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分析對方缺點就是「輕敵」?戰術上重視對手,可沒這麼一條

分析對方缺點就是「輕敵」?戰術上重視對手,可沒這麼一條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著名兵學家孫武在其《孫子兵法》中就已經對戰爭進行了系統化的總結,而且也給出了如何贏得戰爭的訣竅。

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實際上不僅僅是在軍隊的作戰中,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這八個字,可以說成功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了。

但這八個字字數雖少,卻也不易掌握,否則誰都成為成功人士,誰都能指揮千軍萬馬了。

雖然如此,但我們也不妨結合具體事例探討一下,對這八個字了解得越多,起碼總不是一件壞事。

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因為在網路上有一種現象是「外國的空氣更香甜」,凡是外國的那就是好,而外國的問題也不是問題,這顯然就不利於知己知彼。

同樣一種武器,如果是美國等國家研製的,那麼就是好、好、好;但這件武器如果是中國研製的,那麼你就好像天生帶有問題一樣。

而且這麼評判的往往是同一撥人,也就是說他們並非以武器好壞作為衡量標準,而是首先看你的國別如何。

比如最近談到了181型155毫米卡車炮,平心而論,這款火炮是非常好的一款炮。不是因為這款炮是我國研製裝備的就偏說它好,而是因為其本身確實性能優秀,而且在當今的各國陸軍中,這種類型的火炮也的確有用武之地。

武器性能需要具體數據,現役武器自然不可能公開這些,但我們知道一款火炮打得穩、打得準是基本要求,我們眼見為實,接下來是目前世界各國主流卡車炮射擊時的動圖,大家對比看看。

凱撒

弓箭手

ATMOS 2000

181型卡車炮

越南卡車炮

通過這些動圖的對比,其實181型卡車炮的基本性能已經不用多說了,而且其還是在高原地區進行發射的,客觀條件比其他火炮要更惡劣些。

既然炮是好炮,可有些人為什麼就說它不行呢?

因為他們覺得現代戰爭空軍可以包打一切,火炮好壞根本沒有用途,舉個例子就是美國空軍在海灣戰爭中如何如何。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認為美軍不重視炮兵,而且也沒搞卡車炮。因為美軍沒搞,你搞了,所以你就是不行。

但事實恰恰與之相反,美軍在擁有全球最強大空中力量的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實現了地面炮兵數字化的軍隊。

美軍卡車炮

在履帶式自行火炮方面,美軍深度改進M109系列,如今正在試驗58倍徑的155毫米炮;M777這種超輕炮也是美軍率先大量裝備;而卡車炮美軍此時也在測試中,還採用了不少先進技術。

所以說美軍也在搞,而且在炮兵方面,他們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即使到今天,空軍也不能包打一切,而且還有個使用成本的問題,就一個小地堡也值得空軍戰機起飛一次嗎?

這卡車炮其實只是我們舉的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背後卻是一種普遍現象的存在。

我們為了論證一件事情,不得不搬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同樣情況來向這些人解釋。

而在這個潛意識中,美國及西方難道就是標準嗎?只有他們做過的才是合理的、正確的?我們單獨做一件事情就是錯誤的?

大部分人當然知道這肯定是謬論,但是剩下那一部分人潛意識中就是這麼認為的,而且還相當固執。

前一部分人以西方國家的例證來給這些人作解釋,其實也是在給後一部分人「顏色」看,後一部分人堅持己見的話則會陷入「雙重標準」的困境中。當然,「雙標」對他們來說似乎也很稀鬆平常,因此有些朋友說話也就不好聽了,直接諷刺後者是跪的久了,站不起來。

話雖然難聽了些,有時候理是不是那個理呢?也不能說完全不是。

比如防彈衣和軍服混搭的問題,這其實是很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軍隊中出現了這種情況,有的人說話要多難聽有多難聽。

但實際上美軍即便在戰爭中混搭的情況都很常見,還有阿富汗駐軍穿著褲衩作戰的,這又該怎麼說呢?不能因為它是美軍,這些問題就飄飄然不存在了吧?

