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走路別閑著!7種「趣味走法」有奇效

走路別閑著!7種「趣味走法」有奇效

健步走早在幾千年前就被中醫譽為人類最好的醫藥。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性的健步走計劃,有利於骨骼、肌肉和關節健康。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在走路時適當加上一些動作,有的可以調理腸胃,有的還能緩解三高……

7種「趣味走法」

養生功效個不相同

01

交替走:緩解肌肉酸痛

通常情況下,前行走路時關節和肌肉牽拉,長時間會導致肌肉勞損和關節老化,而倒走則是逆受傷機制,可減少磨損,緩解肌肉疼痛。

具體操作:

步行時,正走、倒走、快走、慢走交替進行,同時配合鼻吸氣、嘴呼氣。

02

扭著走:調理腸胃防便秘

我們坐著或躺著時,內臟擠在一起,當身體抖動起來,內臟才會因為獲得活動空間而感到舒適。

具體操作:

走路時加上「胯部扭動」的動作,就像在給內臟做按摩,從而幫助腸胃蠕動。每天堅持10分鐘,可防止便秘,減少直腸癌的高發。

03

擊掌走:緩解三高

擊掌走不僅對上肢肌肉的收縮和運動有好處,而且能增加糖和脂肪的消耗。

具體操作:

一邊走路一邊擊掌,上下肢需要相互配合。

04

橫著走:鍛煉腰肌

人學螃蟹側行,有利於鍛煉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可加強髖關節和踝關節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具體操作:

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身體重心伴著足部的交叉要隨時轉換,雙手根據步伐自然扭動即可,注意保持節奏感。

05

「10點10分」走:護頸椎

進行「10點10分」走,有助於鍛煉肩部、頸部肌肉,緩解和預防頸椎疾患。

具體操作:

雙臂向上斜舉,就像錶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煉,每天堅持。行進時要適當地降低行走速度,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要保證動作的準確性,不要因為胳膊酸疼就鬆懈下來。

06

踮腳走:溫補腎陽,調理前列腺

當我們踮起腳尖走路的時候,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調理前列腺。還可以鍛煉踝關節力量,增強小腿肌肉力量。小腿承重多,消耗及所需要的能量也多,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更有效的提高肢體運動能力、代償能力和血液流通能力。

具體操作:

在直立踮腳的基礎下,慢慢向前走路。每次走30~50步,不需要太快,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即可,中途可以稍作休息。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扶著牆,熟練後就不用藉助外物。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07

敲著走:減掉腰圍

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男性超過85厘米,就可能面臨內臟脂肪超標的危險。走路時敲打環繞在腰間的帶脈,可以起到減小腰圍的作用。

具體操作:

走路時兩隻手敲打左右兩側腰部,每天堅持10分鐘。

學會正確走路的5大要點

1

什麼時間走?

下午運動較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

2

走多久?

走路要保證一定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到50分鐘即可。另外,要保證每周健步走的時間累積有150分鐘以上,每天效益最大的行走步數是:7500步/天。

3

去哪裡走路?

理想場所應該是草地、土地,而要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因為地面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會構成一些危害。

4

每一步邁多大?

健走的步幅是按照個人身高來決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

5

走路穿什麼鞋?

走路需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舒服就行。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不壓腳背、不擠腳尖,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輕便、避震,防滑和穩定性要好。

溫馨提示:

「暴走」也會傷身!首當其衝的便是膝蓋。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不間斷地摩擦軟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現水腫;

二是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麼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

圖文綜合來源:網路,若涉及版權,敬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喜歡本文,請點一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6點談健康 的精彩文章:

【健康早知道】膝蓋不好的人,少做這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