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哈佛,一場中國人20年的春夢

哈佛,一場中國人20年的春夢

在我7歲那年,我就明白了什麼叫做「宿敵」。

隔壁鄰居和我同齡的小男孩,在我爸媽嘴裡,學習比我好、比我聽話、比我活潑、比我懂禮貌……

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立體式碾壓我。

我一度以為,他的存在,就是為了擠兌我的。

後來等我長大了才發現,每個人在童年時候都有這麼個「一生之敵」——他們被統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但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沒有微博微信,「別人家的孩子」左不過也就是一個小區,或者爸媽的同事的孩子。

他們大抵也只是普通人——總不能小學拿個「雙百」,就說他有清北之姿。

但這個閉環,在2000年時被打破了。

那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叫《哈佛女孩劉亦婷》。

這本書,直接把「別人家的小孩」從「考100分」「字寫得好看」「大人面前不怕生」,抬到了「上哈佛大學」的高度。

一時間,知道哈佛大學的,都在討論劉亦婷有多優秀;不知道哈佛大學的,都在被「安利」哈佛大學有多優秀。

自那以後,學生「最有志氣的話」不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而是「上哈佛」。

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眼中,哈佛大學一定有著最勤奮的學生、最好的師資力量以及最純粹的學術氛圍。

最近,哈佛大學醫學院在自己的Dash學術平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哈佛大學的醫學院是世界上最好的醫學院之一,它關於醫學研究和發明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而這篇有著醫學院背書的論文得出的結論是——早在2019年8月,新冠疫情已經在武漢爆發。

而中國政府,隱瞞了這一實情。

這篇論文,被美國廣播公司、CNN、BBC、路透社瘋狂報道,成為「中國政府隱瞞疫情」的又一大「罪證」。

我特意去看了下這篇論文,得出這個結論的佐證有兩點:

一是2019年10月,武漢6所醫院停車場內車輛數量高於2018年10月。

二是2019年10月,中國網民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咳嗽」和「腹瀉」兩個關鍵詞的數量,高於2018年10月。

上邊這些圖片里的醫院,是湖北婦幼保健院,這所醫院甚至都沒有面向成人的呼吸科。

而且,停車數量和疫情有半毛錢的關係。

就連百度也立即和哈佛劃清界限,聲稱論文中的數據有問題,該論文「非常牽強和不嚴謹」。

因為一本書被中國人追捧上天的哈佛大學,在20年後,又因為一篇論文,要跌落神壇。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哈佛從未變過。

只是我們一直了解的,不是一所「真實的哈佛」。

01

《哈佛女孩劉亦婷》出版後,不僅劉亦婷成為全國家長人盡皆知的「別人的孩子」,就連哈佛,也一併站在了「大學鄙視鏈的最頂端」。

一時間,關於哈佛大學的各種故事滿天飛。而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都會提到,中國教育的失敗。

比如那張經典的「凌晨四點,哈佛大學圖書館仍燈火通明」的照片,就出自一篇叫做《到了哈佛,你就會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的文章。

這篇文章提到很多關於哈佛大學的細節,比如哈佛大學的食堂,根本聽不到說話的聲音。

每位學生在拿到食物坐下後,都在邊吃邊看書,或者邊吃邊看筆記。而哈佛的校醫院,候診的人無一不在閱讀。

哈佛的每一處角落,都是圖書館的延伸。

至於哈佛的圖書館,即便是在凌晨四點,也座無虛席。

接待作者的女生曾在北大讀書,她告訴作者,「我在哈佛一周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

除了教授們傳授的深奧的知識、繁重的課堂作業,哈佛學生還要每三天讀完一本幾百頁的書,並且提交閱讀報告。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麗服飾,不見濃妝異彩,更不見晃里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而在參觀完哈佛之後,作者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我們的學生太缺乏吃苦精神。

二就是,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問題。

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小孩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而到了大學,美國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他們要做的,是鍛煉自己的能力和情商。

所以,美國大學才能培養出那麼多八面玲瓏的政要、潛心研究的科學家……

而中國的大學,只能輸出一幫「書獃子」。

到了哈佛,你就明白了這種差距,也會知曉這種差距有多麼的大。

哈佛不是榮譽,而是證明——一份關於人的意志力、潛力,以及才情、理想的證明。

在這篇文章之後,又斷斷續續地出現了各種版本的「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的20條訓言」。

其中不少,都成為中國各大中小學校的班訓或是口號。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is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都沒辦法征服,那你還能做什麼呢?