而談到這些外軍的問題來,某些戴著放大鏡看我軍的人,在外軍這邊就睜眼瞎了,而且不光他們裝作看不見,他們看到你說外軍的缺點,自己也不舒服(當然,也有一部分是觀點之爭,這部分朋友不在其內,特此註明)。

就以印度軍隊這個情況來說吧,前些天寫印軍的文章不少,但好話沒幾句,因為本來就是說的你的缺點,要是總結印軍優點就又是另外一篇文章了。可單就缺點來說,是不是事實呢?

第一:印軍後勤是不是有很大問題?第二:印軍機械化、合成化程度是不是很低?第三:印軍火力支援能力是不是很缺乏?

這些其實都是印軍客觀存在的問題,結果一些人上來就是,不能輕敵,驕兵必敗巴拉巴拉。

不能輕敵、驕兵必敗,還有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對不對呢?當然對,而且絕對正確,但這也是有前提的。

什麼叫輕敵?

敵人有這個能力,而你預判為沒有,這叫輕敵;如果說敵人沒有這個能力,而你預判為有,這自然是不輕敵了,但會跨入到另外一個極端,即過度看重敵軍。

驕兵必敗不假,但過分看重對手也是不利於作戰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上百萬中國軍隊分別在華北和華東禦敵。當時的日軍的確不好打,這是事實,但真到了如天兵天將一般不可戰勝的地步嗎?也絕對不是。

而當八路軍開赴前線的時候,國軍敗兵傳遞下來的信息是,日本人太能打了,我們都不打不過,你們拿著燒火棍還敢打日本人?

開往前線的援軍不止八路軍一家,如果是別的軍隊聽到潰兵這麼講,自己心理上首先就產生畏懼心理了,到了真正交手的時候,本來可以打贏的,往往也打不贏,心理上首先就敗了還怎麼打?結果經常出現日軍1個中隊打崩國軍1個團,1個大隊打崩國軍1個師的情況。

而八路軍沒受失敗氣氛的影響,在平型關則打出了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場殲滅戰和第一次大捷來。

同樣我們也舉一個反面例子,即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的「黑人團」事件。

當時志司的命令是讓38軍快速穿插,以便殲滅更多美國聯軍,而38軍得到情報稱熙川有美軍的黑人團。因為缺乏與美軍交戰的經驗,為了保險起見,38軍的攻擊慢了些,結果在熙川只抓住了韓軍的尾巴,而且這裡也沒什麼黑人團。

後來在戰役總結的時候,彭總就發了火,38軍全軍上下也憋了一股火,在第二次戰役中接連將韓軍、土耳其軍、美軍暴打一通,打出了自己萬歲軍的威名。

所以回到前面中所講到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問題上來講,什麼叫知己呢?己方有的優勢就要敢於承認,不能說有優勢也不敢承認,看不到自己的優勢顯然便是不知己。

當然,在看到己方優勢的同時,也應該以同樣標準看到自己的劣勢,不能有劣勢而不自知,這同樣是不知己。

反過來說,在知彼的問題上,對方有缺點就是有缺點,能看到對方的缺點不等於就是輕敵,反而要根據對方的缺點指定相應的戰術,使得其劣勢擴大化;當然知彼的另一方面是看到敵人的優勢,這個優勢也要客觀來看,有多大就是多大,過分誇大或縮小也不合適,準確判斷出了敵軍優勢同樣要做針對性部署,以削弱或限制其優勢。

所謂戰略上藐視敵人,所樹立的是必勝的信心,而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就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盡所有可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而儘可能限制敵人優勢的發揮,而將其拉入到其劣勢中。

抗美援朝戰爭如果以正常情況來衡量的話,我們是打不贏的,但通過夜戰、近戰、坑道戰的方式恰恰是極大地削弱了美軍空軍、炮兵的優勢,而儘可能拉入到我方佔優勢的近距離交戰中,這便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到了戰術上重視敵人,而美帝是個紙老虎的論斷則屬於是戰略上的藐視。

很多人分不清戰略、戰術的問題,其實要這麼細分理解的話,就不會出現張冠李戴,理解偏差了。

同樣我們從抗美援朝的經驗來說,當年在那種極端的條件下,我們依然可以憑藉中國人的智慧和堅韌贏得戰爭。如今我們手中的牌更多、更好了,運用好知己知彼這四個字,也必然能做到百戰不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關於抗日戰爭,有哪些誤導人的問題?結合戰史資料進行解答
官宣15式坦克高原練兵:外形緊湊配置高,機動性能很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