉,學會放鬆這些肌肉。生物反饋有助於緩解腰痛、腹痛、顳下頜關節紊亂(TMJ)和纖維肌痛症的不適。

對於疼痛的緩解,生物反饋可對從兒童到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的人發揮作用。

2、頭痛

頭痛是被研究最多的生物反饋適用的病症之一。肌肉緊張和壓力會引發偏頭痛和其他類型的頭痛,並使頭痛癥狀惡化。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生物反饋療法可以放鬆肌肉,緩解壓力,減少頭痛的頻率和嚴重程度。生物反饋與藥物聯合使用時對緩解頭痛特別有效。

3、焦慮

緩解焦慮是生物反饋最常見的用途之一。當你感到壓力和焦慮時,生物反饋能讓你更清楚地意識到身體的反應,然後你可以學習如何控制這些反應。

4、尿失禁

生物反饋療法可以為那些尿失禁患者提供幫助。生物反饋可以幫助女性找到並加強控制排尿的盆底肌肉。

在接受幾次生物反饋治療之後,失禁女性可能會減少緊急排尿和失禁的次數。生物反饋還可以幫助尿床的兒童以及大便失禁(無法控制腸道運動)患者。

與用於治療尿失禁的藥物不同,生物反饋一般沒有副作用。

5、高血壓

研究表明,使用生物反饋治療高血壓的效果好壞參半。雖然這項技術似乎確實能稍微降低血壓,但生物反饋不如藥物控制血壓有效。

四、其他生物反饋的用途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高血壓;

雷諾氏病;

外傷;

哮喘;

便秘;

癲癇;

類風濕性關節炎。

五、開始生物反饋療法

許多醫療服務提供者能夠提供生物反饋治療,包括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和普通醫師。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兒童肥胖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孩子的健康未來,要從健康的食品環境開始
糖尿病飲食,一定要關注這4種營養物質,很重要!對病情影響極大,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