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個優秀書法家,必須具備五大修養!

一個優秀書法家,必須具備五大修養!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書有所養 ?補短揚長

——芻議成就優秀書法家的五大修養

文?|?呂永生

「書如其人」是對書法家思想觀念的衡量和藝術外化的評判。自古以來,人格高、品德好、修養全面、專業技能勝人一籌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自然受人歡迎。書法作品的格調高低往往以書法家的自身修養與人品為前提,蘇軾《書唐氏六家書後》曰:「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1]其旨為卑下邪惡小人,書雖功亦不貴重。黃庭堅曰:「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2]此句蘊含著學書需胸中有學問,有主張,又擴充以超人的道德才智之學,書才可貴。清代書家劉熙載曰:「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3]其強調書法的優劣,與書家的學識、才氣和志趣息息相關。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之所以千古流芳,且被後人尊奉為學習的楷模,原因即在於「右軍人品高,博學多修,故書入神品」 [4](李瑞清《清道人遺集逸稿》)。宋代書家蔡京,其書法水平雖不亞於其他書家,在當時也較有影響,但被排斥於宋四家之外,原因是「其悍誕奸傀見於鬚眉」,人品與修養也備受人質疑。可見書法家個人修養之重要。

那麼,要想成為一個優秀書法家應具備哪些基本修養呢?獲幾次獎或入幾次展,或是獲蘭亭獎、全國展,就能算得上優秀的書法家嗎?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回答起來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近期,在筆者與專職書家及書法愛好者的多次交談中,大部分的回答是:什麼如何做人、書法技巧、社會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入展獲獎等等。毋庸置疑,這些回答已比較接近本文的主旨,當然還談不上理論的闡述。筆者根據幾十年的學書實踐以及結合所積累的間接經驗,並運用歷史書家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疏理,作為一個優秀的書法家,建議做到如下五個方面的基本修養。

01

高尚的人格與豐富的審美經驗

(1)高尚的人格。人格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等方面的總體特徵,?高尚的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具有崇高和偉大的品德。臧克家《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5]其實這種生死差別,就是人格的差異,人的價值直接影響人格的價值。

高尚的人格造就高尚的事業,即使當你處在最平凡、最底層的崗位上,只要你抱著一種大公無私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最終也會成就一番高尚的事業。同樣,書法家的道德品行也能決定書法作品境界的高低,事實告誡我們,書法作品高古的格調與書家的高尚人格也緊密相聯。黃賓虹說:「人品的高下,最能影響書畫的技能。講書畫不能不講品格;有了為人之道,才可以講書畫之道,直達向上以至於至善至美。」[6]有的人學書一生卻毫無成就,其原因也許同「人品」和「悟性」直接有關。人品不高,修行不夠,就會缺少悟性與思想。筆者認為,真正的書法家應當是通過真正的書法藝術來呈現自己的高風亮節及無私奉獻的藝術精神,並於優秀的作品中蘊含著創作主體真、善、美的高尚人品。人格與人品相當,人品是中國古代對文人士大夫個人品德評判的重要標準,「字如其人」常折射出書家與其書法作品的內涵與高雅程度。唐代柳公權提出「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7]言外之意,一方面從書法的角度闡明了人正用筆才會端正的思想;另一方面暗示穆宗,只要正氣凜然,朝庭公務才會公平公正。唐代張懷瓘云:「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簡易之道。」[8]說明書為心畫,一字可見創作主體之心。明代項穆提出心、人、筆、書四者之間的關係,云:「心為人之帥,心正則人正。筆為書之充,筆正則書事正矣。……故欲正其書,先正其筆,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9]說明心正才筆正、筆正才字正,書法即心畫,「心」是書法的支配與主宰。「反映了書品與人品的高度統一。唐代孫過庭《書譜》中亦提到書家的修養問題:「君子立身,務修其本。揚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釐,淪精翰墨者也。」[10]明顯強調君子立身的德行在於務修其本,德行才是翰墨之根基。清代書家傅山於《作字示兒孫》中云:「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11]肯定了做人的重要性。綜上所述,可見人格與人品是「書品」之本,人格修養的高低必然會直接影響書品之道,也可能會影響一個書法家的審美教育與審美經驗。

