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農民起義為何是中國歷史王朝更替的宿命

馮學榮:農民起義為何是中國歷史王朝更替的宿命

公眾號「讀書人馮學榮」已更名為「馮學榮讀史」

問:我們今天從大視野的角度,回顧歷史。

答:好。我一直說,看任何問題,都要從相當的高度,才能把問題看清楚,否則就會陷入「坐井觀天」的陷阱,我舉個例子,中國的算命先生說,皮膚白的人有福氣,當時的中國人環顧四周,看看身邊的人,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但這就是看問題高度不夠的典型例子,因為只要你把視野從國內拓寬到全球,你就會發現:北歐的乞丐、北歐的窮人皮膚也很白,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他們很窮,但是都很白,所以你看問題的視野一旦放寬,看問題的高度一旦提升,那麼你就會發現,之前的結論是錯的。那麼,為什麼在古代的中國,皮膚白的人還真的看起來都「有福氣」呢?其實那就是典型的倒果為因,不是因為皮膚白所以有福氣,而是因為有福氣所以皮膚白,此話怎講?因為有錢人家不用進行戶外勞動,接受紫外線照射的機會少,日久天長,皮膚就變白了。細細想之,你就會明白,這其實就是古代算命先生的一種騙術。

問:我們進入正題。讓我們的把焦點撥回到1820年的中國,那個時候,假設當時的世界上不存在白種人這回事,那麼試問當年大清帝國的運作模式,能不能長久?有沒有可持續性?

答:不能長久。沒有可持續性。因為大清沒有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耕地和人口的天然矛盾,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解決,大清帝國就不可能長久,亡國是必然的,也是遲早的事,就算它僥倖能撐過200多年,也撐不過300年、400年,總之,亡於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農耕社會的宿命,哪個王朝都逃不過。

問:「耕地和人口的天然矛盾」這個怎麼理解?

答:簡單地說,意思就是:一個國家耕地面積的增長,是緩慢的,而且是有限的,但是,人口的增長則是飛快的,而且是無限的。舉個例子,一個家庭有4個孩子,那麼4個孩子各生4個孩子,這樣一來,4就變成了16,再下一代呢,16就變成了64,這個人口的增長,是非常快的,是很可怕的,古代中國人的避孕手段非常有限,所以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一個國家的耕地,則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滿足人口飛速增長的要求,一旦耕地面積增長的節奏,跟不上人口增長的節奏,那麼就必然會發生饑荒。尤其遇上個水旱蝗災,大量農田歉收,或者遇上個瘟疫,人口大量死亡,人口死亡導致大量耕地被荒廢,糧食減產,那麼百姓就會挨餓,挨餓就會造反,元朝和明朝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當然也有幾個朝代不是亡於農民起義,而是亡於外敵入侵或其他原因,但那是因為那些朝代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只要它存在的時間足夠長,那麼它遲早也會亡於農民起義,為什麼呢?因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你始終無法解決,這是一個定時炸彈,爆炸是遲早的事。

問:我們中國其實一直都有許多土地可以開墾,既然人口增長快,那麼請問歷朝歷代的中國人,為何不去開墾荒地呢?

答:其實一直都在這樣做,一直都在開墾荒地,將荒地化為耕地,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墾荒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墾荒是需要開荒牛的,而且需要鐵器,而牛和鐵器都是很貴的,買牛買鐵器,赤貧的農民往往也是負擔不起的,所以在古代,墾荒往往要由官府來組織和促進,而且通常要通過減免賦稅的手段去鼓勵人們開荒,而且,墾荒也需要水利配套,有些地方,方圓幾里沒有任何水源,這些土地的墾荒價值就不大,這是一個。第二個問題呢,人口是幾何級別的增長,4變16,16變64,而耕地則頂多是從1變2,或者2變4,所以農民墾荒的速度,無論如何都趕不上老百姓生育的速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農業帝國不具備可持續性,因為這個耕地和人口的矛盾,你始終沒有辦法解決。

問:我們古代的皇帝是否知道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答:知道,一直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和臣子,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自然淘汰,也就是說,哪個地方鬧饑荒,朝廷在財政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出手救災,救不來的,就讓他們餓死,自生自滅。第二個呢,就是通過內戰,哪個地方的饑民起義,朝廷就派兵去剿殺,這是主動淘汰。當時基本上就是這兩個辦法。

問:實際上清朝也反反覆復爆發過各種農民起義,這也證明了這個定律確實一直在發生作用。

答:對,清朝初期、中葉就不說了,僅僅拿晚清來說,就爆發了捻軍、太平軍兩次大型農民起義,兩次都和農民吃不飽飯有關。捻軍起義,和安徽等地的旱災和黃河改道淹沒農田有關,太平軍的主力則是廣西桂平的客家人,這些客家人都是一兩代之前從別處遷來的外來人口,多數沒有土地,靠做佃農和做礦工、燒炭、打零工為生,非常貧苦。例如李秀成被俘之後,就在他的自述中坦承,李秀成從小吃不飽飯,太平軍路過他的家鄉,說有飽飯吃,他咬咬牙,就跟著走了。

問:我們是否可以說,在清朝,即使沒有西方人入侵,即使沒有西方思想傳入,即使沒有孫中山和革命黨,清朝最終亡於農民起義,也是遲早的問題?

