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文化程度低的女孩,總把希望寄託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為什麼文化程度低的女孩,總把希望寄託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最近,某問答平台一個話題引起了讀者熱議,為什麼文化程度低的女孩,總把希望寄託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結合社會心理學進行解析。

有些父母的觀念比較傳統,女孩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下學會了操持家庭。與很多嬌生慣養的女孩不同,她們從小就學會做飯、洗衣服,甚至照顧爺爺奶奶,稱得上獨當一面。

她們的家庭可能比較困難,所以當女兒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就會讓她們去外地打工。

因為在家長看來,讀書耽擱了賺錢,必須讓她們早點開始工作,並且每個月往家裡寄點錢,才能夠維持家裡的開支。

這類父母往往不重視女兒的興趣愛好,不重視女兒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都自作主張地安排好了女兒的前途。女兒一般也不會有怨言。

就算她們看到其他孩子可以讀書、可以去各種培訓班而產生一些怨言,也會被生活的壓力和父母的期望所打敗,最終向命運妥協。

在我國,父母可以說是子女價值觀形成最重要的來源。

與家境充裕的家庭不同,在貧窮家庭中,父母整天念叨的不是叫女兒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而是讓她們眼睛睜大點,找個好人家就嫁了

因此父母和街坊鄰居總是時不時地幫女兒找一些相親對象,第一句話往往就是這個男人家庭如何讓如何。

在父母的眼中,嫁個好人家勝過讀十年書,自己的生活也會更好過。

因此家境好的男人往往是這種父母的最佳選擇,如果女兒不喜歡他並且拒絕了她,父母可能會大發雷霆,認為她放走了一個金主。

因此在這種家庭中,受到父母觀念的影響,再加上自己文化水平低,沒有經歷過良好的教育,女孩一般會將自己的希望寄託於有錢人。

有些女孩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學校教育,再加上不良家庭氣氛的影響,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歸因習慣。

每次當她們遭遇挫折的時候,她們第一時間想的往往不是自己哪裡有問題,而是別人以及其他外部環境因素導致她失敗。

心理學家羅特提出了控制點理論,他認為個人對生活中發生的事件的後果,會有不同傾向的歸因,亦即對生活後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

對某些人來說,個人生活中的多數事情的後果,取決於個人在從事這些事情時的努力程度。

他們相信結果取決於自己在相關事情上的投入,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控制事情的發展與後果。

這一類人的控制點在個人內部,是內部控制的,稱為內控者。

另一些人認為,個人生活中多數事情的後果,是個人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的結果。

他們相信社會的安排,命運和運氣等因素決定自己的狀況,而自己的努力無濟於事。這種人傾向於放棄對生活後果的負責,控制點位於個人之外,是外部控制的,因而稱為外控者。

在生活中,那些把人生的希望寄託於嫁人的女孩通常屬於外控者。

這類人覺得人生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自己貧窮的出身和較低的文化層次限制了自己的發展。

她們相信命運的安排。

認為即使自己努力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天意如此,因此只能通過嫁人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

而內控者與外控者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她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完全不同。

內控者相信自己可以做出一番成就,所以她們在面對失敗時,能夠吸取教訓,做更加艱苦的努力,增大在學習或者工作中的投入。社會上那些辛苦工作、獨立自主的女孩多是這種類型。

可見,內控者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是社會期望的。

對於外控者來說,她們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傾向於作外部歸因,把責任推向運氣、任務難度或者其他外部因素。

不主動尋求問題解決方法,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或者是以賭博的方式碰運氣,甚至乾脆放棄、承認失敗。

因此受這種歸因方式的影響,外控女孩通常覺得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家庭不夠好,出身不夠好,所以她們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嫁個好人家。

越是文化程度低的女孩,越把希望寄託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其實是因為受到了不良家庭觀念的影響,並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健康的歸因方式。

在眾多因素中,努力是人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因素。

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依靠別人,靠自己努力得來的幸福才是最靠譜的。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當你很弱小的時候,你才會看到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心理分析:為什麼兄弟姐妹當中,老大往往是最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