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懷恨之心,是生起菩提心的障礙【朗讀篇】

懷恨之心,是生起菩提心的障礙【朗讀篇】

太 橋 旦 曾 堪 布 教 言

關於「懷恨之心的過患」,前一篇中講了三點,今天分享第四點:障礙菩提心。

懷恨之心對修持菩提心的障礙極大。

小乘、大乘、金剛乘對治貪嗔痴煩惱有不同的側重。小乘側重於斷貪煩惱,因為個人解脫最大的障礙是貪慾,而不是嗔、痴。金剛乘建立在大乘和小乘之上,主要對治痴煩惱,岡波巴四法的最後一法是「惑轉成智」,最大的障礙就是痴。

「莫學重義氣」這句教言是大乘比較側重的。大乘強調慈悲心,主要對治的是嗔恨,因為嗔恨和慈悲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一樣不能相容。

如果懷恨之心不能放下,那就不必浪費時間來學《修心七要》。如果真心想學《修心七要》,真心想成為菩薩,前提就是必須斷除懷恨之心,也就是「莫學重義氣」。

大乘的修行道路可以分為五個次第——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資糧道和加行道是凡夫位,見道和修道是有學的聖者位,無學道徹底斷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人我執和法我執,是佛陀的果位。

我們從上往下看,無學道需要圓滿修道;圓滿修道先需達到見道;見道要求現證一切萬法如夢如幻、緣起性空的見地,現在我們雖然也知道這些道理,但只是想像而已,並沒有現證,到了見道就是初地以上菩薩的境界,這時已經具備了勝義菩提心,能徹底根除懷恨之心;加行道分為四種——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法,加行道具備了世俗菩提心,這時粗大的懷恨之心會得到抑制,但無法根除。

見道和加行道是什麼關係呢?

可以用鑽木取火來比喻:見道就像火,加行道就像鑽木,在加行道階段,雖然還沒有看到火,但是已經有溫度了,能感到越來越熱了,心裡確信一定能鑽出火來。

資糧道是初學者的階段,分為小資糧道、中資糧道、大資糧道。能生起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才算是達到了小資糧道,而世俗菩提心最大的障礙就是懷恨之心。

由以上過程可見,「莫學重義氣」也是不容易的,有很多層次,只要我們依教奉行,懷恨之心必然可以逐漸斷除。否則,我們一邊學習大乘法教,一邊又對眾生懷恨在心,這樣的修行實在是自欺欺人。

菩提心必須於眾生身上展現出來。如果受了菩薩戒、修了大乘法、念了觀音菩薩心咒,但對眾生不管不問,甚至懷恨在心,這根本不能稱之為大乘弟子。就像一位醫生一直在研究醫術,但一個病人也治不好,他能被稱為醫生嗎?或者一位教師一直在研究教育方法,卻沒有培養出一個學生,他能被稱為教師嗎?

修菩提心一定要接地氣,不能是空中樓閣,所謂「接地氣」,就是要把菩提心的修持落實於斷除懷恨之心、無私地服務他人。

大乘佛弟子要具備教師和醫生的使命感、責任感,更要具備超越教師和醫生的無私奉獻精神。因為教師和醫生雖然培養學生、治病救人,但不免要摻雜工資多少、職稱高低、名譽地位等私慾,這都是「有毒食」。

真正的大乘佛弟子,毫無自私之心,毫無懷恨之心,純粹為了眾生,沒有名聞利養摻雜其中。大乘佛法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無私」二字。

佛菩薩們常常會為了解救一個眾生,多生多世都跟隨著他,沒有片刻的捨棄之心,替他承受了無數的痛苦,甚至心甘情願地為他而進入地獄,這樣偉大的行為令我們深深地感動、由衷地敬仰,這才是真正的「莫學重義氣」。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