(2)需要具備豐富的審美經驗。有了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思想品德,應需具備感性與理性、主體與客體、再現與表現高度統一的審美經驗。所謂審美經驗,通常又被稱為「審美趣味」、「審美判斷」等。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感受、知覺審美對象(自然、藝術作品等)時,所產生愉快的心理體驗,是人的內在心理活動與審美對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結果。審美經驗永遠也不可能離開具體審美對象的感性特徵,而總是在直接感受審美對象的外形、色彩、線條和質地等過程中所完成。審美經驗是一種十分複雜並經精練化了的經驗,包括審美感覺、審美想像、審美情感、審美理解等各種不同的審美因素,但在整個審美過程中,確實難以把這些因素機械地劃分為時間上的序列,它們都蘊含於直觀性的把握之中,對客體作出審美的判斷並得到審美的愉悅。

其一,讓我們先談談審美感覺與創作主體的關係,即審美感覺與書法家自身的關係。審美感覺與我們書家的生命欲求、衝動而息息相關,是我們書家生命欲求最原始、最直接的表現。譬如,當我們書家在欣賞一首歌曲的韻律或書法某碑帖的造型時所產生的感覺,就能發現我們書家對某書體的一種強烈的反映,同時又能呈顯最基本生命欲求的表現。故此,審美感覺的主觀性,便體現了我們書家感性生命的本體特徵。審美感覺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即我們書家的感覺從一般生理性層面升華到一定理想的審美層面,乃屬我們書家感覺社會化了的結果。換句話說,審美感覺也植根於我們書家審美主體的生命之中,同時又汲取了社會理性的相關內容。由於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與我們書家的某些生理感覺在結構上有所相似,它們不自覺地進入我們的審美感覺並與之相吻合,從而使它產生了特定的社會意義。作為一名書法家,應具有特定地審美感覺,面對琳琅滿目的諸碑各帖,憑我們敏捷地感知首先得有選擇性的對某碑某帖做出強烈的認知反應,甚至達到與之共鳴的審美態度,不要約束自己,要大膽的與感知對象產生主客體的碰撞,有利於對某碑帖的認識或研究打下了扎紮實實的基礎。

其二,要具有一定的審美想像。有了審美感知與審美感覺的基礎,審美想像是我們書法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謂的想像是指在一個人的大腦中改造所遺留記憶的表象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已有感知和表象基礎上,把它們從記憶中調動出來,重新予以編排或改造,從而在大腦中產生嶄新的意象,並賦予這些意象以新的價值和意義的複雜心理過程。在審美經驗中,依靠想像,審美主體可以突破各種現實局限,包括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獲得高度的心理自由。唐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深得草書氣勢飛揚的故事,也說明想像的重要性,正是想像力造就張旭對草書的演繹,並由此達到了淋漓盡致的境界。但是,審美想像要受到審美主體情感的影響。我們之所以不能離開想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於審美主體的情感需要。審美中的"移情"現象,就是審美主體在想像中賦予他所感受的客觀意象或藝術作品以自身情感所體驗的結果。

