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慢性子的人,往往更聰明!

慢性子的人,往往更聰明!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有書不雨亦瀟瀟?· 主播?| 宸聲

海桑曾說:

「將生命慢慢喝,是一杯茶;將生命一飲而盡,你就醉了。」

誠然,「生命」二字說來容易,但其中滋味卻並非三言兩語便可概括清楚。

生命如同一杯清茶,人生路上的喜與悲,被歲月悉數沖入茶盞中,你須得輕抿細品,才可領略到輾轉於唇齒之間的那抹甘甜。

若是將其一飲而盡,便如同豬八戒吃人蔘果一樣毫無意義。

因此,凡事都嘗試著「慢慢來」,你便有機會品味到生命之美。

說話緩,方能體現修養

《禮記》有言:

「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淺水喧嘩,一眼見底;深水寧靜,深不可測。

水猶如此,何況於人。

聒噪吵鬧的人,通常言語無節,有時一開口便暴露出自己的無知與淺薄;

而思想深邃的人,在開口之前往往會深思熟慮、字斟句酌,從而給人一種沉靜內斂的好印象。

其實,說話緩慢並不是猶豫不決,相反,越是「慢半拍」的言語,往往越有發人深省的哲理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胡適和妻子江冬秀是傳統的包辦婚姻。

這二人一個才貌雙全,另一個卻目不識丁,簡直是「門不當,戶不對」。

除此之外,江冬秀還是一個急性子,常常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火,說話也總是直來直去。

胡適則截然相反。

每當江冬秀髮脾氣時,胡適都默默地由她數落,一句也不爭辯。

等到妻子氣消之後,胡適才不慌不忙地開口勸導,耐心地給妻子講道理,將事情慢慢分析給她聽。

正是這「慢半拍」的言語,避免了許多爭吵,使得這性格迥異的夫妻二人能夠攜手度過一生。

慢,是一種溫和、平緩的力量。話到嘴邊時,先等上一會兒。

慢慢說話,才能安撫他人的情緒,體現自己的修養。

琅琊王氏家族,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豪門大族。

據史書記載,從漢朝到清朝的1700多年間,琅琊王氏先後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其中封侯拜相者更是數不勝數。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琅琊王氏能夠如此興旺,全憑一句家訓,而這句家訓僅有簡簡單單的六個字:

言宜慢,心宜善。

短短的六字箴言,濃縮了說話的大智慧,正如曾國藩所說:

「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

走得太快,便容易跌倒在地;同樣,說話太急,便可能招致禍端。

說話緩,不僅能減少言語中的謬誤,更能使人變得謹慎、穩重,從而練就出成熟、大氣的人格。

做事穩,沉著彰顯格局

弘一法師曾說: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顧不暇,何暇治事?」

日常生活中,「欲速則不達」的現象比比皆是。

原因其實很簡單,心浮氣躁者,必然難以面面俱到,也就不容易把事情做好。

一個人若是只顧埋頭向前沖,那他必然看不到腳下的羈絆,由此引發的自我懷疑,比外界的坎坷更容易致敗。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寺十分破敗,附近的村民看到寺中的僧侶們生活條件如此簡陋,便湊錢請施工隊伍來修繕寺院。

寺廟中的方丈指派門下的大弟子來組織修繕工作,然而,就在工人們準備就緒時,方丈卻突然叫住弟子,對他說:

「你現在先去磨刀,記住一定要磨好了。」

當時工人們在等待開工,可是師傅的命令又不能違背,所以弟子只能先去磨刀。

弟子三下五除二便將刀磨好,急忙跑去向方丈稟報。

誰知方丈卻絲毫不著急,還說要檢查一下磨好的刀。

弟子將刀交給方丈後,方丈只看了一眼便說:

「這把刀,你只磨了中間,兩邊都沒有磨到。看來磨刀時內心非常急躁,所以才會用力不均。」

說罷,方丈便吩咐弟子再去重新磨一次刀。

弟子雖明白師父是在教誨自己,可是因為任務繁重,所以磨刀時,心中不免又急躁了起來。

這次弟子只是磨平了兩頭,就送到方丈那裡讓他檢查。

方丈接過刀,緩緩說道:

