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505年,明朝最後一個賢君死了

1505年,明朝最後一個賢君死了

▲明孝宗朱祐樘

一股清流

明朝有16個皇帝,但正正經經打好皇帝這份工的,一隻手就能數過來。絕大部分主兒,尤其是明朝中後期的那些當家人,基本都是不務正業的奇葩。

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像是一個失敗的驢友,親自帶著人馬去河北土木堡遊玩,結果被蒙古人擄了去,硬是住了一年多蒙古包才坐回皇位。

明武宗朱厚照,十足一個青春期叛逆的cosplay玩家,自封大將軍出去打怪,玩得不亦樂乎。皇位,差點就讓給太監劉瑾了。

還有,「天下第一匠人」——明熹宗朱由校木工做得賊棒,發明了摺疊床,自己設計了運動館,直接讓皇宮內多少能工巧匠下崗。然而,當皇帝就是當不好。

獲得後世點贊的明朝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這兩位「祖」字輩之外,也就三個: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明孝宗朱祐樘(cheng)。

《明史》記載: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這三人之中,朱祐樘最不容易。

怎麼個不容易法?

好比炒股,朱高熾、朱瞻基接盤的時候,大盤看漲,不用費力就祖國山河一片紅;到了朱祐樘,大盤已從6000多點腰斬,相當於接了個爛攤子。形勢比人強,他想穩住大盤,減緩下跌速度,需要付出十倍於上上上一任的努力。

朱祐樘死死護住大盤,取得了「弘治中興」的政績。加上他個人修養不錯,恭儉有制,勤政愛民,沒有常年躲起來修仙練道,也沒有長期沉迷於研究龍椅的榫卯結構,而是,帶頭踐行了一夫一妻制,廢除了三宮六院。因此贏得後人的極大好感。

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就是明朝中後期皇帝中的一股清流。

萬曆年間首輔大臣朱國楨曾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評價那是相當高。

選擇寬容

朱祐樘知道,自己能來到這個世界已屬不易,更別說坐上皇位。所以,在他短短的36年生命旅程中,倍加珍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並時時保持感恩和寬容之心。

他爹是明憲宗朱見深。朱見深最著名的事迹是專寵他的奶媽萬貴妃,說晚上聽不到萬的打鼾聲就睡不安穩,有嚴重的戀母癖。

父子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發生在朱祐樘6歲的時候。

那一年,朱見深年過三十。一天,太監張敏為他梳頭,他敏感地看到了自己的白頭髮,哀嘆一把年紀了還沒兒子,以後這大好江山怎麼傳下去呢?

張敏伏地叩頭,說:「皇上有子。」

然後,一個6歲的毛孩(胎髮批地)神奇地出現在朱見深面前。幾個月後,這個被賜名朱祐樘的孩子成為了皇太子。

幾年前,被俘入宮的一個瑤族土官女兒紀氏偶遇朱見深,遂被臨幸,懷上了。萬貴妃知道後,千方百計加害紀氏。所幸紀氏人緣好,得到層層保護,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生下了朱祐樘。

因為有毒婦人萬貴妃在,朱祐樘雖生在帝王家,卻吃著百家飯長大。他的童年,相當凄慘。

成為太子後,噩運也沒放開朱祐樘。不久,他的母親紀氏,以及保護過他的張敏都離奇地自殺了。

當時,宮中傳言四起,罪魁禍首都指向萬貴妃,除了她自己不承認,而已。連國際友人——來自朝鮮的使節都知道這些事,回國後一五一十八卦給了他們的國王聽。

朱祐樘小小年紀,已飽嘗宮斗戲的險惡,知道要韜光養晦、低調做人才能健康成長,不會突然早夭。

《明孝宗實錄》說:「上(明孝宗)雖沖幼,極知感慕,而深自潛晦,弗自炫露。」

在他18歲那年,萬貴妃掛了,幾個月後,他爹跟著升天了。屬於朱祐樘的時代到來了。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於是,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將萬家滿門抄斬。萬貴妃的弟弟萬喜也早早寫好了遺書,等著上路。

然而,他們都錯判了形勢。

朱祐樘有一千個殺萬家人復仇的理由,但只有一個不殺的理由:

殺了,不就變成了自己曾經最憎惡的那種人,變成了另一個萬貴妃?

