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獻血者日:疫情之下「血荒」了嗎?

世界獻血者日:疫情之下「血荒」了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4日電(記者 張尼)疫情期間,血液是同口罩、藥品一樣重要的生命保障,不少急危重症患者都需要血液救治疾病。特殊時期,全國血液庫存還夠嗎?世界獻血者日來臨,這些關乎患者生命健康的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多地為湖北輸血 支援紅細胞4.6萬單位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地區的無償獻血人數下降。而湖北作為受影響最嚴重的省份,包括武漢、宜昌、十堰等多地都出現過「血庫告急」,引發公眾擔憂。

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臨床血液供應,早在今年1月,國家衛健委就已印發《通知》,要求建立血液保障二級聯動機制,明確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陝西、河南6省市對湖北省進行血液對口支援,還有四川、雲南、河北、廣東4省份也紛紛加入支援湖北的行列。

在省內,面對疫情,湖北也按照自採為主、調劑為輔的原則,健全完善血液應急保障機制。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信息,在疫情早期和進入中低風險期間,湖北省內挖潛力,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招募,各血站調整無償獻血招募模式,利用電話、互聯網開展獻血者招募,通過預約獻血、定向服務、專車接送、加強防護等措施,在保證獻血者和工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血液採集能力。

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成為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有力武器。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湖南、河南、安徽、江蘇、山西5個兄弟省份及時為湖北省調撥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有力地支持了湖北省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而截至4月15日,共有12個省市累計向湖北省支援紅細胞4.6萬單位、血小板1856個治療量、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2.2萬毫升。

網上預約、上門采血……各地出招防「血荒」

疫情期間,全國多地也採取不同措施,應對本地區有可能出現的「血荒」。

以浙江為例,浙江各地采供血機構提前做好應急預案並啟動應急響應,制定采供血應對方案。

浙江還緊急開發全省預約獻血信息系統,通過支付寶電子獻血證向公眾開放。該省血液中心推出96614無休諮詢服務熱線,為愛心群眾解疑答惑。

另外,針對個人獻血,通過線上徵詢、分段預約,環境再造,流量嚴控;針對團體獻血,根據「五色圖」,建立分類開展、集中管理、聯動保障的全省血液應急聯動管理機制,疫情嚴重地區以預約獻血為主,確診零報告的縣(市、區)加大動員團體獻血,多渠道招募有團隊獻血經驗的單位,分批分時段組織安排上門採集。

在廣西南寧,今年5月,南寧中心血站啟用了采血房車。

與常見的大型采血車相比,采血房車對行駛、停放條件要求要低許多,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方便地開展上門采血服務。另外,采血房車還能深入鄉鎮和農村,發揮流動宣傳、機動采血等功能。

與此同時,更有不少熱心人士在特殊時期主動挽起袖子,為拯救他人生命獻出自己的血液。他們中有軍人、學生、普通職工,甚至不乏一些知名公眾人物。

例如,今年3月31日,中國籃協主席姚明、秘書長白喜林率領中國籃協工作人員組成無償獻血隊伍,在北京東直門獻血方艙參加無償獻血。這次獻血活動中共有11人獻血,共捐獻血液2400毫升,其中姚明帶頭捐獻血液400毫升。

今年4月,前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雅典奧運會冠軍李珊也曾參加無償獻血,引發眾多網友點贊。

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到4月,全國血液庫存一直位於安全線以上。

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上線 信息服務體系更完善

疫情之下,公眾見證了全國上下的高效聯動,而國內的臨床用血保障機制也在不斷完善中。

1998年《獻血法》實施以來,中國無償獻血人次和采血量實現了連續20年持續增長。

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1998年全國無償獻血人次約30萬,2018年達到近1500萬。1998年全國采血總量不足500萬單位,2018年達到2500餘萬單位,增長超過4倍。

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設置血液中心32個,中心血站321個,中心血庫99個,采血點3164個。世界衛生組織曾評價稱,中國在無償獻血、血液質量安全和臨床用血等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國內的無償獻血也邁入「智慧互聯」時代。

近年來,在國家衛健委的統籌推進和全國采供血機構的共同努力下,依託統一的介面服務,目前全國452家采供血機構的數據已實現了互聯互通,6億多條獻血愛心信息得以匯聚。

從2020年6月14日起,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將正式上線運行。依託全國統一的電子《無償獻血證》,將實現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用血費用直接減免。

集眾多功能於一體的無償獻血信息服務體系呼之欲出,全國無償獻血工作也將得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關於獻血的這些知識你了解多少?

1、獻血有害健康嗎?

一般每次獻血量(200毫升或400毫升),約為人體總血量的5%~10%,並不會損害健康。獻血後,平時貯存在肝、脾等臟器的血液,此時會被「派遣」出來維持供血量。同時骨髓等「造血工廠」會加速造血。研究表明,一般2周左右,身體各種血液成分就會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2、獻血會傳染疾病嗎?

《獻血法》規定,血站採集血液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制度,采血必須由具有采血資格的醫務人員進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

血站采血時使用的都是經過嚴格滅菌的一次性醫療器材,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使用後的血袋、針頭等醫療廢棄物要嚴格按照規定統一處理,集中銷毀,不會重複使用,因此獻血不會感染疾病。

3、獻血會上癮嗎?

就人體生理而言,獻血只是少量失血的過程,並不存在「成癮」的任何機制和原因。

4、獻血後會發胖嗎?

獻血後正常飲食並不會引起發胖。但有些獻血者認為自己獻血後需要進補,過分攝入,導致營養過剩,這可能是「獻血後發胖」的真正原因。

5、為什麼鼓勵「成分獻血」?

血液中有紅細胞、血小板等多種成分。不同病人需求的成分有所不同。成分獻血是指藉助血細胞分離機單獨採集某一種血液成分的過程(國內普遍為血小板單采),其它成分會安全地回輸到體內。

6、獻血後需要靜養和進補嗎?

獻血後24小時內不要進行強度較大的體力活動,注意飲食均衡,但沒必要額外「大補」。少數人會感覺疲倦,應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通常,獻血後1~2天即可恢復日常生活。(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SpaceX獲得NASA批准 可用回收火箭運載宇航員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宇航員發射前都會焦慮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