其三,得富有激情四溢的審美情感。在審美經驗中,可以包容人們各種各樣的複雜情感,悲傷、窘怒、喜悅、恐懼、絕望……都能夠潛入審美主體的內心。審美情感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並非由審美主體個人的重要利益所引發,而是附有某種超現實主義的形而上因素,即虛幻性的心理活動。譬如,當你在觀看電影《祥林嫂》時所流出的同情淚水,與街頭所見一位衰殘無助的老人時流下的眼水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保持了一種「觀影」而有距離的審美情感,並不直接涉及到這個看電影的人的實際生活;後者則是在一種與對象直接貼近而感同身受所產生的日常情感。概括地說,審美經驗是以人的情感為核心的特殊心理過程,沒有情感也就不能生髮審美經驗。情感又聯繫著人的理智與意志,理智是情感的理智,意志也是情感的意志。由情感統率理智與意志,就是審美經驗主要功能的重要體現。作為一個書法家,帶有一個審美情感的頭腦至關重要。如當你在欣賞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時,在了解顏真卿為何書寫《祭侄文稿》的原由後,務必全身心地將情感投入作品之中。《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奠祭從侄顏季明的自書自撰草稿。顏杲卿父子挺身而出、堅決抵抗安史之亂以致身陷囹圄,最終「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祭侄文稿》有「天下第二行書」之美譽,豪情縱放,遒勁有力。清代王澍云:「魯公痛其忠義身殘,哀思勃發,故縈紆鬱怒,和血迸淚,不自意其筆之所至,而頓挫縱橫,一瀉千里,遂成千古絕調。」[12]顏真卿面對國之殤、家之痛,以忠義的人格躍然紙上,悲憤之情流露於字裡行間,這種悲憤之情就是我們書法家所需要、所共鳴、所理解的。

其四,審美理解要貫穿於審美經驗之始終。所謂審美理解,是指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用某種感性的形式,對客體意蘊和審美活動意蘊的直接、整體把握與領會。它是審美經驗中的理性因素,這種理性中的理解同科學認識活動中的理解大有不同。審美理解主要表現為主體對客體形式意味的直覺把握,亦即通過我們書家自身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領悟到客體的對象、乃至於廣闊的宇宙和人生的普遍意義,從而引發整個心靈受到嚴重的震撼,審美主體的感性生命受到啟迪。它基於我們書家個人的感性生命,但又不滯於感性生命的本身,而是以身心合一的全部生命去領悟客觀對象,並與客觀對象達到神韻相合,才能獲得感性的身心愉悅。例如,當我們在對臨王羲之的《聖教序》時,首先我們要學會理解《聖教序》那牽絲引帶的筆法、栩栩如生的字法;其次理解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起承轉合與前呼後應的關係;最後還要考慮布局與墨法,等等。對待《聖教序》如此,學習其他碑帖也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才能達到審美的要求,這可以說也是一種審美的態度。

02

精湛的書法技巧與超強的表現才能

有了高尚的人格、豐富的審美經驗及賦予創造性的審美想像,並能構思出奇特美妙而又有理想化的意象後,便需要將構思好了的審美意象並運用高超的藝術語言,恰到好處的物化成審美形象的藝術技巧和表現才能。沒有熟練而精湛的專業技巧和隨心所欲的表現才能,也是不能實現書法創作的最佳理想。

精湛的書法專業技巧和表現才能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及,也不可能存在「百日成家」的靈丹妙藥,必須長期的下苦功夫且始終朝著繼承與創新的正確方向、堅持不懈的無數次探索與努力,最後才有可能使精熟的專業技巧物化成與眾不同的高雅作品。只有掌握高超而嫻熟的書法技巧,才能將胸中所灌注的內在生氣和神韻的審美意象物化於創作主體的筆端之下,即具有生命和韻味的書法創作力量。因此,要想成為有抱負、有責任的優秀書法家,都要祈尚自覺的、堅韌不拔的「馬拉松」精神,在專業技巧、創作方法、表現才能等幾方面要高出一般書法家十倍甚至幾十倍以上的苦練功夫。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曰:「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昧鍾張之餘烈,挹羲獻之前規,極慮專精,時逾二紀。有乖入木之術,無間臨池之志。」[13]孫過庭言其少年讀書時,就留心學書,體味鍾繇和張芝的書法神采,擬羲、獻之前規,又窮盡思考、專攻精深的訣竅,轉瞬間過去了二十多年,雖未能入木三分,但從沒間斷臨池學書的志向。又如,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早年雖相貌不佳但聰穎過人,曾流傳「掘墓偷藝」苦學書法的故事。據說,鍾繇酷愛書法十分執著熱衷,幾乎達到痴狂的地步。曾經在抱犢山苦讀的鐘繇,為了練習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樹葉都寫了個遍。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有識之士談論書法的筆法時,因興緻實足,以致於睡覺前還不停地心摹手追,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窟窿。韋誕亦是三國時期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說他得到了東漢書法大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技藝勝人一籌,當時人對他推崇備至,蓋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得此喜訊,欲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來拜讀,但韋誕就是寧死不借,三番五次的婉言拒絕,把鍾繇氣得氣喘吁吁、捶胸嘔血,幸虧曹操挺身相助,用「五靈丹」神葯救了鍾繇一命。待韋誕去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筆論」,從而細心研究書法的用筆、結構、章法。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年後鍾繇終於掌握了書法用筆的真正奧妙,加上他自己獨特的表現才能,就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楷書鼻祖」。諸如此類,枚不勝舉,這也說明了一個成才的道理,要想成為一名超群的優秀書法家,不僅要全面掌握書法的專業技能,而且得有極強的表現能力,才能於時下幾十萬名的書法家中脫穎而出。

