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黃昏時,等待「煮飯花」盛開

黃昏時,等待「煮飯花」盛開

在夕陽下等待,讓他體悟到生命的短暫與寶貴;在山林中等待,讓他感知到禪意的清空與安寧;在「煮飯花」旁等待,讓他明白自我成長的堅定與尊嚴。

據說,林清玄小時候曾坐在田岸上發獃,母親奇怪地問:「兒子,你一個人坐在田岸上想什麼?」林清玄回答:「我在等煮飯花開,等到花開了,我就回來了。」煮飯花就是紫茉莉,它總在黃昏的時候盛開。

林清玄從小就有等待花開的情節,喜歡獨處,更喜歡靜處。留得一顆詩心,與大自然欣然對語,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著大自然的哺育。

桎梏不會自行脫落,納取萬物之靈氣,只為義無反顧的追求生活的本真。

一、花開花落,生命不等於簡單的呼吸。

八歲時,年少早慧,此時的他已確定了自己的理想一一當一名作家。但遭到父親強烈地反對,父親斥責說:「這是痴心妄想!」村裡的人也不理解他。

小小年紀的他,就擁有一份執著與堅定。對此,他想得很通透,「煮飯花」不是自己紮根生長,恣意盛開的嗎?

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理想,刻苦修鍊,每天沉醉於讀書與寫作中,晨昏相伴,如痴如醉,為著心中的那個意志,默默奮鬥者。

二、「入山」一一「下山」,找到了心中的那份「凈」、那份「真」。

32歲的林清玄辭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山林,開始專心致志的修行,隨順著大自然地運轉變化。

三年後的一天,他下山買食物時,被路人誤認為是水果攤的老闆。他反思自己:修行不在於外在行為,不是做給誰看的,而在於內化於心。可以在塵世中歷練,心裡有才是真正的有。於是他下山了,重回熙熙攘攘的俗世,直至歸入塵土。

在凡人俗世中生活,他初心不改,時刻保持著一顆乾淨透明的心。他沉浸在自己的單純世界中,放下該放下的,做自己所熱愛的。悅在讀書,樂在寫作。他說:「因為有了小千世界,當大千世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之際,我們可以用親近的心靈去關照。」

三、守望初心,濾得散文之精華一一「鄉愁」與「禪意」。

《紅心番薯》縈迴婉轉於永遠的鄉愁。他把《紅心番薯》譽為台灣和那些離開大陸的微不足道的人們,他的父親當然也在其中。遠離故土的人,似如浮萍,沒有根,其宗何在呢?他們只有隨波逐流。命運將他們斷然分開了,不思量,自難忘。相聚只是兩茫茫。即使流轉千里萬里,唯有故鄉的一草一木,深深紮根於心靈深處,任它吐芽抽枝,永不老去。

《人間有味是清歡》歡愉於平淡平靜、簡單簡樸的生活。「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擺脫對物質無止境的追求,仰慕精神的富足,幾碟小菜,在鄉間小道安步當車,足矣!這正如劉禹錫所言:「西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留得一顆柔軟與善良的心,去關照大千世界的美好,豈不樂哉!

黃昏時,等待煮飯花開,那樣等待,那樣堅守。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在污濁滔滔的人世間,也能找到清歡。這是因為他找到了一種更接近本質的生活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番屬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