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料羅灣海戰,看明朝海軍如何對荷蘭入侵者發起猛烈反擊

料羅灣海戰,看明朝海軍如何對荷蘭入侵者發起猛烈反擊

萬曆年間,隨著海洋航路的不斷開闢,越來越多的歐洲船隊出現在了中國的沿海,他們有的打著自由貿易的名義,有的卻是抱著殖民的幻想來到這片新的沃土,他們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會與明王朝產生摩擦,這期中與荷蘭之間爆發的料羅灣海戰就是明末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為何明朝會與荷蘭開戰?雙方交戰的原因又是什麼?這些都要從明朝與荷蘭的一次約定開始說起。

海戰爆發的起因

17世紀中葉的荷蘭,已經取代葡萄牙成為了海上貿易的霸主,他們擁有1.5萬艘商船,商船的總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利益至上的荷蘭人自然也不會放過中國這一龐大的市場,為了取得對明朝的自由貿易權,荷蘭艦隊在1622年登陸澎湖列島,封鎖漳州灣,以限制明軍水師出海相要挾,福建巡撫迫於壓力只得以荷蘭退軍為條件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達到目的的荷蘭人於是離開澎湖退往台灣南部,1630年荷蘭人向明朝履行自由貿易的承諾,但新上任的福建巡撫鄒維璉卻實施了更加嚴厲的貿易禁令,這讓等了半天的荷蘭人惱羞成怒,決心用一場嚴酷的戰爭打開中國的大門。料羅灣海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

海戰的序幕

1633年7月7日由普特曼斯指揮的11艘荷蘭軍艦先是以突襲的方式對明朝管轄的南澳發起了進攻, 7月12日,又駛入廈門港道,對停泊在這裡的總兵鄭芝龍艦隊,實施炮擊,把鄭芝龍打造的新式戰船外加原有的戰船總計15艘全部摧毀。兩次突襲得手以後,憤怒的荷蘭人繼續在閩南沿岸和海上大肆劫掠、並封鎖航道,明朝廷派人去談判,但是雙方分歧過大,於是在10月22日,海戰正式爆發。

海戰前的準備

此時荷蘭艦隊裝備的大多都是三桅杆"蓋倫"船,每艘船的士兵運載量大概在10名左右,水手人數在40-60人。這些荷蘭戰船兩側為單層側舷裝炮,艦首兩炮,艦尾4炮,重型加農炮的總炮數在26-30門炮,另外甲板上有8-10門火炮,總炮數在40門以下。

而明朝隨著海禁政策的執行,造船的趨勢就日趨小型化,水師主要以福船為主,大福船的火力裝備為:艦首備紅夷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 人員配備上為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雙方戰船的體積以及火力的配置上都不可同日而語。

為此以海盜起家又在海上貿易中獲取巨大利益的鄭芝龍動用私人資本為50艘戰船加裝了英式加農炮。並且準備了100艘拆除火炮的小船實施火攻。

海戰的經過及結果

10月22日凌晨,由一百五十艘戰船組成的明朝艦隊悄悄開到了料羅灣口,發現明軍到來的荷蘭軍隊將9艘戰船擺在中間,協助荷蘭人的海盜劉香則率領50艘海盜船四散在周圍,明軍以荷蘭戰船為主要目標兵分兩路,一路進行攻擊後繞到荷蘭艦隊的後方,另一路則以小船為先鋒向荷蘭戰艦靠近,形成兩面夾擊之勢,荷蘭人的戰船火力猛射速快,明軍就避免與荷蘭戰船進行正面炮擊,利用小船快速靠近,並用鐵鉤構住荷蘭戰船的船尾,然後點火焚燒,「火借風力 風助火威」大火迅速蔓延至整艘荷蘭戰船,而在小船里的明軍士兵也趁此機會爬上戰船的甲板與荷蘭人近身白刃,在明軍的瘋狂進攻下荷蘭艦隊立馬就慌了手腳,一旁的劉香見狀也無心再戰,帶著他的50艘海盜船撤離了戰場,而荷蘭艦隊則在此戰中,被擊沉一艘俘虜一艘,其餘戰船突圍而出。

此戰明朝水軍一共抓獲100名荷蘭俘虜19名海盜,但自己的損失也不小,戰船大約在50艘左右,人員死亡86人,傷132人,可以說是以數量上的優勢才獲得了勝利。

料羅灣海戰結束以後,荷蘭人放棄了用武力脅迫打開貿易大門的想法,走迂迴路線加強了與普通海商的合作,而明朝政府為了不再惹出事端也做了妥協,同意與荷蘭在台南的駐地進行貨物的自由貿易往來,只要繳納關稅就行,此戰可以說荷蘭人不勝而勝。

結語:

明朝在朱棣統治期間,曾經有過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然而對於海上貿易的重要性,卻一直被明朝的統治者們所忽略,特別是在嘉靖帝在位期間,海禁政策得到了高度強化,嚴重阻礙了明朝的對外貿易。同時也讓中國的航海以及造船技術大大落後與世界強國。

料羅灣海戰的發生本來應該讓明朝的統治者看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從而對海上貿易引起重視,但被後金軍以及國內暴亂拖住了手腳的崇禎卻無暇顧及,只能讓這次海戰成為了明朝落幕前的最後一次精彩演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萬達登榜《2020網路安全產業鏈圖譜》
1505年,明朝最後一個賢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