要闡明的是,真正的書法大家,多不專攻一體,而善博涉多優。孫過庭《書譜》曰:「傍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飛白。若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14]言外之意是,無論學行草還是楷書,都要旁通大篆、小篆,融匯漢隸,參酌章草,汲取飛白。若有絲毫為察覺,則相差遠甚。說白了是,就算專攻一體,把某體的技法已掌握得爐火純青,也要像蜜蜂采蜜一樣融入各體的技法,才能豐富作品的內涵與意蘊,單一的筆法與技巧儘管心手雙暢,也難以實現精益求精的意象物化。

03

提高綜合文化素養與思想覺悟

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書家的創作水平,即使已具備精湛的專業藝術語言,還要有高深的學問,書法創作充分發揮的生命力需要高深文化素養的支撐,而有些書法家僅憑藉藝術天賦、或因偶然欲書所獲得技巧上的一時成功,但文化水平的低劣導致創作後勁的不足,造就越寫越差、俗不可耐,這種現象層出不窮、比比皆是。例如,當代書壇號稱國家級書法家的就接近三萬左右,入「蘭亭獎」或全國展等一次就能加入中國書協,加上其他的單項展、商業展、理論獎等,每年中國書協會員都在急劇上升,這種書協會員的泛濫現象能夠保證書家的綜合文化修養嗎?偶然或幸運的幾次獲獎就叫優秀書法家嗎?什麼某某書協主席、秘書長、書法博士等就能稱書法名家或大師嗎?能否回答以上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你處在什麼位置上,衡量一個書家的文化含金並不那麼簡單,應從多方面的因素尤從學識修養、專業技能、寬博的胸襟、高尚的人品等全面考慮,其中廣博的文化素養應居於首要的地位。

蘇東坡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15]蘇東坡書法筆墨之間洋溢濃厚學問的文章之氣,恰恰是超越其他書家的原因所在。有了高深文化的底蘊,才會彰顯創作主體獨特的個性與氣質,書法的成就彙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若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與研究,就不可能成為頗有實力的書法家,充其量只能成為淺嘗輒止的寫字匠。當然,當今浮躁社會的種種現象也給書法家提高學識修養帶來了嚴重的阻礙。但我們依然要為自己找到一個突破學術的方向,從文化修養的綜合素質來檢驗自己的不足與薄弱,始終保持謙虛而好學的補課精神,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多接觸中西經典文化,除了中國書法史論外,還需涉及中西文學、哲學、美學、藝術學、國學等多方面的學科,切實提高藝術鑒賞和書法的表現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書法創作的意蘊與內涵,提升書作藝術品位的生命力。已故書法家沙孟海、啟功、蔣維崧等諸先生就是將自己的學術修養與書法創作聯繫起來,才能名垂青史,受後人所愛戴、所欽佩。高深的學術有助於書法家從整體上提高創作的境界,文化素養直接影響書家創作的表現力。書法家的各種素養中最重要的就是書法的藝術表現,他有書法專業技能與書法感悟而組成。書法家的專業技能很容易達到一定的專業水準,但在創作表現力上的高低與深淺,則往往體現在書法審美感悟的差異上。學術素養正是圍繞著書法的感悟這一中心的問題而作用於書法創作主體,使他們能從視覺的高度深層次的洞悉書法的奧妙,觀摩和理解各種書法經典,用心靈去撞擊偉大的書法作品,使其具有更深、更廣、更全面的藝術表現力。文化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創作主體的思想。思想是書法創作的靈魂,如書法家的思想已結了冰或非常膚淺,那也不可能創作出格調高雅的作品來。

