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工業化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題

工業化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題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

問:現在有學者提出對近現代中國的一種新的理解,說工業化是近現代中國的主題,近現代中國發生的一切的事情,都與工業化三個字有關。

答:對。近些年有一些名家(不便點名)提出了對近現代中國的一種嶄新的理解,在他們的理解中,近現代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和蘇聯結盟,革除農村食利階層,鍊鋼鐵,掃盲,推行簡體字......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其實都是為了三個字:「工業化」。

問:也就是說,在這種新的解釋框架里,上世紀一邊倒和蘇聯結盟,表面上是出於意識形態,但本質上是為了國家工業化,為了從蘇聯取得資本、技術和設備。

答:對。在這種解釋框架裡面,新的說法認為,國民黨治下的中國,從政治上,中國無法走西方殖民者掠奪亞非拉的老路,從經濟上,國民黨治下的中國,沒有辦法籌集到足夠的資本和技術,因此沒有辦法把中國帶到工業化的路上去。

問:所以對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而言,和蘇聯結盟,從蘇聯那裡獲取技術、資本、人才和設備,是唯一可行的現行辦法。所以才會有抗美援朝,所以才會有中蘇蜜月期,所以才會有蘇聯對中國工業基礎建設的大力援助。

答:是。抗戰爆發的時候,日本的鋼鐵年產量是500萬噸,而民國是4萬噸,工業基礎幾乎為零,打完日本之後,幾乎所有的政治精英都終於明白過來了,中國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工業化,特別是重工業,而且尤其是軍事重工業。所以從1950年代開始,中國其實一直只有在做一件事,就是工業化,只有這一件事,所有的其他的一切的事情,都是為「工業化」三個字服務的。

問:所以當年要大鍊鋼鐵。

答:對。大鍊鋼鐵,其實就是吸取血的教訓,無鋼鐵則無國防,就要受欺負。

問:再舉個例子,革除農村的食利階層,表面上是為了為農民解決耕地問題和生產積極性的問題,但其實更深一層的理解認為,這件事的深層次目的,是為了給國家的工業化,籌集資本。

答: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百分之九十幾的人口,都是農民,換句話說,主要的納稅人,都是農民,但是,你能從農民的手中,把稅收上來嗎?收不上來。為什麼收不上來?因為農民本身都吃不飽飯。那麼農民為什麼吃不飽飯呢?答案是:農民的收成的大部分、或者至少一半,都作為地租,交給農村的食利階層了,也就是說,在民國時期,政府始終無法解決財政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國廣大的農村,存在一個龐大的食利階層,你不把農村的食利階層革除掉,那麼你作為一個國家,就無法解決財政問題,不但無法解決財政問題,而且你也根本籌集不到啟動工業化所需要的第一桶資金。

問:搞工業化,建工廠,買設備,辦教育,買技術,開採礦藏,一切一切,都需要錢,當時國家要牽頭做這個事,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錢。

答:對的。其實這個事,清朝的老祖宗就應該做好,但是他們沒有做,或者說沒有做好,所以子孫要給祖宗擦屁股,要在三代人的時間內,把祖宗沒做的事情做好,迅速補上去,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國家工業化,而你要搞工業化,不是嘴上說說的事,而是需要錢的,當年英、美、法、德、日等殖民國家,當年就是靠掠奪殖民地來撈取第一桶金的,但是在1950年代,窗口期已經過了,已經沒有機會模仿殖民者了,只能自己內部解決,自己內部怎麼解決呢?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革除農村的食利階層。

問:不是拿一個兩個食利者去解決問題,而是把當時的整個農村的食利階層,全面革除掉,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國家在工業化建設中所必須解決的財政問題。

答:對的。這就是當時發生的事情。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不是沒有爭議的,它是有爭議的,也正是因為它有爭議,所以我們後人才說,當時敢把這樣一件事給做出來的,一定是一個很有魄力的人。

問:這種事,清政府、孫中山、蔣介石都不敢做,但是,後來的當家人物,卻把它做成了,當時的態度是,這個是唯一可行的辦法,都知道代價很大,但是卻敢拍板去做,願意冒這個巨大的風險,願意冒著不被部分人理解的風險,力排眾議,去把這件事做了起來,當時就是這樣一種魄力。

答:是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你可以這麼理解,當時中國農村的食利階層,是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成本和代價。不過,民國那一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許多人都認為農村的食利階層是剝削者,所以其實這個階層的同情者其實並不多。

問:所以我們現在能用上便宜的水、電、煤氣,能喝上白開水,能打上便宜的青黴素抗生素,能用上便宜的農藥、化肥,能吃飽飯,能住上堅固的房子,能在一兩天之內,建好一座橋,我們擁有現在的工業化成就,要記住當年的艱辛、成本和代價。

答:從1950年開始搞的掃盲運動,其實也是為了工業化,你要知道,國民政府時期的中國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文盲,一個國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是文盲,你說這樣的國家,能搞工業化嗎?搞不了,因為你要搞工業化,是需要大量的工程師,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你連字都不認識,進了廠,這個告示那個指引,一會兒說明書一會兒操作手冊,不認識字,連個工人你都當不了。

問:談到這裡,我們想起一個有趣的話題,我們當年在全國推廣簡體字,是不是也是為了工業化?

答:正是。當年推行簡體字,就是為了掃盲,是為了讓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百姓,更快速地學會讀書和寫字,所以你別看不慣簡體字,它在當年,對於底層老百姓學字認字,是起了很大的便利和貢獻的。

問:從這個角度看,當年在歷史上的和蘇聯結盟,革除農村食利階層,大鍊鋼鐵,掃盲,推行簡體字......等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產生新的理解。

答:對。但有必要指出的是,這是一部分學者提出的新的理解,不是我們原創的,這裡只是分享一下,供你參考而已,我們不負責評理,不負責判斷真理。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頁數約200、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讀者優惠價199元,需要珍藏的朋友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助理微信(請註明買書),微信轉賬給助理,助理會把電子文集發到你微信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李嘉誠的生活:每晚看BBC跟讀字幕練英文
馮學榮:怎樣正確理解近代中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