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骨儒家衣,一個故事詮釋「正人君子」

道家骨儒家衣,一個故事詮釋「正人君子」

小編之前說過中國文化多元層次化,講究「中庸」,提倡「以和為貴」,盛世崇儒家,亂世學道家。骨子裡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外表披著儒家法衣,說的又是正人君子「仁義禮智信」。

國學博大精深,微言大義。最近讀經典《太上感應篇》,在說到正人君子,就用一個故事詮釋了這個道理。

古時候,有個名叫周景的人,為人放浪形骸,任性傲慢,自認為已經通曉世間之事,看透人間冷暖。頗有些「世人皆醉,唯有自己獨醒」的意思。

此人和現在的「公知」很相似,每日不是批評這人沒有素質,就說那人應承擔責任,各種謾罵諷刺;即便即使遇見別人做好事,也會度以小人之心,站在陰暗角度,批評對方別有新意,沽名釣譽。合著全天下除了他,就沒有一個好人。

如果僅僅是看不起別人也都罷了,這個人還喜歡自吹自擂,以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為樂,不管任何事,都會在最後,得意洋洋評價,「我認為……如果是我,就不會這個樣子」云云。

在周景看來,現如今禮崩樂壞,只有像孔子說的那樣「克己復禮」,回到周朝甚至更早的商朝,才是正途,能夠讓世人幡然醒悟,讓社會回到正途。而全天下只有自己洞察一切,能夠力挽狂瀾,是指路的明燈。

但凡真正有文化的人,都會認為周景狂妄自大。連他的哥哥都對他不屑一顧,警誡他「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沉下心來做些學問,這才是正道。

周景置若罔聞,堅信自己雖然沒有功名,但如同當年的卧龍鳳雛一般,只是沒有得到機會而已,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狂的厲害)。

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過了幾年,他的哥哥和他的當年的同窗都先後考上了功名。唯獨周景還是個秀才而已。

周景的哥哥笑話周景,「到底是土雞瓦狗,還是卧龍鳳雛呀!」

周景無言以對,然而並沒有幡然醒悟,相反更加忿忿不平,恨世嫉俗,認為自己明明是塊寶玉,卻不被人賞識,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誤。

周景把名下的土地全部出讓,得到了一大筆錢,然後出去闖蕩世界,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到時候衣錦還鄉,好好打一下這些瞧不起他的臉。

事與願違,周景剛變賣完家產,還沒出發,所有的錢都被老婆捲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周景愛面子,不敢報案,更羞於和親朋訴苦。懷著最後的希望,撿了幾件行李就出去闖蕩世界。

一個只會耍嘴皮子的人能有多大本事呢?可想而知。從此,再有沒人見過周景。

所謂正人君子,關鍵在於「正」字,正大光明,正直坦誠,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能夠保持中正的態度,不嫉妒不羨慕。

像周景這樣以玷污他人名聲,來實現自己快意的人,只是說沒有品德。

站在儒家的角度去思考,正人君子的賢德在於從不會刻意批評他人,即便是談論,也是從過錯之處看有優點,而絕對不會懷著私心詆毀他人。

《太上感應篇》雖然是道教勸善書,但也是一部優秀的國學經典。千百年來暢銷不衰,其關鍵原因在於,這本書暗合中國人為人處世之道。既有道家的出世思想,也有儒家入世的圓滑。

從聖賢立心發願,以微言立大意,雖然不過講述日常波瀾不起的故事,但深藏生活處世,待人接物的大學問。

讀懂《太上感應篇》雖不一定「超凡入聖」、「轉禍為福」,但至少能讓人耳眼清明,從故事中得到一次中國傳統文化深層次的熏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民間傳說:一根扁擔盪不平,兩拳打出俠義情
民間故事:運氣來了誰也擋不住,鄧先生奇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