可見作為一名優秀的書法家,不僅要有深邃的思想與獨到的見解,而且其思想應該是進步的、深刻的。只要富有正確而深刻的見解,才能把握和揭示書法深層中的抽象與本質,也才能創作出別具一格並賦予生命力的書法作品。藝術最忌的是平庸,書法創作最愧疚的也是平庸,思想覺悟的膚淺正是導致書法作品平庸而無神韻的根本原因。

04

掌握漢字的發生、發展與衍變

研究書法首先要意識到中國文字學對書法創作的重要作用與影響,中國文字學一般簡稱為漢字學。漢字是書法的表現對象與載體,書法因漢字而發生與發展,並因以漢字為表現對象而獨具魅力,漢字又因書法表現的傳承與傳播而更加精彩。尤其是文字的出現與發展、古文字源泉與流變,就成為書法家「以文字為藝術表現對象」的創作搖籃。漢字作為世界上及其獨特的書面語言體系,它由原始的象形圖畫衍化而來,從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到現當代的漢字,歷經無數次的字形演變,這在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這些先秦文字的變化及成熟,蓋可構造書法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元素。因此,了解漢字的進化與演變,就如你擁有了一筆寶貴的創作材料,演繹手段就會豐富而沉穩。另外,搞懂漢字構字原理,有利於發揮你創作時的經營能力,迎合了宋代蘇東坡「無意於佳乃佳」的自由揮翰狀態。譬如,我們欲寫「厚德載物」此四字,明白「厚」的大篆「」,意為扁平物體上下兩個面的距離較大,與「薄」相對而言。「德」的大篆「」,左邊雙人旁意為岔路口、右上方的十字元號、右中一隻眼、右下一顆心,表示用心去看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等等。當我們書家進行創作時,可對字形進行誇張與變形,也許不會有悖且得心應手。一個書法家若能如此掌握漢字的構造與意義,你創作時自然胸有成竹,大膽下筆,於懂得漢字構造的原理中筆歌墨舞。

另外,漢字學是「字外功」最重要的部分,因書法創作是以漢字作為表現的對象。甚至有的學者認為,漢字學也包括在書法研究的範圍之內,即屬於「字內功」的範疇,以強調漢字學對書法創作的重要性。毫無疑問,漢字學對書法家書法創作的提高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例如,掌握漢字學的基本知識有助於書家面對各類碑帖中存在紛繁複雜的文字現象時,具有解惑、知其所以然的作用。如「得」王羲之《聖教序》寫為(),明顯是「雙人旁」變成了「三點水」,原因就在於「彳」與「氵」的書寫常常不分,故楷書往往「彳」直接寫作「氵」,於是「淂」成為「得」的一個異體俗字,等等,舉不勝舉。要想提高漢文字學的整個發展脈絡水平,建議多讀、多背相關文字學的教材與專刊是大有裨益的。

05

遵循「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蓋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所以難耳。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晉唐以後,惟楊凝式解此竅耳,趙吳興未夢見在。」[16]董香光認為自己「解此意,筆未與意隨也」,還沒有達到如此的境界。「離合」境界非一般書法家能做到,不僅需要天賦而且還需要長期的臨摹磨練。所謂的「合」,這是每一個書法家成就的必經之路,也是書法家每日所需臨摹歷代經典法帖的一個過程,儘可能地合於歷代名家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如歐、虞、褚、薛,更能上升為合於書聖王羲之的筆墨語言,只要先能「合」才有可能進入更高層次的「離」。就像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使自己變為脫胎換骨的神靈。這種離合法,成為董香光書法理論的千古絕唱。這只是他的嚮往與憧憬,雖未必實現,但志存高遠、雄肆放言,難能可貴!