答:是的。遲早問題。道理很簡單,就是耕地和人口的矛盾無法解決。捻軍和太平天國起義,這兩次沉重的打擊,其實只是大清亡國的預演,就算後面沒有甲午戰爭,沒有八國聯軍,沒有辛亥革命,遲早也會爆發規模更大的農民起義,而清朝即使不亡於其他原因,也遲早會亡於農民起義,因為這就是規律,這就是農業社會的規律,這也就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以來「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根本原因,只要中國這個農業社會的形態不改,你就逃不開這個規律。

問:我們有許多人說,國民黨從本質上說,也是亡於農民起義,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答:正確。紅軍最初就是一群吃不飽飯的農民鬧起來的。而後期加入八路軍、解放軍的,絕大多數也都是沒有土地的農民家的窮娃子。國民黨在滿清倒台、北洋政府倒台之後,也沒有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所以我們說,國民黨從本質上說,也是亡於農民起義。其實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他自己做了反省,他的總結是:國民黨掌權二十多年,嚴重忽視了中國農村的民生問題,也就是說,國民黨沒有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這也是國民黨失敗的根本原因。

問:所以說,不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那麼中國就永遠走不出「農民起義」的這個怪圈。

答:是的。無論誰當了統治者,只要你不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那麼你就永遠走不出農民起義的怪圈和王朝更替的宿命。這個怪圈是這樣演示的:

新王朝建立減免稅賦、休養生息出現盛世人口增加人口超過耕地可以供養的極限天災瘟疫人禍鬧成饑荒農民起義王朝滅亡新王朝建立減免稅賦、休養生息出現盛世人口增加……

用「啤酒灌滿自溢」做比喻就如下圖:

啤酒杯為中國耕地總面積,杯中的啤酒是耕地可養活的人口總數,溢出來的啤酒是人民多生出來的人口,不定期通過饑荒、農民起義、內戰等方式予以淘汰

問:那麼,我們中國這個問題的出路是什麼呢?

答: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工業化。只有國家實現了工業化,才能解決「耕地和人口」的這個天然矛盾。

問:為什麼說工業化可以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國家工業化了,就算有了機器,可是耕地面積,不也還是那麼多嗎?

答:工業化可以解決耕地和人口的矛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工業化給農業帶來了增產技術,例如說農藥、氮肥、水利、溫室培植、育種、雜交、培優、拖拉機、收割機、人工降雨……等等一系列的增產的技術,都建立在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上,一個國家工業化之後,雖然耕地面積並不會增加多少,可是通過農業技術,可以實現糧食的明顯增產,而且這個增產在理論上說,可以是無限的,舉例說,未來一旦需要,我們是可以把農田建成好多層的,像高樓一樣,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都有莊稼,這只是舉個例子。所以說,工業化帶來的農業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農業的無限增產。第二個方面呢,工業化可以抑制人口增長。首先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避孕套的生產和推廣使用,要知道在農業社會,是沒有避孕套這個東西的。還有一個就是,工業化之後,人們不再追求家庭人口的數量,而是改為追求生活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無一例外,生育率都在降低。

問:我國建國71年以來,實現了國家工業化,擺脫了農業社會,成功進入了工業社會,那麼是不是說,我們今天已經解決了耕地和人口的矛盾?

答:是的。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換句話說,我們現在已經擺脫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導致王朝更替的宿命,未來再出現農民起義可以說基本上不可能了。我們不但跳出了那個怪圈,而且事情還開始往相反的方向發展,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十幾二十幾年之後,我們將會鼓勵生育,並且會鼓勵青壯年務農,現在不是耕地不夠,而是願意種田的人不夠。剛剛好,反過來了。

問: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告別了農業社會、成功進入了工業社會,而這個過程,其實是我們在過去一百多年以來,在外來侵略和亡國的危機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而努力實現的,可是我們換一個觀察的角度,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自從鴉片戰爭以來,西方人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可是儘管如此,我們也確實是在西方列強的威逼和打擊之下,痛定思痛,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答:是的。這正是歷史的有趣之處。也就是說,自從鴉片戰爭以來,那些開動堅船利炮打我們的,例如說英國、法國、日本,等等,這些國家當年打我們,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可是有意思的是,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侵略、攻擊和傷害,無意中逼迫了我國的知識分子覺醒,也無意中逼迫我國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也就順帶解決了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沒能解決的「耕地和人口」的矛盾,這件事其實很耐人尋味。

問:古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所依也,禍兮,福所依也,回首一百多年,我們中國其實也因禍得福了。

答:是。中國近代史雖然悲慘、屈辱,但它同時,也是我們中國鳳凰涅槃、起死回生的一個過程。

馮學榮過去10年發表過、未發表過的文章彙編為電子文集共24集(每集頁數約200、含文約30篇)PDF格式,包括:《馮學榮談經濟常識》、《馮學榮說大千世界》一套五冊、《馮學榮精品散文集》一套四冊、《世界的真相其實很有趣》、《馮學榮雜文集》一套兩冊、《馮學榮談歷史》一套五冊、《日本為什麼侵華》、《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馮學榮談財富、三觀與自由》、《親歷北洋:從共和到內戰》、《中國歷史的側面Ⅱ》,共24冊電子文集,讀者優惠價199元,需要珍藏的朋友請掃以下二維碼,加助理微信(請註明買書),微信轉賬給助理,助理會把電子文集發到你微信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工業化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