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心理學家: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楚門的世界》中有句台詞:「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

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人的命運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榮格曾說:「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改寫了。」

究竟命運是外部際遇的結果,還是像榮格所說的是命運是未被察覺的潛意識呢?

想要深刻理解這句話就要先大概了解一下最初的精神分析理論。

大多數人認同潛意識這個概念,甚至把潛意識當作一種常識。但是在弗洛伊德提出潛意識這個概念之前,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馮特、鐵欽納、詹姆斯及早期學院派中的許多人都理所應當地認為,心理可以等同於意識。

他們都傳承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完整我,認為有「完整我」的存在。

而弗洛伊德提出了無意識,也就是潛意識的存在。

弗洛伊德把「我」分為了自我、本我、超我,把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無意識(潛意識)。

弗洛伊德堅稱,他有幸給人類帶來第三次「自戀創傷」,指的就是完整我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分裂我」,我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精神分析的假設前提之一就是潛意識是存在的,心理運作大部分發生在意識之外。如果你能夠證明潛意識是不存在的,精神分析理論就會崩塌。

但顯然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無論是費希納,還是弗洛伊德,為了證明潛意識存在都提供了很多證據。

順著弗洛伊德的心理結構模型思路走,被社會或者道德允許的願望成為了前意識,而不被社會或者道德允許的願望成為了無意識(潛意識)。

那麼前意識和潛意識的區別是什麼呢?

前意識是沒有阻抗和防禦機制的,只要稍加註意,我們便能輕鬆把它們帶入意識中。例如:「你的卧室有幾扇窗,你家附近的醫院在哪裡」。

而潛意識是有阻抗和防禦機制的。

例如《癔症研究》第一例中的安娜·O突然不能喝水的例子:在談話療法中,她克服了阻抗之後,提到了她在童年時,走進她不喜歡的女家庭教師房間,看到她的狗從玻璃杯中喝水,引發了她的厭惡,但由於受尊敬師長的傳統影響,只好默不作聲。

當安娜·O的情緒感受被壓抑時,她不能喝水了。而當這個情緒感受被看見,她能喝水了。

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控制著我們的行為、選擇,保存著我們的創傷的經驗、信念和限制,還有一切關於我們的生命的秘密。

說到潛意識,不得不提到「情結」。

在心理學家榮格看來,「情結是通往潛意識的忠實道路」。

情結是有關觀念、情感、意象的綜合體,是「潛意識中的一個結」,表現為情感上的糾葛、深藏心底的愛恨等。榮格最初使用「詞語聯想測驗」發現了情結的存在。

生活中有些人想減肥,但是又貪吃,減肥是意識的想法,貪吃和覺得自己做不到是潛意識的想法。

有些人想要表白,想表白是意識的想法,覺得自己配不上是潛意識的想法。

當意識和潛意識不一致時,自我在拉扯,便會產生痛苦。而當意識和潛意識一致時,沒有矛盾便能發揮自我的最大力量。

因此想要改變命運,就要改變潛意識的限制性信念,也就是潛意識中的情結。

弗洛伊德在講超我病變中講到了一種「被成功毀了的人」,這種類型的人有強烈的無意識內疚感,他們懲罰自己的方式是在即將取得成功前摔倒。

他們在意識上是想要選擇成功的,可是為什麼卻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阻止成功呢?

你沒有覺察的事情,是會變成你的命運的。

一個問題就像一個模型,人如果意識不到存在的問題,就會走進這個模型,並且因為無法識別問題而走不出這個模型,然後結局就會在這個模型里產生。

就像討好型人格一樣,討好型人格是一種問題模型,會產生的結局就是一直討好別人或者換個人繼續討好,總而言之就是要討好他人。

而當他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他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不配被愛,只有討好別人才能被愛的想法時,他就可以選擇走出這個模型,換一個更健康的模型。 因此,自我覺察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這三個「壞習慣」,你千萬別改
心理學家: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