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如果寫當代書法史,一部分代表性書法家可能要從「丑書」書家裡挑

如果寫當代書法史,一部分代表性書法家可能要從「丑書」書家裡挑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訪談時間:2019年12月18日上午10:00-11:30

訪談地點:劉正成先生北京寓所松竹草堂

訪談對象:劉正成

訪談人:陳新

陳新當前很多書法愛好者和專業書家特別關注所謂「丑書」這個概念。對於所謂的「丑書」,如果合適的話,請您談一下您的看法、理解和評價。

劉正成:關於丑書問題,我先做一個歷史發展過程的鋪墊。

前幾天我在首都經貿大學去做了一個書法講座。他們出了一個題目叫「中國書法的從前、現在和未來」,我改了一下,名「中國書法的歷史、當下和未來」。其中我把中國古代的書法史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就是發生、發展、成熟階段。這期間書體的發展是從甲骨文、篆書到王羲之的新體,在兩三千年的時間裡,書法從無到有,包括書體的演進、發生、發展和成熟。

宰豐骨匕記事刻辭? 釋文:壬午,王田於麥彔(麓),隻(獲)商戠(異)兕,王易(錫)宰豐,[宀帚](寢)小[矢旨]兄(貺),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

第二階段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文人書法的階段,因為自東晉王羲之始,書法作品主題開始凸現。以前書者是不留名的,為什麼?那都是寫別的服務對象的東西,它有裝飾意義和記事功用。晉代以後文字和書法有了個人的色彩展示了。從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一直到晚來的趙孟頫、文徵明等,如沈周、唐伯虎等唱和《落花詩》,就是文人自我表達的過程。我認為是中國書法的文人書法的發展時期。

500年前中國書法發生了一個突變,就是掛軸書法出現。書法進入純藝術書寫的階段。掛軸是掛在牆上直接給別人觀看、品評和裝飾的。而顏真卿、蘇東坡他們寫的是「稿」。這既有實用價值,同時又具有藝術價值。

掛軸書法的出現催生了一個大的書法變化:掛軸的書字變大了,墨法、筆法、章法也同時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是乾嘉時期以來形成的碑學書風。這種書風的出現並不像康有為所說的刻帖衰微以後才興起的。這個說法值得商榷。刻帖在清代也很發達,包括三希堂法帖等都很精美。也並不是康有為說的原因不對,實際上是書法變大了以後,字的形態發生變化了,工具發生變化了,所以碑版書法得到了發展和重視。

北魏龍門二十品之《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等造像記》

碑版書法實際上就是是掛軸書法字變大以後材料的另外的選擇。碑版書法很多是以前從來不被當作書法的東西,是山野之物。後來一下子提高到經典的高度,例如《龍門二十品》《龍門一百品》就出來了。這個是時代的書法創作需要。書法字變大以後,再寫王羲之的小字就不一樣了。其中的形式構成遠遠不如「晚明六家」王鐸傅山他們,也不如北派的書家。這是書風走回頭路的問題。

第三個階段是最近一個世紀的甲骨文、簡牘書法。這個時代書法發生變化,受了甲骨文、簡牘的考古學發現的影響。這是第三個時代的變化。南宋、元、明、清、民國,按照時續性的發展,書法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1899年,晚清的一個官員也是一個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書法。甲骨文、簡牘的出現使現代書法風格發生了重要的變化。

篆書從大篆到小篆演變。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嶧山碑》這樣小篆的規範性演變。楷書,從鍾繇或者北魏《始平公造像記》一直到唐楷。這種演變過程,隸書也有,從篆書變成逐漸帶著似篆非篆的波磔,演進成最後像《乙瑛碑》、《禮器碑》這樣的標準的隸書形式。在這幾大書體演變的過程中,這種字還沒有形成標準書體以前的過渡時期的書體,我把它稱為「破體」

漢隸《乙瑛碑》局部??釋文:出王家錢給犬酒直須報謹問大常祠

從王羲之時代開始,規定了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的規範性。明清時候八股文考試的時候,書法要使用工楷或館閣體,不能破體。如果你破體了,考試卷子有可能作廢,所以當年寫字破體是貶義的。