這裡邊的每一句,都說在了中國家長和老師的心坎里。

哈佛雖然是一所美國大學,但它卻講述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亘古不變的道理——

天道酬勤。

這種追捧和盛讚,逐漸蔓延到美國的各所院校。

如果說哈佛的標籤是「勤奮」,那耶魯的標籤就是「目標」。

據說,1953年耶魯大學對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的題目是,「你有目標嗎?」。

只有10%的人說有。

研究人員又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能否把它寫出來?」。

這一次,只有4%的人將自己的目標清楚寫下。

而當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訪當年的學生時發現,那4%的人擁有的財富,超過其餘96%人的總和。

那群沒有人生目標的96%,一輩子或直接、或間接的在為那4%的人打工。

所以,在耶魯大學讀書的學生,都會有明確的目標,都會成為「4%里的一份子」。

漸漸地,斯坦福、哥倫比亞、耶魯、牛津、劍橋,每所高校,都有其對應的精神與品格。

總之一句話,西方的教育體制,是在「真正的育人」。

02

我們對於哈佛的崇拜,並不是因為它的學術成就,而是它背後的文化符號。

正如那句「哈佛不是榮耀,是證明」想要表達的,哈佛會告訴你一個人的理想、意志力、潛力能有多大。

同時,如果你不夠刻苦、不夠勤奮、不夠有意志,沒有遠大的理想,那你永遠邁不進哈佛的校門。

這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學裡,一定彙集了這個世界上最優秀、最努力、最具有崇高理想的一群學生。

這個設定,在2019年破滅了。

戳破它的,還是個中國人。

山東省的首富叫趙濤,是步長製藥的董事長。

步長製藥主打的產品叫「腦心通」,功效是「益氣活血」。

趙濤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人之所以會得病,就是因為供血不足。

所以,能活血的腦心通,包治百病。

趙老闆在西安醫科大學讀過書,就能發明這種「改變醫學史的神葯」,足以說明知識的重要性。

興許是嘗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甜頭,亦或是步長製藥也需要「產品升級」。

趙濤萌生了一個念頭,要把女兒趙思雨送進世界名校。

趙濤通過摩根士丹利財務顧問,找到了一個叫做威廉·辛格的留學顧問。

威廉·辛格是一家專門做大學入學諮詢業務公司的創始人,而這家公司的服務宗旨,就是把「美國最富有家庭的孩子,送入美國最好的大學」。

如果說自己考進入叫「走正門」,考給學校捐款入學叫「走後門」,那威廉·辛格提供的,是「走偏門」。

威廉·辛格給了斯坦福大學帆船隊教練50萬美元,讓其幫助趙思雨偽造了一份航海運動概況。

同時,以帆船選手的身份,將趙思雨錄入斯坦福大學。

而在當時,國內媒體關於趙思雨的報道是,「美國狀元趙思雨,橫掃美國高考」。

趙思雨甚至還在直播平台分享過自己考入斯坦福的經歷,在這段直播的結尾,她用一句話作為總結:

「只要你有夢想,朝著自己的目標去努力,那就問心無愧!」

那時,沒人在乎她是什麼首富的女兒,有錢人家的孩子。趙思雨考入斯坦福大學只能說明一件事——在西方,只要你努力,那就一定能考入名校。

威廉·辛格花了50萬,把趙思雨安排進了斯坦福大學。而為了這張錄取通知書,趙濤花了650萬美元。

這筆錢,通過威廉·辛格名下的基金會,進入了他的腰包。

與此同時,威廉·辛格還把一位叫做雪莉·郭的中國女生送進了耶魯大學。

威廉·辛格花費40萬美元買通了一位足球教練,並把雪莉·郭簡歷的相關資料全部替換成足球相關。

在這位足球教練的描述中,雪莉·郭是一位極具天賦的足球運動員,並且是南加州一支知名足球隊的聯合隊長。

而雪莉·郭的父母為此向威廉·辛格支付了120萬美元。

而偽造經歷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把雪莉·郭的臉,P到參與該項運動的某個人的身上。

偽造身份,只是威廉·辛格提供的諸多服務中的一種。

他還會賄賂監考老師。監考老師會在考試結束後,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其修改答案。

你想考幾分,就幫你改到幾分。

有時,還會單獨開一個考場。監考老師就坐在你旁邊,實時提供服務——哪裡不會點哪裡。

在威廉·辛格的幫助下,共有700多名美國富豪的孩子進入頂尖學府。

涉事人員包括好萊塢諸多影星、奧巴馬的網球教練、美國多位大學入學考試的管理員。

而每當一個學生通過欺詐行為獲得入學資格時,就有一位誠實、真正有才學的學生失去了入學資格。

威廉·辛格案,只是這類事件的冰山一角。

或者,是極端個例。

這些人花了大價錢了,動靜太大,被揪了出來。

那那些沒花那麼多錢的呢?趙思露的帆船特長如果是「獲得國家級比賽榮譽」,那我弄一個「省級比賽榮譽」呢?

