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數百萬細菌的集體自殺,讓它們戰勝競爭者

數百萬細菌的集體自殺,讓它們戰勝競爭者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微生物學·

細菌通過大規模自殺,釋放毒素來抵禦競爭者

圖片來源:Elisa Granato

細菌會採取一系列方法來抑制和殺死與之競爭的細菌,其中少數細菌甚至通過主動的自殺行為,釋放對競爭者有害的毒素。最新一項發表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顯示,在面對競爭者時,數百萬個細菌能同時產生這種自殺行為,釋放大量毒素,對競爭者造成大規模的攻擊。而參與這一自殺行為的細菌已由於競爭者的毒素毒害,即將死去,這一行為方式能讓它們最後造成一次大型攻擊。研究認為,這種行為模式或類似於一些社會性昆蟲(如蜜蜂和螞蟻)同時大量攻擊入侵者的行為。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葯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簡稱「JS016」)獲國家葯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6月7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葯,這也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中和抗體可針對新冠病毒精準進攻,具有獨特的靶向性,能阻止病毒在人體內複製。此次臨床試驗的目的是評價JS016靜脈輸注給葯在我國健康志願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葯代動力學特徵及免疫原性,為後續臨床計劃提供數據支持。(新華網)

·生物技術·

在小鼠身上無創3D列印「人耳」

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據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上的研究,研究人員將一種由水凝膠顆粒和軟骨細胞製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小鼠背部,並使用近紅外光(能滲透入皮膚2厘米)照射使水凝膠交聯,並逐層形成人耳狀結構。其中的軟骨細胞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能依附在這一結構上生長,形成真正的人耳軟骨結構。而在此期間,小鼠並未出現炎症等副作用。這一研究為小耳症等引起的人耳缺損以及鼻子、手指和腳趾中的軟骨修復提供可能。

·古生物學·

新疆准格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

亞洲足跡屬是具有明顯清晰的蹠趾墊印跡,代表了獸腳類恐龍的足跡類型。近期,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最新發表於《科學通報》的研究,在新疆準噶爾盆地早白堊世烏爾禾翼龍動物群中,識別出大小兩種三趾型足跡類型,新發現的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Asianopodus)。大型足跡被建立為亞洲足跡屬新種——牛氏亞洲足跡(Asianopodus niui ichnosp. nov.),這一亞洲足跡新種比已知最大的亞洲足跡大1.5倍左右,是亞洲足跡屬中最大的類型;中型足跡歸入已知的跟墊亞洲足跡。(中科院古脊椎所)

·太陽物理·

揭示日冕磁場精細結構

上、下分別為日冕可見光圖像與磁場分布圖(圖片來源:B. Boe/IfA)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結構受到日冕磁場的影響,由於日冕亮度較低,僅在日全食期間才能觀察日冕磁場。一在項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過去20年間,在14次日全食期間拍攝的日冕圖像中磁場線的分布模式進行了計算,發現日冕磁場線的圖案高度結構化並隨時間變化,且日冕磁場的方向到至少3個太陽半徑後才轉變為徑向。這些結果對於進一步研究日冕磁場模型及太陽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病毒·

血清學分析顯示,中國普通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不到1%

近期,一項發表於《自然-醫學》的研究公布了在中國進行的血清學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血清學檢測技術,可以對血液中新冠病毒抗體IgG與IgM分別具有99.3%和100%的特異性。隨後,他們在今年3月和4月,在武漢等多個地區對17368名個體進行了血清學分析。研究發現,醫院人群的總陽性率約為2.5%,而普通民眾的總陽性率約為0.8%。武漢的血清陽性率介於3.2%和3.8%之間。

·氣候科學·

海平面上升或將導致紅樹林消亡

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的紅樹林。圖片來源:Kerrylee Rogers/University of Wollongon

紅樹林是一種寶貴的沿海生態系統,但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新研究指出,如果儘快不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50年,紅樹林將面臨消亡的危機。科學家通過調查78個地點過去1萬年間沉積物的數據,並根據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估算了紅樹林的存活率。結果顯示,當海平面每年上漲超過6毫米時,紅樹林生態系統將無法適應海平面上升帶來的變化;若超過7毫米,紅樹林生態系統僅有6.2%的可能性維持增長。只有海平面年上升量小於5毫米時,紅樹林才有較大可能生存下來。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6月8日6時30分左右,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973195例,累計死亡401564例。

6月7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介紹,目前,中國已有4種滅活疫苗和1種腺病毒載體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總體研發進度與國外持平,部分技術路線進展處於國際領先。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017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830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治癒率94.3%,病亡率5.6%。

鍾南山院士表示,自然免疫要一個國家60%~70%的人感染以後,大概會造成3000萬~4000萬人死亡,代價太大。所以疫情解決還是要靠大規模疫苗接種,新冠疫苗最早在今年秋天或年底可作為應急使用。

國家衛健委消息,6月7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3例,上海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37例(境外輸入1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201例(境外輸入44例)。

文:石雲雷、曾欣欣、張國榮、馬一瑗、賀白

編輯:石雲雷、吳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最危險的火山劇烈噴發了3個月,是因為下雨下多了?
早期的宇宙結構,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