「難道你磨刀就是為了應付檢查嗎?我看這次你只是磨了兩頭,並沒有真正用心去磨啊!」

聽到師父這番話後,弟子趕忙跪下懺悔,請求師父指導如何才能磨好一把刀。

師父說道:

「磨刀之前,你應該平靜心緒,這樣才能用力平均,從刀的一端磨到另一端。

無論有多少事情等著你去做,你的心都不能亂。」

聽完方丈的教誨後,弟子幡然醒悟。

從那之後,無論情況有多緊急,他都能把「穩」字放在心中,以沉著之心去處理問題。

薩迪說過:

「我在沙漠中曾親眼看見,匆忙的旅人落在從容者的後邊;

疾馳的駿馬落後,緩步的駱駝卻不斷前進。」

跑得快的人,未必就能先到達終點,做事急的人,也未必就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有時候,正是因為跑得太快,才來不及分辨究竟哪條路才是捷徑。

做事之前,先沉下心來觀察形勢,才能不急不躁,穩中求勝。

生活慢,品味世間美好

三毛有句名言:

「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慢慢品味出它的美與和諧。」

當你在領略過城市的喧囂,感受過人情的冷暖之後,能夠放慢腳步,靜靜地觀察天地與人世,收穫的便是這世間的美與和諧。

身處快節奏的時代,許多人只顧匆匆趕路,已經走得太過遙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何出發。

人不應該每時每刻都疲於奔命,我們更應追求的,是生活的質量。

快一點,增加的是速度;慢下來,提升的是品質。

人生路上,適當慢下來休息一會兒,你將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體驗。

著名作家林清玄,便是一個提倡「慢生活」的人。

林清玄幼時家境貧寒,幾乎沒有接受過任何的良好教育,但他卻每天堅持讀書、寫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20歲時,林清玄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從那以後,他便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寫作之路。

30歲之前,林清玄便獲遍了台灣的文學大獎,更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名利雙收的林清玄並沒有感到快樂。

由於需要參加大量的會議與應酬,他感覺自己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屬於自己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很難靜下心來寫作,初心也在逐漸變得模糊。

此時,林清玄便產生了暫時逃離塵世,去追尋生命意義的想法。

而立之年的他,果斷放下令人羨慕的工作,入山參禪清修,渴望用心感受生活的真諦。

他的選擇令很多人不解,卻給了自己一個新的機會。

參禪靜修後的林清玄,將禪宗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在提升作品境界的同時,也使許多人愛上了節奏緩慢的生活方式。

在《清歡》一文中,林清玄提出了一種寧靜、閑適的生活態度,這一生活態度令無數讀者嚮往。

「清歡」是一種清淡的歡愉,可以是聽聞林間鳥鳴時的感動,也可以是靜品一壺烏龍茶時的閑適。

對於林清玄而言,這種「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的生活方式大有裨益。

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慢,使我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踏實,在日常生活中活得更自由。

在忙碌與喧囂之中,人們很多時候會忽視生活本身的美好,忘記了自己的那份初心。

人不能一直處於奔波勞碌的狀態之中,若是只顧低頭趕路,即使走遍千山萬水,仍然走不出世俗的束縛。

適時放慢前行的步調,學會享受片刻的安寧,即便路上布滿荊棘,你也能從中嗅得花香。

沈從文有言:

「人生實在是一本大書,內容複雜,分量沉重,值得翻到個人所能翻看到的最後一頁,而且必須慢慢地翻。」

誠然,在浩渺的宇宙中,人的一生不過須臾,但對每個人來說,人生並非匆匆而過。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本厚厚的書,需要你傾盡一生的時間去認真閱讀。

做一個「慢性子」的人,逐字逐句地品味你的人生之書,那麼精彩的情節,也許就在下一頁。

- END -

有書君說

貨真價實的有書粉絲大福利

免費享受

職場、心理、財經、人文、科技、生活

等多領域的2000 本好書免費聽

更多會員權益等你來撩

有書月卡原價50元

限時0元開啟讀書之旅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領取北美名師「英語聽說讀寫譯」訓練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這4句話,說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