當代書家就沒有人不破體了,這是時代的書法特徵之一。破體書在書法創作發展過程中,人們創作意識強化以後,他不從標準書體去學習去取法,而直接從過渡時期那種新的書法形態出發,所以才有郭子緒、王鏞、石開、鮑賢倫等人的書法。這些人的書體範式在清代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即使出現也沒有人承認。

現在有考古資料可以做實證。考古學是歷史學的基礎,也是藝術史學的基礎。發現破體書就像當年阮元發現北碑一樣。甲骨文、簡牘這種過渡時期的書寫體就是破體書。所以我認為當代書法的斷代特徵是破體書。現在寫規範的篆書、規範的楷書如唐楷、規範的行書等的書家很少。特別是行書,像曹寶麟那樣規規矩矩寫行書的人很少。寫規範草書的人也很少,有的書家寫出來的草書還夾帶著行書。這種書法現象是我們當代書法的特徵之一。

石開篆書小品??擬秦詔版??書繹山之文

剛才說的「丑書」很多就吸收了這種北碑的書體、草篆的書體等破體書。加上我們對這個理論的闡釋不夠,大眾對「丑書」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現象。我們古代比如王鐸、傅山就和二王的傳統書風有很大不同,他們追求的是突破。金冬心和鄭板橋也是新的書體,與規範的隸書、篆書、魏碑都不一樣。包括後來王遽常、康有為這些人都是受到了那種過渡時期的非經典書法的影響。

這種藝術創作受傅山的影響很大,容易被人歸類於「丑書」。傅山有「四寧四毋」書法美學主張:「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丑書」這種書體的演變是在篆隸發展以後。對於這種理論,我們缺乏普及,大眾的書法美學認識跟不上。「丑書」與另外的「老幹部書體」、「江湖書體」應該分開,不能混為一談。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說,文學藝術有雅俗之分。雅是文化藝術專業人員之間的探討,俗是非專業的是老百姓的。俗並不是不好。「老幹部體」也應該存在。老年人晚年進行書法活動,自娛自樂了,陶冶情操總可以吧。「江湖書法」的表演也是民俗文化,也不是不好。但是不要把他們和「丑書」純粹的對立起來。

清 鄭板橋《新修城隍廟碑記》局部

你不能用俗來否定雅,也不要用雅來否定俗。特別寫鋼筆字,寫好它就是個審美層次。你不能要求其他人都按照你的規範來。所以社會認識的不同,大眾審美判斷不同,就會引起不同的爭論。這個任務,應該由理論家們界定清楚,要去怎麼理解這種雅的「丑書」?

「丑書」創作的要點在什麼地方?創作了這些破體書風的「丑書」書法作品,還有待歷史的檢驗。當代人不修當代史。但是你要善於辨別它是有來源有出處的。他的創作不是自主型的。金冬心的「漆書」自有根據,鄭板橋的「六分半書」,也有他的根據。他們必須能夠在學術上自圓其說。否則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濾和沉澱,很多書家及其作品都會湮沒無蹤了。這是一個藝術理論問題,需要我們當代的文藝、書法理論工作者去做這個工作。

清 金冬心「漆書」

陳新:出現這種爭論,可能跟審美主體認知的差異和層次也有重要關係。

劉正成:是的。

陳新:雖然明代中期並沒有「丑書」的概念,但徐渭的書法特徵也與此有一定的通聯性。如果合適的話,請對徐渭及其明代的書法和書法家們進行一個評述。

劉正成:關於徐渭的書法,確實值得大書特書。

明代王世貞在他的《藝苑卮言》曾經有個立論:「天下書法歸吾吳」,肯定了吳門書法在明代書法中的重要地位。吳,指現在的蘇州地區,明代的時候稱吳門。後代的書法史家都把吳門書法作為明代的高峰。「吳門四家」指的祝允明、文徵明、王寵、陳淳。

祝允明? 嵇康《酒會詩》 局部??釋文:邈高峙,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弊翔禽,纖綸出

