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澳反華「報復」來了,中國預警致澳元一天跌2%,澳高官苦不堪言

澳反華「報復」來了,中國預警致澳元一天跌2%,澳高官苦不堪言

繼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對澳大利亞發出旅遊預警後,6月9日,中國教育部也對赴澳大利亞留學生髮出留學預警。面對中國的接連預警,澳大利亞副總理等多名高官連忙發聲辯解,澳大利亞貿易與旅遊部長西蒙·伯明翰10日表示,「我們會發現,如果國際學生數量下降,我們的高校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就在前一天,伯明翰曾就澳大利亞種族主義事件回應稱,澳大利亞對種族主義「零容忍」,並已建立了杜絕種族主義的相關程序制度。

而伯明翰並非是首個就此發聲的澳大利亞官員。澳大利亞副總理邁克爾·麥考馬克近日宣稱,澳大利亞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澳大利亞教育部長丹·特汗也聲明辯護稱:「對於留學生而言,我們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澳大利亞歧視華人事件激增

近日,一些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而很多在澳大利亞的華人遭受言語侮辱甚至圍攻,一些華人和亞裔家庭財產遭到破壞,華人和亞裔在日常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等多個城市出現帶有種族歧視意涵的塗鴉或文字。

兩名中國女留學生在墨爾本遭受種族歧視攻擊。對方對她們喊道「滾出我們的國家」,一邊施以人身攻擊,導致受害者受到輕傷。在塔斯馬尼亞州,一名中國學生因為戴口罩而在超市遭到毆打。昆士蘭警方則透露到,從3月份至5月初已記錄至少22起種族主義的報案。

澳大利亞亞裔聯盟就華人被歧視現象進行了調查,這項報告始於4月2日,到本月完成。迄今為止,光記錄在案的種族歧視事件已經有386起,包括攻擊、人身恐嚇和吐口水。

留學教育是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據《路透社》統計,國際留學教育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外匯收入來源之一,每年為該國帶來380億澳元的創收,對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該國牛肉和大麥的出口,而這兩種產品上個月已經受到中國進口禁令和關稅的打擊。

而根據澳大利亞教育部的數據,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方面的最大「金主」,貢獻了該國國際總收入的約1/3。

中國佔澳大利亞出口的最大份額

作為原材料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奇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以2016年為例,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以一國之力佔據了澳大利亞出口35%的份額。相比之下,「四邊形聯盟」中的進口量最大的日本其份額是12%,美國佔5.2%,而印度僅有4.6%。自2011年以來,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出口的貢獻一直佔3成以上,除了原材料貿易以外,澳大利亞同樣也是中國人留學、旅遊、購物、海外投資的熱門目的地。澳大利亞近年來高等教育、零售和房地產事業的高度繁榮,中國人可以說是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對華攻擊

澳美之間存在很多「天然聯繫」。比如都是「航海大發現」的船塢,都曾是英國殖民地,兩國都是白人為主要及優勢群體。都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當地原住民都曾受到外來群體的迫害。而澳大利亞的防務政策就一直是屈從於追求「與偉大和強大的朋友結盟。」所以,莫里森總理就知道附和特朗普政府,為了當美國的「忠實盟友」,澳大利亞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國家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網 的精彩文章:

又一個小跟班隨美軍闖入東海,這次不是日韓,但必須給點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