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擁有XX染色體,卻發育出男性性器官: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擁有XX染色體,卻發育出男性性器官:一個基因突變改變人類性別

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

我們都知道,性染色體為XX和XY的胚胎會分別發育成女性和男性,擁有各自的性腺。但科學家發現,對於一些「性別發育異常」的患者,常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突變,卻可能導致個體性腺發育異常——性染色體為XX的嬰兒,也能長出睾丸組織……

撰文?| 石雲雷

長出睾丸組織的女嬰

Alice(化名)是一個出生在巴西的小女孩,在她1歲時,醫生髮現她的生殖系統出現了異常:Alice的宮只有半個,體內存在睾丸組織,包括睾丸支持細胞和曲細精管。在她10歲時,Alice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遠低於雄性激素,而且似乎將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但她的父母並非近親結婚,對她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的分析也顯示,她體內的染色體數目是正常的,而性染色體為XX

Alice所患的疾病屬於「性別發育異常」(Differences in sexual development,簡稱DSD)。平均每2500~4000人中,會出現一位DSD患者。研究人員最開始一度認為Alice和大部分患者一樣,患病的原因是本應該存於在Y染色體上的SRY基因,因為染色體交叉互換轉移到了X染色體上。而SRY基因對於開啟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具有關鍵作用,這一基因的轉移也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

但檢測結果卻顯示,Alice的基因組上並不存在SRY基因易位。因此,研究人員搜索了Alice基因組中其他和這一疾病相關的突變,最終找到了一個可疑的基因。2018年,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臨床遺傳學》(Clinical Genetics),證實Alice的患病原因罕見地與一個存在於常染色體上的癌症相關基因——WT1基因的突變有關。

WT1蛋白序列。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強大的腫瘤基因

WT1基因也被稱為腎母細胞瘤1基因(Wilms" tumor 1),由德國外科醫生Max Wilms於1990年首次在腎腫瘤細胞中發現。這類腎臟腫瘤主要發病群體為3~4歲的兒童,當他們的腎幹細胞存在WT1基因突變時,會導致腎功能異常和腫瘤形成。隨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WT1基因上一些突變和多種實體瘤的形成有關。

有科學家發現,一些患腎母細胞瘤的男性的性腺發育也會受到影響。原來,在早期男性胚胎的發育過程中,WT1基因表達的WT1蛋白能促進SYR基因的表達。當WT1基因因為突變失去活性或部分失活時,就會致男性的生殖系統發育出現異常,患上DSD。但是,Alice是女性,她的情況又如何解釋呢?

要了解Alice出現性腺發育異常的原因,或許我們需要先了解男性和女性正常的性腺發育過程。實際上,當人類胚胎髮育到孕期的第6周之前,它們均具有發育成任一性別的潛力。對於男性胚胎,他們體內的SRY基因會上調SOXE基因的表達,特別是SOX9基因(表達SOX9蛋白),進而激發一系列促使睾丸發育的生理過程,同時抑制女性性腺的發育。

而女性胚胎由於缺乏SRY基因,體內會激活一些能夠促進卵巢發育的信號通路,例如由WNT4蛋白和RSPO1蛋白維持下游的β-環形蛋白的穩定,後者能刺激卵巢的發育;此外,FOXL2蛋白能通過激活另一條信號通路,促進卵巢的發育和形成。

由於人類性別分化和發育的過程極其精細,上述代謝通路出現任何一種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性腺發育混亂。但導致Alice和其他女性出現DSD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給出了可能的解釋:WT1基因上的一類突變及其影響的信號通路,或許導致女性發育出異常性腺。

性腺發育出錯

研究人員分別通過基因、細胞層面以及小鼠實驗,充分解析了這一生理過程。他們首先確認了WT1基因上的突變位點。通過分析78位具有DSD癥狀的女性的基因組,他們發現其中7人的發病原因與WT1基因的突變有關。在這些患者表達的WT1蛋白的碳末端第4個鋅指結構(ZF4,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結構,用於與其他蛋白結合)上,共發現了5種形式的基因突變(Alice體內WT1基因的突變也發生在ZF4結構上),其中較為常見的是第495位的精氨酸(Arg)錯義突變為甘氨酸(Gly)

WT1蛋白的ZF4結構上5種形式的基因突變(上圖);Alice體內WT1基因的突變發生在ZF4結構上(下圖)。圖片來源:研究論文

正常情況下,卵巢中的基質細胞和顆粒細胞會大量表達WT1蛋白,但這一蛋白並不會與促進卵巢發育的β-連環蛋白結合。但當其ZF4鋅指結構異常時,突變的WT1蛋白能結合β-連環蛋白,並限制β-連環蛋白行使功能,降低對FOXL2蛋白的激活,導致其表達減少,進而導致卵巢發育異常。與此同時,它還會顯著增強SOX9蛋白的表達,促進男性性腺的發育。

為了進一步地驗證這一基因突變的後果,研究人員選擇性染色體為XX的小鼠,通過基因編輯手段改變了表達WT1蛋白的ZF4結構。隨後,他們發現這些雌性小鼠出現了雄性特徵,相比於正常雌性小鼠,它們表達FOXL2蛋白的細胞明顯減少,蛋白的表達量下降80%以上。考慮到β-連環蛋白、FOXL2蛋白(XX)以及SOX9蛋白(XY)在哺乳動物性腺發育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認為WT1蛋白上ZF4結構的突變及其帶來的後續影響,不僅是導致雌性小鼠,更是導致女性患DSD的主要原因。

由基因突變導致的WT1蛋白ZF4鋅指結構異常,降低FOXL2蛋白表達(促進卵巢發育),但會增強SOX9蛋白表達(促進睾丸發育)。

具有雙向功能的基因

Nitzan Gonen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她說:「我們通常難以理解,人們為何會出現這些差異,原因在於,這些改變發生在胚胎髮育早期。當我們能診斷出她們的癥狀時,已經是她們出生後了。但通過基因編輯的小鼠,我們有機會證實是這一基因突變造成了這些改變,以及這些變化形成的具體生理機制。」

Robin Lovell-Badge是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幹細胞生物學與發育遺傳學實驗室的主任。他也表示:「WT1基因似乎具有雙向功能。通過一種形式的基因突變,它會導致男性發育出女性性腺;但在另一種形式的突變中,它還會導致女性發育出男性性腺。在這2種生理過程中,一些微小的改變都會改變性腺的發育,無論染色體顯示的生理性別是男還是女。」

類似的單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中,鐮刀型細胞貧血症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WT1基因上的點突變,導致人類原本的性別發生逆轉。這也進一步說明,人類的發育過程是一個極其精細的基因調控過程。但由於性別分化出現在胚胎髮育早期,並不易進行早期治療。但考慮到WT1基因的突變具有遺傳性,或許我們能在更早期對其進行預防。

論文鏈接:

參考鏈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294972/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6/tfci-gco060120.ph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歐洲人腦計劃:我們離大腦奧秘又近了一步嗎
未來夜晚的星空,會十分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