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請牢記,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

心理學:請牢記,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

在有些家庭中,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也會反目成仇。

當他們其中的某個人,生活上出現了很大的困難,或許是得了大病,或許是欠了賭債,總之需要其他兄弟姐妹伸出援手,渡過難關。

但是,困難結束之後,受惠者往往不會承認他們接受了幫助,也不認可他人的施捨。

其他兄弟姐妹們不禁覺得此人恩將仇報,不念好倒也罷了,態度竟然還如此惡劣,這時,新仇舊怨之下便可能反目成仇。

其實,在受惠者的潛意識中,知道別人的幫助對於他而言是再造之恩,但是卻將這種感激深深地壓抑著。

他會騙自己說,既然大家都是一個媽生的,那麼,為我做這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者乾脆認為對方是居心叵測,心裡才能好受點。這是為什麼呢?

認知失調理論

費斯汀格提出了認知失調理論,認為當個體的認知成分不協調時,就會產生認知失調。這時,他們的內心會產生緊張感,並且有一種想要恢復心理平衡的傾向。

此外,人在做出一個行為之後,往往會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以保證態度與行為的一致性,例如,我為什麼會吃飯?

因為我要生存。我為什麼會買菜?因為我要做飯。我為什麼要工作?因為我要賺錢養家。這一問一答,雖然看起來如同廢話,但其實有著很深奧的含義。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我們想要做某一件事,所以我們才會去做某一件事。

如果我們不想去做某一件事而被迫去做了,導致態度與行為的不一致,我們就會感到認知失調,繼而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以此恢復心理平衡。

對於兄弟姐妹中的受惠者來說,他們可能經濟困難,自覺無力償還他人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雖然度過了難關,但仍然會承受很大的人情壓力。

因此,為了逃避對於其他兄弟姐妹的人情,他不得不這樣想:我們是親兄弟姐妹,他們對我的幫助是應該的

由此,他們便為對方的行為找到理由,這樣就能夠保證自己的態度不被改變,本人也能體驗到較少的認知失調。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可能並不是特別友好,甚至曾經鬧過很多不開心,於是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測對方不可能這麼好心,為了自己而大出血,將對方當成居心叵測之人

亦或是認為對方想要藉助這一次施惠而永遠壓他一頭,以此為理由來解釋對方的施惠行為,這與他之前的知覺相符合,因此,他也會感受到較少的認知失調。

總之,受惠者會通過自欺欺人的方法,來減輕心中的焦慮。在這種家庭案例中,真正的受害者往往是施惠的人,他們被同胞骨肉深深地傷害。

所以,一定記住不要對一個人太好,以免讓他產生壓力或是疑慮,最終反而自己落不得好。

窮追猛打不如投其所好

很多人在追求心上人時,只會窮追猛打,滿足對方的一切需求,恨不得為他付出所有。

這類人試圖用自己的誠意感動對方,殊不知誠意只是追求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對方越來越厭惡你。

試想,如果有一個你很厭惡的人追求你,就算他對你再好、再用心,你也會拒絕對方。如果你特別欣賞一個人,就算他並不喜歡你,你也會有意無意地將對方的某些行為,看成是對你的示好。

可見,性格是否符合對方的胃口,以及對方如何解釋你的行為,也是決定追求是否能夠成功的因素。

當你喜歡一個人時,如果一味的對他好,只會徒增他的壓力,讓他感到欠你太多,心中過意不去,長此以往,必定兩敗俱傷。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渣男雖然品德敗壞,沾花惹草,但對方身邊似乎總是不缺女人。而且,有些女人明顯是真心愛他,卻最終被他辜負。

其實,渣男之所以能夠多次得手,並不是因為他付出的比較多,也不是他對女孩更好,更多是因為渣男往往懂得投其所好。

女孩想要帥哥,他們就打扮得光鮮亮麗;女孩想要精緻,他們替她們買化妝品、陪她去美容;女孩想要穩定,他們就大秀廚藝,讓女孩體驗到家的感覺。

可見,一味地對別人好,並不能幫你追求到心上人,有時候你的付出只是感動了自己,可謂是白費功夫。

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強調的是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讓對方沒有壓力,講究方式方法,不可一廂情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存在主義心理學:人到底為什麼要活著?
心理學:如果你不願意做這三種事,說明你骨子裡非常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