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澳洲大火「陰霾」仍在

澳洲大火「陰霾」仍在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來源:The  Innovation

原文作者:  Bin Jalaludin

綜合編譯:李光昭

火光漫天,濃煙密布,澳大利亞自 2019 年 7 月下旬爆發並持續了數月之久的火災,毀壞了數萬人的家園。儘管大火已經撲滅,這場澳大利亞幾十年來最嚴重的森林大火,想來依舊令人心悸。

據統計,大火燒毀了超過 1260 萬公頃土地,超過了比利時、丹麥和荷蘭的面積總和,向大氣中排放了約 430 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約四分之三的國家總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造成了至少 33 人死亡和超過十億動物的喪生。

圖片來源:Chinadaily.com.cn

而隨著大火的熄滅,它的後續影響仍在繼續。因大火及其煙霧,火場周圍地區超過一半(57%)居民的正常出行受到阻礙。受影響最為嚴重的新南威爾士(New South Wales)的居民甚至因此改變了日常生活方式。在澳大利亞東部各州,截至 2020 年 1 月中旬,山火煙霧造成了約 417 人過早死亡,3151 人因心肺功能異常住院,1305 人因哮喘急診就醫。

大火後的健康計算題

在澳洲大火最嚴重的時期,當地及全球媒體與很多專家學者保持著密切聯繫,他們非常關心大火後應如何進行個人防護以減輕空氣中彌留的煙塵對身體的危害,並表達了空氣中煙塵的長期彌留是否會造成潛在健康危害的疑問和擔心。

這同樣是政府和公眾關心的問題。他們很快意識到,儘管人們知道煙塵對健康的嚴重危害,但對於其長期存在下的潛在影響了解卻十分有限。 

近期一篇發表在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Youth Innov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與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合作出版的開放獲取新刊 The Innovation 中的文章,指出了針對長期煙塵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我們亟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大多數人們都明白,在森林大火產生的高濃度煙塵中暴露幾小時到幾天,就會引發嚴重的身體健康危機,以及有可能持續一到兩年的精神傷害——而相對於這樣的短期影響,煙塵對身體健康產生的長期影響我們依然知之甚少。

一般說來,火災的煙霧對於非前線戰鬥人員——如救火員,並不會直接造成致命的影響。在悉尼的一項短期暴露於森林大火的死亡率的研究中顯示,在森林大火當日,當地的非意外死亡的風險增加了 5%。

相較於「增加 5%」的相對風險,絕對風險可能更有助於理解:在新南威爾士州,80 歲男性的年死亡率約為 4.7%,這相當於每天的死亡風險為每萬人中有 1.29 人死亡。而森林大火當天,這個數字增加了 5%(每萬人中有 1.35 人發生死亡)。也就是每百萬人中發生死亡的絕對人數增加了 6 人——這是一個非常小的風險增加值。但是,如果我們在未來因氣候變化條件,將要面對更頻繁、更強烈的森林火災,那麼健康問題的風險值也會增加。

2020 年 2 月,澳大利亞堪培拉南部巴姆巴郎(Bumbalong )鎮附近,一輛消防車在煙霧中行駛。

圖片來源:彼得公園/ 法新社(AFP) 

大火後的煙塵危害是否會延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呢?那些因澳洲大火暴露在高濃度煙塵中三四個月之久的人們是否會因此增加患心臟病和呼吸疾病的風險?

一項對澳大利亞煤礦大火為期 6-7 周的調查顯示,因煤礦火災受到煙塵影響的那些不滿兩歲的兒童,在後續三年的跟進研究中展現出了更高程度的動脈壁硬化和呼吸道硬化。但這一現象是否會一直持續到青少年階段甚至成年後還未可知,後續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進行觀察。

研究人員對此提出的應對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減少劇烈的戶外運動以及不必要的外出,關好門窗減少有害氣體進入室內,以及在室內使用高效空氣過濾器等。

但這些建議似乎更適用於應對短期情況,那麼面對長期的煙塵環境我們又應當如何應對呢?

答案並不是簡單的減少外出就可以的。 

已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城市中空氣污染的情況下,步行和騎車的運動都會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我們並不能確定,在火災產生的煙塵的環境中是否還能取得同樣的健身效果 —— 研究表明在 PM2.5 濃度為 160 μg/m3 的環境中騎行半小時,空氣污染對身體的危害就已經超出了運動帶來的益處;在 PM2.5 濃度為 200 μg/m3 的空氣中步行半小時,同樣會弊大於利。質量良好的 P2 或 N95 口罩可以減少細顆粒物的接觸,適合戶外工作人員和消防員使用。然而,布口罩或醫用口罩並不能過濾掉細微顆粒或有毒氣體。即使是那些聲稱符合當地或國際 PM2.5 標準的口罩也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且佩戴口罩可能會無意中延長戶外停留時間。那麼留在房間內呢?房間的密封性可能會因房屋年齡的不同,戶外煙塵的隔離度波動很大(可降少 12% 到 76% )。高效空氣過濾器的有效性也與所處空間大小的相對性有關。

對森林大火的反思

受火災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人們,暴露于山火的煙霧中數周或數月之久,而我們對由此導致的健康風險還未可知,這是一個亟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尤其是對於處於圍產期的孕婦和胎兒以及新生兒的潛在深遠影響。 

論文的第一作者 Bin Jalaludin 指出,這一慘痛經歷同時暴露了學界的一項認知空白,而這些缺陷也限制了科學家向公眾、政府和媒體提供準確、及時和更重要的有意義的建議的能力。

許多因素與火災的爆發和勢態相關,例如,生物量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數量,以及當時的氣象環境。氣候的變化(如乾旱和熱浪)可能會增加極端事件,增加森林火災的風險。不斷增加的森林大火反過來會增加碳排放,加劇氣候變化,形成了惡性循環。而面對這一難題並沒有什麼靈丹妙藥。Bin Jalaludin 表示,除了緊密貼合減緩氣候變化戰略之外,科學家們也在呼籲儘快建立起國家衛生保護戰略,為我們未來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健康築起一道屏障。

森林大火帶走了無數的生命,也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但它對人類的影響並未隨著大火的熄滅而停止。人們更要汲取這慘痛的教訓,進行深刻反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邊城」綏芬河搶建方艙醫院
中國為迅速遏制疫情做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