做好學生

朱佑樘選擇了寬容。

越是大權在握,越要謹慎權力濫用。越是有能力任性,越不能由著性子來。剋制內斂,這一儒家教育所推崇的品性此前已內化為朱祐樘人格的一部分。

朱祐樘的人格修養,得益於他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地位。

到了9歲的時候,他就開始上學接受正規教育(出閣講學),一直到18歲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規的九年義務教育。

就皇位繼承人而言,越晚接受教育,可塑性越差。朱祐樘的幾個後輩,像明穆宗朱載垕、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都是年過二八才上學,又都不肯堅持學習,自身文化素質跟不上,統治才能麻麻哋。

東宮授課老師(講讀官)都是學養深粹之人。比如,朱祐樘的老師之一程敏政,十歲就被稱為神童,薦入翰林院讀書。當時有「學問淵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東陽」之說。

朱祐樘學習的課程從孔孟諸儒的論述,到歷代帝王治國的善政良策以及明朝各帝的戒飭垂訓等等。凡是有利於太子人格養成和以後執政的內容無所不包。

他學習刻苦,是個懂規矩、有紀律的好學生。

據說每次寫完毛筆字,都要把筆墨紙硯收拾得整整齊齊。他也不搞特殊,甚至發布紅色警報也不停課,不像歷史上有些太子,心情好就上兩天課,心情不好就罷兩個月課。

他的寬容、不記仇只報恩等品格,應該在老師講讀孔子的恕道時就埋下了種子。而他即位後的很多做法,比如從善如流、任用賢人等,肯定也從歷史課上得到了啟示。

在一日一日的學習中,隨著年齡增長,他的心中也肯定有了對標的明君形象,那個人或許是漢文帝,或許是宋仁宗。

內心鬥爭

朱祐樘的明君形象,在他即位那一年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那一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回國對他們的國王八個不停,一會兒說朱祐樘不像他爹任人唯私,而是秉持公道;一會兒說朱祐樘很勤勉啊,颳風下雪都照常上朝;一會兒又說朱祐樘節儉得很,舉行國宴都不奏樂。

弔詭的是,老朱家的孩子藝術細胞、發明天賦都很發達。

朱祐樘喜歡寫詩,愛好繪畫和彈琴。據說世界上第一把牙刷也是他於1498年發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豬鬃插進一支骨制手把上。

比起他的後輩在宮中公然做木匠或者扮演商人做買賣,朱祐樘確實沒那麼坦然。他內心深處也不認同這些有悖帝業之事,所以時常覺得做這些事有些抬不起頭,要偷偷摸摸地做。

有一次,他賜給畫師吳偉幾匹彩緞,但害怕大臣們知道後議論,就對吳偉說,趕緊拿去,別讓那些酸腐的書生們知道。

他有時候表面上接受言官關於不要耽於聲色的勸諫,私下裡卻對旁邊的太監說,彈琴與政務有什麼衝突呢,要他們多嘴。

朱祐樘終其一生都在與其內心蠢蠢欲動的、不務正業的念頭作鬥爭。

他每天要自我強化五百遍「我不是愛迪生」「我不是黃公望」才能平復心情,安安靜靜地做一個好皇帝。

中途迷失

朱祐樘他爹留給他的大明帝國,在時人看來,是一個著名的爛攤子。

比如,為朱祐樘起草登極詔書的國務院總理(內閣首輔)萬安,在朱見深時代就口碑極差,卻步步上位。原因有二:一是與萬貴妃攀上了宗親;二是結交江湖術士,研究房中術,為朱見深配置春藥。

朱祐樘上位後,萬安故技重施,上了一籮筐奏疏,內容都是講不可描述之事。

朱祐樘看到後,覺得機會來了,怒懟道:這難道是一個總理應該乾的事嗎?

隨即讓萬安捲鋪蓋走人。

他爹在位時,在宮中養了大批僧道,堪稱「真人遍地走,國師多如狗」。朱祐樘即位後,光罷遣禪師、國師、真人就有一千餘人。

這一系列動作,猶如一股沖刷污垢的疾風暴雨,將「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盡」。

好景不長。

在做了七八年明君之後,朱祐樘慢慢變成了他爹的樣子:寵信宦官、偏好佛道……大太監李廣捕捉到了朱祐樘內心的細微變化,把那些善於煉丹、齋醮的僧道重新引入宮中。皇宮,又一次變成了寺廟與道觀。

正直的大臣們略失望,紛紛上疏彈劾李廣。朱祐樘嘴上說好,內心卻有一萬個不願意,仍對李廣寵信不疑。

弘治十一年(1498),李廣勸朱祐樘在萬歲山建一個毓秀亭,說此亭一建成,所有災異跑光光。

然而,此亭一建成,成功引來了災異。先是太康公主突然早夭,接著太皇太后周氏居住的清寧宮遭遇火災。周氏大怒說,天天李廣前李廣後的,果真把災禍招惹來了。

此刻,李廣的內心是脆弱的,知道自己闖禍了,喝下毒酒就去找閻王報到。

朱祐樘傷心他在靈魂修鍊上的引路人竟然先升天了,也不帶上我。於是,派人到李廣家中搜查,希望找到「教主真人修鍊速成指南」之類的秘笈。

然而,沒有秘笈,只發現了李廣的收賬本,上面記錄了文武官員饋送的黃米白米各千百石的數字。

天真的朱祐樘說,我去過李廣家,他的倉庫不大,裝不了這麼多糧食呀!

