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零到六歲,三十多個敏感期,藏著孩子童年最大的秘密

零到六歲,三十多個敏感期,藏著孩子童年最大的秘密

聽了大於眾學APP很多的課,有位寶媽問:「老師,你總會講到敏感期,可敏感期對孩子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先講個故事吧,一隻毛毛蟲出生了,在剛出生的幾天里,它非常弱小,只能吃枝頭的嫩芽。

可是它出生在樹榦和樹枝交接的角落裡,它怎麼樣才能找到嫩芽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最初的時段里,毛毛蟲寶寶對光線特別敏感,對於一棵樹來講,樹梢的地方是最亮的,所以毛毛蟲會跟隨光線朝著最亮的地方爬去。

於是它找到了樹梢,就有了賴以生存的食物,等到它再長大一點,可以吃比較粗糙的食物時,它對光的敏感性也就消失了。

這個故事是對敏感期一個非常好的詮釋,孩子來到這世界的時候,雖然什麼都不會,可老天爺給了他一個大禮包,無論是鍛煉手的敏感期、鍛煉腳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還是關係的敏感期,零到六歲的三十多個黃金敏感期里藏著童年最大的秘密。

這是老天爺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在世界上生存的本能,而這個本能的開關就是年齡。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里會開放不同的敏感期,在每個敏感期里,他都擁有極具創造力的本能,如果這種本能被家長破壞掉了,孩子就會變得缺少活力,身心發育就會有缺陷。

每一個孩子在敏感期里跟隨本能,同時根據周圍的環境進行自我調節,並通過自我調節去掌握生存的本領。

正是由於敏感期所有的這些特性,孩子才會對一切充滿熱情和動力,充滿探索欲,因為他的敏感期會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到來。

就好像電池給機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一樣,渴望探索、了解世界就變成了孩子與生俱來的驅動力,讓孩子一點點發展生存在世界上的能力,並不斷地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體驗到滿足和幸福。

當敏感期過了之後,人們就必須通過大腦的思考、努力、研究才能夠提升自己心智的發展,而這樣的方式就容易讓人們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

可是回過頭來,你去看看處于敏感期的孩子,他們總是孜孜不倦地、全身心地投入他們的工作。

對於嬰兒來講,他對世界的體驗是一張白紙,但內在的,他帶著一個飽滿的精神胚胎來到這個世界,所以智慧的家長不會試圖去教孩子什麼,更不會試圖用大人的思維去塑造孩子。

我們要做的是懂得敏感期的規律,懂得孩子身心發展的趨勢然後為孩子的心靈成長提供支持,讓精神胚胎可以發育得更健全。

可以這樣說,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失調、人格缺陷都是零到六歲之間接受錯誤家庭教育的結果。

有一句話叫做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在零到六歲之間,一個小小的教育失誤,很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成年之後的千里之謬,所以希望我們每個家長都願意並且能夠花更多的心思去關愛並正確地支持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嗯哼8歲想娶媽媽:孩子的「婚姻敏感期」父母需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