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師傅出山焗海眼,開口三個條件,時間限定七天

老師傅出山焗海眼,開口三個條件,時間限定七天

北京西郊有個玉泉山,無論從形勢風水,還是人文景觀,這裡堪稱為風水寶地。隔著老遠就能看到標誌性建築物,那座高高立在山頂上的寶塔。

玉泉山呈西北走向,北看如同馬鞍,南看又如同元寶。這裡有個說頭,叫做「上馬入朝,下馬得金」,聚積了天地靈氣,宜人養人。

玉泉山最有名的當屬這裡的泉水,想當年,乾隆皇帝采天下泉水挨個測量,最後發現統一的量具,玉泉山的水質最輕。古人認為水質越輕,口感營養也越高。乾隆皇帝大喜,當即御筆一揮,寫下了「天下第一泉」,把玉泉山的水列為皇家專供。

之後但凡北京雅士,都點名用玉泉山的水沏茶飲用,方能品出其中滋味。

玉泉山處處是景,處處是傳說。就拿玉泉山本身來說,就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玉泉山一帶還是一片湖澤,只有很多的貧瘠土地,根本種不了莊稼,大家只能望天收,時常餓肚子。

到了夏天,湖裡又會噴出巨大的水柱,持續不停。水霧在太陽的照耀下形成一道美麗彩虹。大家咂舌之餘,都認為湖底有一處海眼直通東海。

當地有個老頭,德高望重,人稱智叟。

智叟冥思苦想,認為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首先得有足夠的土地種糧食。於是發動百姓擔土抬石,大家齊心協力填平湖澤。

一開始,大家的幹勁很大,上至六十的老頭,下至三歲的娃娃都來搬石頭。可一連填了五年,也沒見堵住海眼。

大家望湖生嘆,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來幹活的人越來越少。

智叟心裡著急,聽說某個地方有個老焗匠,什麼活都會焗,而且越大越趁手。便前去拜訪,把遇到的困難一說,請老焗匠幫忙出出主意。

老焗匠點了點頭,說:「行呀,辦法不是沒有,但就是有的麻煩!」

智叟一聽老焗匠有辦法,眼睛頓時一亮,拍著胸口表示,只要能填平湖澤,什麼麻煩都不是問題。

老焗匠點點頭,開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要招一千個棒小伙兒給他打下手;

第二、製作一千份焗匠家什。

第三、給這一千人每天好吃好喝供著,頓頓要有肉。

智叟點點頭,全部答應下來。很快就找來了一千個棒小伙,在湖邊搭了一排草屋,然後又找來鐵匠,帶領這些小夥子打造各種工具。每天酒肉不斷,小伙們勁頭十足。

轉眼半個多月過去了,老焗匠帶著傢伙事,如約來到了湖邊,將這一千名小夥子分為四組,在東西南北各架一座高爐,燒炭煉鐵。中間堆起來一個大土丘。

高聳的爐火燃了七天七夜,即便是黑夜,天空也是一片通亮。

老焗匠掐著時間,站在高台上,指揮小夥子們同時下力,瞬間下,滾燙的鐵水如四條長龍朝著土丘匯去,最終凝固成一口巨大的鐵鍋。

之後又等了七天七夜,鐵鍋的溫度終於降下來,老焗匠又指揮小夥子們把這口鐵鍋撬起來,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往南推過去。

趁著大鐵鍋還在側滾,老焗匠飛起一腳,鐵鍋翻了一個身,不偏不歪正扣在海眼上,徹底蓋住。

海眼還在咕咕冒水,將鐵鍋頂得不停顫抖,為了防止大鍋被頂翻,老焗匠又指揮大家在鍋上蓋起了一座玲瓏寶塔。

有了這口大鐵鍋鎮住鐵鍋,湖澤漸漸縮小,露出了肥沃的田地。可大家準備感謝老焗匠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因為當初老焗匠踢了一腳,鐵鍋被踢凹進一塊,時間一長慢慢又滲出水來。人們驚奇地發現,這水清涼甘甜,用來澆莊稼,種出來的稻穀香軟可口,這就是有名的「京西稻米」。

人們感謝老焗匠的恩德,便將這口山泉叫玉泉,把寶塔稱為「玉泉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民間傳說:莫問是人是鬼,只論有無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