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不要再逼你的孩子開朗、合群了,有個內向的孩子是好事

心理學:不要再逼你的孩子開朗、合群了,有個內向的孩子是好事

有一位寶媽,最近因為自己的孩子太內向,而很苦惱。

這位寶媽說,每次有客人來家裡做客,或是帶著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自己都會拉著孩子說:「快叫人呀!」「快跟叔叔阿姨問好!」

孩子已經在上小學了,但是就是不夠活潑。每次都要自己提醒催促,孩子才會叫人問好。

這樣的煩惱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有過的——自己的孩子不愛叫人,不懂禮貌,性格太內向。

這些孩子就算聽了家長的話,跟長輩問好,但話也不多,總是喜歡躲在家長身後,靦腆又害羞。

大部分內向性格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比較焦慮。在很多父母眼裡,只有外向、活潑的孩子,才討人喜歡,越是熱情、能言善辯的孩子,越是聰明。

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內向是一種不好的「壞毛病」,必須得到糾正。彷彿內向的孩子就註定成不了大器,註定會被別人欺負。

所以父母就會強迫孩子學著外向,哪怕孩子已經表露出不願意,父母還是會選擇讓孩子「照著別人做」,引導孩子成為更加活潑的人。

事實上,根據心理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者。

從數據結果來說,內向性格的人是普遍存在的。我們也一直在說,性格傾向實際上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家卻習慣性的認為,內向的孩子註定沒有出息。

美國TED有一位深受大眾喜愛的演講者就是典型的內向者,她的某個演講曾被比爾·蓋茨列為自己最喜歡的演講之一。她曾說:

「越給內向的孩子自由讓他們做自己,他們就越能想出解決問題的獨特辦法。」

這位名人就是蘇珊·凱恩(Susan Cain),她為內向者所寫的一本著作被翻譯成36種語言,在世界多地暢銷。

Susan曾說:「我們想也不想就吹捧外向,其實是犯了嚴重的錯誤。」

性格內向被等同於性格上的無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犯的一個大錯。

為什麼說有個內向的孩子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內向者被稱為內向。這是因為他們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自身。

與外向的人相比,一個內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感應更加強烈。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內向者的喚醒水平低於外向者,所以內向者更容易被外界所刺激。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內向的孩子,你就會發現,他們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他們天生就擅長獨處——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最缺乏,也是最想要學會的一項技能。

除此之外,內向的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觀察力,並且善於分析和獨立思考,並且比外向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思維,也更容易形成深邃的思想

美國科羅拉多英才中心曾針對社會上的精英人才做過一次研究,經過三十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內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很多你能想到的大部分有所成就的名人,其實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拿破崙、梵高、比較少、愛因斯坦、達爾文、巴菲特、比爾蓋茨……還有我國的明星藝人,如陳道明、葛優、陳坤、梁朝偉等,也是內向性格的人。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再來看看,內向的孩子普遍具有的特點。

美國研究學者發現,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說明他們對環境會更敏感、更集中於內在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長時間記憶、問題解決方式和計劃等。

也就是說,同樣的信息給到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在大腦處理信息這一步驟時,內向的孩子腦迴路更長,因為他們反應更慢,考慮更細緻、周到。

絕大部分內向的孩子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能讓他們願意積極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一個愛好,比如閱讀、畫畫等,而這個方面恰好就是他們最容易取得成功的地方。

因為他們有著更高的專註度,他們更在意內在自我,所以只要外界環境合適,他們就能把自己的天賦和能力發揮到最大。

父母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性格。與其強迫孩子變成你心裡預期的樣子,倒不如給孩子更多的力量,為他開闢一條更適合孩子的發展道路。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都被自己父母貼上了標籤,那你也不能怪孩子今後被其他人貼更多標籤。

不要逼孩子違背他自身內在的感受和認知,保護好孩子個性中所具有的獨特潛力,才是父母真正應該做的事。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真正有心機的人,具有這三點特徵,及時發現合理規避
智商,在人的成功中其實沒起多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