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然》:癌細胞尋找肝臟的技能真是絕了!

《自然》:癌細胞尋找肝臟的技能真是絕了!


  來源:奇點網


  「你是叛徒!」「這回?這回我又叛變了?」


  每次看到好好的免疫細胞被癌細胞拐成幫凶,奇點糕都會恨鐵不成鋼地代入上面的經典對白……然而科研進展看多了,總有種免疫細胞一大半都是內鬼的錯覺。

  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甚至是血小板,統統都被奇點糕的小本子記到過「幫凶」那一欄。就連《工作細胞》里無比可靠的中性粒細胞,現實中也可能會被策反,攻擊奮戰的T細胞,簡直是背刺無處不在啊。


為什麼明明寫的是免疫細胞,奇點糕腦海里卻總想到一本小說……

為什麼明明寫的是免疫細胞,奇點糕腦海里卻總想到一本小說……


  而今天《自然》上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又揭開了中性粒細胞,死了都能為癌作倀的一面:中山大學宋爾衛院士團隊發現,中性粒細胞的一種特殊死亡方式——胞外誘捕網(NET),竟然會成為癌症向肝、肺等器官轉移的關鍵機制!

  具體來說,血液中來自NET的DNA成分(NET-DNA),會被癌細胞表面一個名為CCDC25的受體識別,兩者結合就相當於給癌細胞釋放了導航指令,把它們吸引到肝臟,形成遠處轉移灶。


  而臨床上的乳腺癌和結腸癌患者數據也顯示,肝臟周圍NET較多,與癌症更容易肝轉移有關,患者癌細胞的CCDC25受體表達水平高,也與預後較差直接掛鉤。因此阻斷中性粒細胞的這條促轉移機制,可能是未來治療肝轉移癌的關鍵[1]。


  作為人體免疫系統抗擊感染的第一道防線,胞外誘捕網這道機制,本來應該是中性粒細胞殺傷病菌的利器。


  在受到病原體、細胞因子等刺激時,中性粒細胞就會發生一種特殊的死亡,把細胞內部的許多物質吐出來,形成一張以DNA為骨架,鑲嵌著各種蛋白的網,也就是NET,讓這張網來捕獲和消滅病原體。


電鏡下正常的中性粒細胞(左)、NET(中)和遊離的NET(右)

電鏡下正常的中性粒細胞(左)、NET(中)和遊離的NET(右)


  聽上去是不是很大義凜然,而且還有點兒酷呢?但近年來的幾項研究卻顯示,NET這張網卻可能捕獲在血液中循環的癌細胞,甚至是通過喚醒休眠癌細胞的方式,促進癌症的遠處轉移,這可就一點兒都不酷了[2-3]。


  不過此前的研究大多是在小鼠模型上進行的,小鼠癌症和人體癌症的區別比較大,同時研究也沒有進一步深究NET促進癌症轉移的具體機制,還停留在「偶然捕獲」這一步。搞清這些問題,就是本次宋爾衛院士團隊研究的目標。


  研究團隊首先對544名乳腺癌患者的原發灶和轉移灶進行了免疫熒光染色,以確定不同癌灶的NET分布情況。染色很快就顯示,NET在乳腺癌原發灶周圍非常少見,但在各種轉移灶附近卻有大量分布,其中肝轉移灶附近數量最多


看看肝轉移灶周圍這五光十色的樣子

看看肝轉移灶周圍這五光十色的樣子


  如果採用定量手段,以檢測髓過氧化酶-DNA複合物的方式判斷患者體內的NET水平,那麼可以實現對患者肝轉移風險的預測,預測的曲線下面積(AUC)達到0.863。將來這種準確度不錯的預測方法,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驗血來實現。


  接下來,研究團隊把戰場轉移到了小鼠模型上,分析腫瘤肝轉移與NET的因果關係。實驗顯示,NET確實出現在肝轉移灶之前,而且形成NET的中性粒細胞也是肝臟的「本地居民」,並非千里迢迢從腫瘤部位趕來的。


  如果把中性粒細胞形成NET的一種關鍵酶——肽基精氨酸脫氨酶4(PAD4)基因敲除,讓NET無法生成,那麼乳腺癌和結腸癌轉移到肝臟的情況就會顯著減少。這說明沒有NET,癌細胞想成功轉移到肝臟絕非易事。

  進一步的實驗也顯示,NET在整個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絕不止「偶然捕獲」這麼簡單。就拿NET-DNA來說,它可以直接作為趨化因子,增強癌細胞的遷移能力和黏著力,相當於變成了吸引癌細胞的一個重要信號


  癌細胞雖然是狡猾多端,也不至於強到能跟NET玩心靈感應,肯定是有受體能識別這個吸引信號。研究團隊發現,這個受體就是前面提到的CCDC25,此前它在癌細胞中的功能並不為人知,這次算是破案了。


 CCDC25和NET-DNA的分布幾乎完全重合,說你倆不是一對誰信啊

CCDC25和NET-DNA的分布幾乎完全重合,說你倆不是一對誰信啊


  研究團隊從本院收集的腸癌和乳腺癌患者預後數據,以及資料庫中肺癌等癌種的數據顯示,CCDC25在癌細胞表面的表達水平,確實與患者預後有明顯關聯,表達水平高與患者長期生存率下降有關


  接下來,研究團隊敲除掉CCDC25這個感應器,就發現癌細胞向肝臟轉移的能力受到了明顯抑制。此外由肺部的細菌脂多糖(LPS)誘發炎症,讓癌細胞經由NET向肺轉移的路也被堵上了,這算是一石二鳥啦。


  最後,研究團隊分析了一下CCDC25和NET-DNA結合後,癌細胞發生的變化,發現這種結合會激活ILK-β-parvin細胞骨架信號通路,增強癌細胞的運動能力,從而促進轉移的發生。


 這個骨架信號通路也是比較新鮮的發現

這個骨架信號通路也是比較新鮮的發現


  到這裡,本次研究的內容才告一段落,是不是信息量夠大,也足夠有意義呢?因此《自然》同期配發的社論中,兩位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學家,也對這項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


  社論指出,這項研究的發現,不僅可以用於預測患者的肝轉移風險,還明確了CCDC25與NET-DNA結合的具體位點,這樣就可以定向研發藥物,來限制癌症的肝轉移。至於這種機制是否出現在其他部位的轉移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4]。


  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宋爾衛院士表示,本次研究還可能用到抗擊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因為CCDC25這個感應器,在很多免疫細胞表面也是存在的。


  假如NET在感染性疾病中,也會像吸引癌細胞一樣,通過NET-DNA和CCDC25的結合,把其它免疫細胞吸引過來,就可能導致致命的炎症因子風暴,不過這還有待後續研究證實[5]。


  反正不管是癌症要命的肝轉移,還是新冠病毒的奪命炎症因子風暴,都趕緊退散啊!希望這項研究能早一天轉化到臨床,對這幫敵人,千萬別手下留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疫情暴發點為何指向批發市場?傳染源是什麼?中疾控專家回應
澳洲大火「陰霾」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