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克服焦慮最好的方法是,先把事情搞砸

心理學:克服焦慮最好的方法是,先把事情搞砸

焦慮,是指對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前途命運的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包括著急、緊張、恐慌等成分。

適當的焦慮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考試時保持適當的焦慮水平,有利於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幫助我們快速解決問題;

運動員保持適當的緊張感,有利於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從而提高運動能力,甚至能夠表現出平時所沒有的爆發力。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多人都被生活壓垮了肩膀,他們每天愁眉苦臉,只想著怎麼才能賺更多的錢。

再加上自媒體瘋狂向人們灌輸各種不當的理念,導致人們的需求過多,焦慮水平大幅提高,很多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那麼,如何才能降低我們的焦慮水平呢?

桑代克的聯結——試誤說

桑代克被譽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動物的學習,定義為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認為這種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這樣一個反覆作用的過程而形成的。

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作為被試,將其放入籠中。之後,將一隻魚放在籠外,且這條魚能夠被貓一眼看到。餓貓早就飢腸轆轆,因此它迫不及待地想逃出籠子,但是,想要打開籠門必須要觸發機關。

桑代克經過觀察,發現餓貓剛進入籠中,時顯得很焦慮,會以各種動作如抓、咬去嘗試破壞籠子。在這一過程中,餓貓會無意間觸發機關,並使得門短暫地打開。

經過多次實驗,餓貓的無效動作(如抓、咬等)越來越少,打開門逃出來的速度越來越快。實驗的最後,餓貓能夠在剛一進入籠中,就快速觸發機關並逃出來。

到此,餓貓就形成了一種刺激(籠子情境)——反應(觸發機關)的聯結,而這種正確反應是通過反覆嘗試(抓、咬)而習得的。

近年來,有心理學家認為「克服焦慮最好的方法是把事情搞砸」,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難道不應該是把事情做好了才能克服焦慮嗎?把事情搞砸了不會更加焦慮嗎?

其實,這裡的「搞砸」是指人們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畏縮不前,應該鼓起勇氣去嘗試,哪怕犯錯誤了也沒關係。因為每個人都是通過「試誤」而習得正確反應的。

所以說,「把事情搞砸」是形成正確反應的必經之路,而當我們成功習得正確反應之後,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感。過去的成功經驗正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來源,這樣我們便能逐漸克服焦慮。

及時行動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事前做計劃,但很多時候做了詳細的計劃卻不去實施,一直拖延,而這種拖延也會使人的焦慮水平提高。正如拈弓搭箭一樣,你拉弓弦的時間越長,就越感到費力,最後射出去的箭反而失去了准心。

很多時候,事物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很多人卻習慣了拖延,最後越來越焦慮。做事就如同射箭,應該及時行動起來,否則便會失去最好的時機,除開自己的焦慮,還會造成不好的後果。

減少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感到焦慮是因為要求太高、慾望太大。例如,今天賺了一百塊,明天就想要賺二百,今天買了一件衣服,明天還想要另一件更好看的。

現代社會很多人的焦慮,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無止境的需要導致的,為什麼小時候人們都很開心?因為接觸的東西少,對現在有的一切都很知足,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然而,現在的人受到網路上各種信息的影響,一時間眼界大開,很多以前根本沒機會接觸到的東西,突兀地出現在眼前。

在加上當今社會「金錢至上」的思想,導致人們的當前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而這個差距是人們怎麼努力也無法實現的。

所以,人們的焦慮水平大幅提高。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人們必須清楚,現在的一切雖然已經無法使你感到滿足,但也是你通過努力、付出代價所爭取到的。

若是人們貪得無厭,即便完成了下一個目標,也還是會很快地失去興趣,並且又開始追尋更下一個目標。人的慾望就像一個無底洞,怎麼填也填不滿,你只會越來越焦慮,最終失去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看上去很勤奮的人,卻生活在社會底層,原因主要有2點
心理學:自私是一個人最高階的精神追求,越是自私的人,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