左右告訴朱祐樘,這黃米、白米不是糧食,是金銀的隱語。

朱祐樘暴怒,感覺受了羞辱,自己的信仰竟為李廣受賄和百官行賄買了單。

似乎一夜覺醒,朱祐樘做了個噩夢,然後在搖擺的明君與昏君之間,再次選擇了前者。

然而,對於享年36歲的朱祐樘來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愛惜羽毛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

很多帝王至死不知道自己有錯,朱祐樘是個例外。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弘治十五年(1502)之後,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後三年,朱祐樘重新倚重大臣,尤其是將劉大夏和戴珊兩位名臣看作自己的左膀右臂,欲實現聖賢帝王的夙願。

沒有這段知錯就改的經歷,朱祐樘頂多就是一個明君淪為昏君的可惜了的反面人物。但有了這段經歷鋪底,朱祐樘就是歷史上的「中興令主」。

除了政績,朱祐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私生活。

朱祐樘一生只娶了一個張皇后,不納宮女,也不封貴妃美人,每天只與皇后同起同居。據晚明學者黃景昉說:「時張後愛最篤,同上起居,如民間伉儷然。」

皇帝有一夫一妻制的覺悟,並不簡單;還能身體力行,就更稀缺了。所以有很多人懷疑朱祐樘是受過現代文明熏陶的穿越者。

不管從哪個角度去剖析朱祐樘,他都是一個極其愛惜羽毛的人。

明朝不像魏晉有清議,通過貴族圈子的互粉評論來肯定/否定一個人的名聲。但明朝有言官制度,而且言官往往不惜死諫,用生命來說服皇帝走大道,別抄小路。

雖然遇到由著性子來的皇帝,言官就算死一百次也不足以改變皇帝的既定路線,老司機愛往哪開就往哪開。但是,萬一遇到了愛惜羽毛的皇帝,結局就會不一樣。

比如遇到了朱祐樘。

朱祐樘愛惜羽毛,知道怎樣才能在當時以及歷史上留個好名聲,所以他特別克制自己的行為,即使一時行差踏錯,也會掉頭轉向,與昨日之非我決裂,做一個言官和後世史家喜歡的皇帝。

朱祐樘曾說:吾不自治,誰能治吾?

搞同級監督,確實沒人監督得了皇帝,只能依靠自己監督自己。但是,只要這個皇帝還有追求「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念頭,言官和史筆就能對他產生震懾和引導作用。

皇帝擁有無上權力,不愛惜羽毛就毫無畏懼,做事就任性沒有下限。古往今來,多少身敗名裂的一國之君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一個皇帝只要不胡來,懂得剋制,稍微規矩一點,尊重讀書人和臣下,對子民槍口抬高一厘米,總之,只要他達到一個正常人的道德水準,那麼,他即使沒有大作為,功績不及秦皇漢武的零頭,在歷史上也必定能夠贏得明君的稱號。而且,絕對比建立了大功績的秦皇漢武們少爭議。

克制,任何一個城市中產者都不難做到。因為權財有限,能夠調動的資源有限,即便想亂來,客觀條件也倒逼著你必須克制。

但有權或有錢者不一樣,他們面對誘惑,並且清楚只要自己願意就能讓慾望輕易兌現。這時候,他們的剋制就全然來自於內心的道德力量。

對一國之君而言,更是如此。

朱祐樘可以選擇逃課,可以選擇誅殺萬家,可以選擇奢靡生活,可以選擇不聽勸諫,可以選擇公然地玩物喪志,可以選擇數月數年不理政事,可以選擇後宮三千……

但他通通選擇了另一面。

愛惜羽毛,剋制而不任性,就憑這點正能量的追求,朱祐樘也理應獲得高度評價。

克制而不折騰,讓子民安居樂業,就是最大的德政。古今皆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太監數量以十萬計,清朝為何只用幾千人?太監不管用嗎?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別忘了明朝第一硬漢楊繼盛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