董香光的「離合」理論引起清代書家宋曹的高度重視,在他的《書法約言》中繼此而發,「書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謂離者,務須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既脫於腕,仍養於心,方無右軍習氣。」[17] 「妙在能合,神在能離」其實也暗示著繼承與創新的原理,「妙在能合」貴在繼承,「神在能離」表示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去創新。那麼,遍臨各家碑帖是繼承,融各家碑帖而書寫出既與眾不同又富神韻的高古風格是創新。可見,我們書家要想創作出真正偉大的傑作,務必遵循「妙在能合,神在能離」。

結 ?語

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書法家,必須深研「書有所養,補短揚長」這一命題。以上所說書家修養的五個方面正是書法創作所必備的前提條件,也是書家從事一生書法創作進行修養的五個方面。而且這五個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甚至相互完善。五個方面渾然一體的有機結合,方能呈顯書家獨特的創作水平與表現力,才能達到感性與理性、再現與表現、共性與個性的高度統一。也是培養與陶冶創作主體情感的流淌過程,使其作品以情動人、意蘊深邃,並飽含著、凝聚著強而有力的思想情感。如果沒有以上五大修養的共同滲透與支撐,也許你所創作的意象物化即書法作品,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毫無生氣。

參考文獻:

[1]水采田,《宋代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三二三頁。

[2]水采田,《宋代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一五七頁。

[3]黃簡等,《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第七一五頁。

[4]李瑞清,《清道人遺集逸稿》,廣西人民出版社,二0一四年,第三十五頁。

[5]《臧克家詩選》,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第一00頁。

[6]黃賓虹,《黃賓虹論畫錄》,浙江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第四十頁。

[7]五代後晉,張昭遠等《舊唐書.柳公權傳》,卷一六五。

[8]喬志強,《中國書法理論解讀》,上海美術出版社,二0一二年,第一十九頁。

[9]潘運告,《明代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二00二年,第二四0頁。

[10][13][14]蕭元,《初唐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第一一六--一一七頁。

[11]桂第子,《清前期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二00五年,第八十四頁。

[12]清王澍,《虛舟題跋》卷六《唐顏真卿祭侄季明稿》,鳳凰出版社,二0一七年,第五十七頁。

[15]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黃山書社出版,一九九六年,第二三一頁。

[16]潘運告,《明代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二00二,第二四三頁。

[17]桂第子,《清前期書論》,湖南美術出版社,二00五年,第四十九頁。

呂永生

曾修讀浙江大學藝術學院、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首屆山水臨摹研究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慕鴻書社副秘書長、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特聘藝術家、《全國高等教育書法教材·古文字學》副主編、安徽師範大學文字學與書法研究博士生。

作品入展:當代書壇名家系統工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二屆書法蘭亭藝術獎書法大展、全國首屆行書作品展、《中華情》全國書法巡迴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孔子藝術獎國際書法大展、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全國名家名師書法作品展、美國西肯塔基大學書畫邀請展、全國政協禮堂書畫精品展、蘭亭書法全國100家群賢展、中韓國際書法名家聯展、全國高校博士書法展、西泠印社中國書法大展、書法導報國際書法作品展等幾十次。

作品榮獲:首屆孔子國際藝術節書法優秀獎、西泠印社首屆手卷書法展最佳作品獎、北京電視書法大賽二等獎、「順時針」

杯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並殊榮「浙江青年書法20家」稱號。

作品收藏:中國文字博物館、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孔子學院、紹興蘭亭書法藝術博物館、天津美術館、中美友好協會、人民大學等

學術論文分別發表於《中國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畫中國》《書法報》《書畫世界》等十幾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二十歲獲全國獎,三大美院洗禮,她的書法實力超群!
書壇若無田英章,該有多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