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的未來,藏在每一個被你忽視的敏感期里

孩子的未來,藏在每一個被你忽視的敏感期里

關於如何陪伴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我想和各位寶爸寶媽分享三條原則。

第一,尊重孩子所有正在進行的合理活動,並努力了解他們活動的目的。

內在的驅動力、與生俱來的精神、胚胎的發育是促使孩子進行各種探索的動力,所以不要用我們被局限的認知去判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是不是合理,所謂的合理是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而不是我們的喜好。

父母要儘可能地去了解孩子敏感期的發展規律,努力去研究孩子幼小心靈里的獨特語言,幫助孩子發展他們的能力。

第二,我們必須全力支持孩子的活動,培養孩子形成獨立的個性,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開口說的第一個字,獨立吃的第一口飯,抬腳邁的第一步,都是他身心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家長完全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他們也毫不關心孩子的感覺,從斷奶開始就粗魯地把飯塞到孩子嘴裡,完全忽略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智慧的父母會在這一刻犧牲乾淨整潔的原則,滿足孩子自己動手的合理衝動。

第三,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因為孩子的情感比我們的更敏感,更細膩。

很多為人父母者,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長大以後也沒學習過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成為爸媽之後沒有足夠的經驗,缺乏耐心,所以經常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當孩子無比委屈地哭起來,才匆匆忙忙地去哄。

其實很多看上去無理取鬧的孩子,內心都是不安的,智慧的爸媽不是想方設法哄他、騙他、嚇唬他,讓他停止哭泣,而是要用心發現,眼淚背後隱藏的原因是什麼,情緒背後的需求又是什麼?

講個故事吧,一個兩歲的孩子,他內在的心理秩序剛剛形成,他們家爸爸坐哪裡,媽媽坐哪裡,奶奶坐哪裡,他自己坐哪裡,都是固定的,這是他內心穩定的排列,這讓他更有安全感。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們家裡來了一個阿姨,阿姨坐在了爸爸經常坐的位置上,孩子內心的秩序被打破了,他使勁地推阿姨不讓她坐在那裡,甚至不停地說:「這是爸爸的。」

家裡的大人不明白這是孩子內心心理秩序的形成期,覺得來個客人,我孩子又這麼推人家,還說是爸爸的,太沒面子了,於是呵斥他、批評他,孩子就更加委屈,因為他內在的秩序被打亂了。

可是一個學習了敏感期,明白了孩子心理秩序的家長,此刻就會知道孩子需要一個穩定的心理秩序,那他就會請孩子給阿姨選擇一個更好的位置,會對孩子說:「寶貝,我知道這是爸爸常坐的座位,那麼阿姨也需要有一個座位,你願意給她安排在哪裡呢?」

那麼等孩子安排了以後,要謝謝孩子,事情也就解決了。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如果新手爸媽們願意努力學習,我想犯錯誤的時候就會更少,而孩子也會因為你們的有效陪伴心智發育更健全。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為了孩子未來的幸福努力學習吧,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孩子喜歡亂扔東西?那是正處於「動作敏感期」,父母的引導很關鍵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這時期的孩子會比較愛哭,家長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