什麼勤奮、意志力、理想……,根本就不是美國大學的第一考量。

相比之下,錢,才是。

03

中國家長之所以願意相信,哈佛學生個個智商兩百八,凌晨四點圖書館裡座無虛席,還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中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從根上就不一樣。

中國人上清北的邏輯是,按分數排高矮,最好的學生上清北,最差的學生去帶專。

而決定一個美國人能不能上哈佛的邏輯有很多,分數只是參考因素之一。

分不重要,錢,很重要。

你可以有高(shao)雅(qian)的藝術愛好,比如滑雪,馬術;你可以和學術大牛討論新冠疫苗,和政要討論氣候變化,他們的推薦信比社區便利店老闆的推薦信好用;你可以展現過人的領導力,比如那個帶著全世界孩子罷課的瑞典小女孩,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是演員就是導演……

只要你家裡有錢,總能有個特長。

哪怕是像趙步長一樣,給孩子買個特長。

哈佛為首的美國名校不看重分數,因為一開始,這些大學就是新教會為精英開辦的託兒所。

哈佛建校於1636年,耶魯建校於1701年,常青藤八校里除了康奈爾沒有一個晚於美國1776年建國元年的。

早在美國誕生之前,殖民地地主就開始為兒女做打算了。所以美國既有羅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這樣的名門,更有校友生校友的常春藤式套娃現象。

美國歷史上有兩個羅斯福總統,一個叫西奧多羅斯福,被刻在了國會山上;一個叫富蘭克林羅斯福,幹掉了希特勒。他們兩個是叔侄關係,也是哈佛校友關係。就連富蘭克林的三個兒子,也上了哈佛。

如果你有哈佛的校友關係推薦,你的錄取率將是普通人的五倍以上。而且大概率你將收到提前錄取的通知。

哈佛的招生官William R. Fitzsimmons表示:「如果你看哈佛校友子女的資歷,你會發現他們平均而言確實是更好的申請者,他們當中極少數才沒有資格進入哈佛。」

這是徹徹底底的遮羞。

現實數據打了他的臉:如果高中成績全校排名前2%視為優秀,哈佛2018級新生只有72.9%的學生優秀(其中還有12%是體育生,優秀率37%),校二代的優秀率只有60%,還低於平均水平。

排名前2%已經是個很低的要求了,相當於50人的班級里的第一名。

在中國高考,可沒有考到班狀元就能上清北這麼一說。

哈佛為什麼偏愛那些有錢的校友家庭?

很簡單,因為校友捐款。

哈佛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大學,也是全世界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學。截至去年9月,哈佛收到的校友捐款累計308億美元,相當於整個李嘉誠家族的財富。

拿了校友的錢,就要替校友辦事。

比如2014年,潘石屹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五年之後,他女兒順利地進入了哈佛大學圓夢。

從資本積累的角度來說,招收校友家庭學生,培養好家族感情,對於捐款收入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對哈佛而言,一個富裕但資質平庸的校友子女,可能比一批貧寒家境的優秀學生的價值都更高。

這種對校友的依賴,植根在常春藤血脈里。

早在2003年,一個叫蕭愚的媒體人就發文質疑「哈佛女孩劉亦婷」:劉母寫了一本書的育兒經,忙活了十多年給女兒攢下的簡歷,都不是劉亦婷能夠考進哈佛的真實原因。

真正的王牌,是劉亦婷在成都七中接待的美國大律師拉瑞·希姆斯。這個美國老頭是達特茅斯法學院畢業,做過最高法院大法官助手、司法部檢察長助理,還是律所的高級合伙人,在常春藤高校人脈不少。

是拉瑞,親筆給劉亦婷寫的推薦信。

是拉瑞,聯繫了一位在成都當地工作的校友,幫哈佛做招生主考官。

以上信息,都是書里的細節。只是中國人習慣了一考定乾坤,想不到一封推薦信能有這麼大能量。

我相信劉亦婷本身是很優秀的,如果沒有拉瑞,她也許能考上清北復交,但一定不會成為家喻戶曉的哈佛女孩。

哈佛女孩的神話,只是中國人集體做了一場高燒似的夢。

我們看到的是想像中的劉亦婷,也是想像中的哈佛。

尾聲

在《中國合伙人》中,有這樣一段場景。

在去美國談判的飛機上,成冬青把關於這件案子的條令,全部背了下來。

他在談判現場,讓美方人員隨意挑選當中的一條,然後把它背了出來。

「這是我在18歲時就學會的技能,那一年,我背下了正本英文字典。我希望你知道,在中國學生里,我只能算是資質平庸。

你們無法想像,中國學生為了贏得考試所付出的心酸」。

確實,為了高考,中國的學生沒有美術課、沒有音樂課、沒有體育課,離「素質教育」差得有些遠。

為了高考,中國的學生只能沒日沒夜的刷題,只為了「多考一分,超過千人」。

為了高考,我們捨棄了太多。

但換回了一樣——公平。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考試製度,「知識改變命運」,才沒有成為一句空話。

只要你足夠努力,那你就有讀清北的可能,那你就能夠發光。

在知乎,有一個叫做「你是怎樣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的話題。

他們從大山深處,一步步地走了出來。

而這些,永遠不會成為中國大學的「談資」——是學生的努力,讓他來到這所大學。

這個方法很笨,看起來一點也不光鮮亮麗。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他們唯一能走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1.78萬億元!茅台市值超越一省GDP,到底憑什麼?
誰說顏值最重要?我只看活兒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