關於明代書法,我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我認為明代書法的高峰不是在吳門而是「晚明六家」。「晚明六家」指的是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如果加上北方的傅山就是七家。為此,我曾經有專門的論文闡釋。他們為近古五百年書法三大轉折點之第一。當時蘇州地區民居加高,出現掛軸書法作品,於是文人書法、藝術書寫成為書法主流,書法作品變大也引起了書法技法與書法工具的重大變化。「晚明六家」是此中變化的關鍵人物。

第一,晚明六家徐渭、董其昌、張瑞圖、黃道周、倪元璐、王鐸,他們是掛軸書法。第二,這一批書法家是學宋人書法。文徵明、祝允明他們是學唐人的,因為他們受趙孟頫影響很大,但是他們不寫趙孟頫,他們直接進入唐人的規範。文徵明寫楷書,受唐人影響很大。而徐渭開始,他受宋的影響。你看徐渭臨寫的,他們那個時候講究把幾種書體寫成一個卷子。他臨宋四家,蘇黃米蔡,徐渭全部臨寫。他寫米芾,寫東坡,寫黃庭堅。

劉正成? 陸遊《鵲橋仙?· 夜聞杜鵑》

我們中國傳統的學問有兩項,一是宋學,二是漢學。漢學是「我注六經」這個方法,宋學是「六經注我」,重論而不重史。明代的晚期,包括王陽明的思想影響,王陽明心學的發展,他按照宋人的方法闡述。宋人有蘇黃米蔡,和唐人完全不一樣。南宋陸遊這一批人他們更加自由奔放了。晚明六家他們這個潮流和謹守唐人規範的「吳門四家」有很大差異。

我覺得這個徐渭是晚明書法的一個領軍人物,是劃時代的,是開創者之一。那個時候徐渭寫大了以後,他寫的小楷也是十分精緻的。他用羊毫寫字,字變大以後,採取了新的筆法,同時董其昌採取新的墨法,王鐸採取新的章法,構成了新的書法審美規範的發展,這個是關鍵節點。我認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書法高峰就是「晚明六家」,而不是「吳門四家」

明 徐渭《墓表賦》

陳新:您這個觀點挺有創新性和價值導向。請問您對當前書壇所謂的「丑書」有什麼看法?

劉正成:如果將來有人撰寫現當代的書法史,一部分代表性書法家可能就要從所謂的「丑書」書家裡邊去挑選。所謂的「丑書」得到甲骨文、簡牘的書法的影響。如果你選隸書,我們可能就會選鮑賢倫,他寫秦簡。如果選擇正書、隸書寫的好的書家,吳讓之一大批隸書寫的很好的,你要寫篆書,看王友誼他們的篆書,經常用楚簡的方法來寫,有時候把清代人寫毛公鼎、散氏盤這些新的方法來寫的。

如果今天要選隸書,王鏞的隸書也是可以的,因為他由篆筆作隸。他絕去蠶頭雁尾,既沒有蠶頭也沒有燕尾。他就沒有像吳讓之、吳大澄這些隸書蠶頭燕尾很標準的時候,他是從中間插過去,這是寫隸書的一個新的方法。這種方法來源於伊秉綬,伊秉綬也沒有蠶頭雁尾。他的隸書還有非篆非隸的概念,但實際上要勉強要認出來,他是近篆書的隸書。所以我覺得這些書家,一個時代應該有這個時代特徵。

劉正成? 詩經 · 國風 · 周南 · 桃夭

我寫楷書,我要完全按唐楷寫不行。我也喜歡趙孟頫帶著行書的楷書,我就把我的楷書接近二王的楷書帶著北碑體的方筆。我的楷書,我覺得就賦予這個時代的特徵了,因為趙孟頫寫的楷書就是沒有方筆,文徵明他們寫也沒有方筆,沒有稜角沒有方筆。我的體勢也是從經典過來的。我總要想賦予這個時代特徵。到底賦予的好不好,我們當代人還不能自己下結論,還得需要後人來蓋棺論定,後人來評說。你總是要帶著新的藝術特徵的作品作為這個時代的記憶。

我想這些「丑書」書家不都是好的,但總有一些代表性的會成為時代的代表。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馬雲刻兩方印章,花了三百萬!
一個優秀書法家,必須具備五大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