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泉青瓷,千秋翠色,開拓中國瓷器海上貿易之路

龍泉青瓷,千秋翠色,開拓中國瓷器海上貿易之路

青瓷,是我國最早的瓷器製品,開始於夏商時期,在東漢時期成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浙江龍泉窯的青瓷了。

(明·龍泉窯青瓷蓮花燈)

中國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曾經評價:中國瓷器史半部在浙江,浙江瓷器史半部在龍泉。這也是龍泉青瓷今日最有力的宣傳語。龍萬里先生曾經9次來到龍泉,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現了大窯龍泉窯遺址。他甚至短期定居在此處,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田野考察報告《瓷器與浙江》,沉睡了300多年的龍泉窯,就這樣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成為諸多專家研究的焦點。

浙江是中國最早燒制瓷器的地方,龍泉區青瓷最早出現在公元3世紀,在五代時期,龍泉青瓷已經別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北宋時期青瓷迅速發展,南宋時期登峰造極,龍泉窯青瓷成為皇家最為青睞的瓷器品種。

青瓷因為其「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罄」的特點而享譽海內外。然而從明代之後,龍泉青瓷漸漸走向衰落,清朝絕跡於朝堂,深養於民間。青瓷之美,在於浙江山水之間,這如如玉璧的瓷器,濃縮了龍泉的湖光山色,也濃縮了龍泉人的智慧。

龍泉青瓷,宋朝的瓷器霸主

龍泉特有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青瓷文化。這裡群山連綿,樹木豐茂,礦土資源豐富,還是甌江的發源地,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水源、礦物和燃料都極為充足。

兩晉時期,龍泉地區的老百姓們吸取了越窯和甌窯的燒制經驗,燒制出了更為細膩富有美感的青瓷,並且發展出了更多的造型和紋樣。北宋時期,龍泉已經成為了江南地區的第一名窯。人們稱這裡燒制的瓷器為「秘色瓷」,瓷胎多為灰白色,薄而細密、堅硬,釉色為淡青色。

南宋是龍泉瓷器的黃金時期,北宋滅亡之後,大量的北方居民開始南遷,北方著名的汝窯、定窯因為戰爭而遭到了破壞,鼎盛一時的甌窯和越窯也開始漸漸沒落。龍泉青瓷一躍成為瓷器霸主。

北方燒瓷技術傳入了龍泉,南北燒瓷技藝進行了融合,同時,青瓷也開始通過海陸大量出口,開始銷往世界各國,成為南宋最主要的貿易產品。南宋中晚期,青瓷的燒制技藝登峰造極,粉青和梅子青是歷代宮人的青瓷釉色的巔峰之作,它們代表的是龍泉窯制瓷技術水平的高峰,巧奪天工,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青瓷的玉質質感更加符合中國人比德於玉的文化傳統,成為士大夫和宮廷的首選瓷器。

明代中期之後,由於各地制瓷業紛紛興起,龍泉窯開始衰落,清代中葉開始停燒。

(南宋·龍泉窯青瓷雙耳瓶)

千秋翠色,龍泉青瓷的傳說

民間和青瓷有關的兩個傳說流傳甚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哥窯和弟窯。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龍泉哥窯燒制的年代大約在北宋晚期和南宋晚期。明代陸深《春風堂隨筆》記載:「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圾碎。

民間傳說之中,這對兄弟名為章生一,章生二。哥哥燒制的技術一直比弟弟好的,引起了弟弟的嫉妒。為了影響哥哥的聲譽,弟弟在釉料之中加了不少草木灰,哥哥當時並沒有發現,結果燒好之後一看,瓷器的釉面全部裂開了。哥哥沒有辦法,就拿著瓷器去街頭廉價處理。結果文人雅士們卻看上了這種瓷器的金絲鐵線之美,隨即這種神奇的瓷器被皇帝看上,哥哥給招入宮中,哥窯因此名震天下。哥哥和弟弟後來都被當地人奉為了窯神,開窯之前一定要祭拜。

除了章家兄弟,窯廠之中還供奉著「九天玄女」。傳說這是一位善良美麗的女孩,名為葉青姬。她的父親葉老大是主管一座官窯,可是不知為何一批批燒下來,每一批都有一點殘缺。眼看著已經到達期限,葉老大還沒有燒制出上好的瓷器,朝廷派人說要將葉老大和窯廠的工人斬首。葉青姬心疼父親,為了父親和諸多工人的性命,在父親再一次燒制瓷器的時候,她突然跳進了爐火之中,以身祭窯,後來葉老大就燒制出了青翠欲滴的青瓷,人們都說,這青瓷就是葉青姬的化身。

龍泉青瓷世世代代在民間相傳,美麗的瓷器和人間的真善美相結合,更加為這清雅的瓷器增添了美感。

(南宋龍泉窯青瓷梅花式盞)

皇家風範,各國貴族為之瘋狂

南宋時期,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統治者們開始鼓勵海上貿易,青瓷,漸漸走出國門,成為眾多國家貴族追捧的珍貴寶物。

16世紀,龍泉青瓷第一次傳入了法國,青瓷嬌艷欲滴,光可鑒人,法國貴族們紛紛為之傾倒。貴族們紛紛在想一個適合這種瓷器的名字,後來他們直接用著名戲劇《牧羊女亞司泰來》的男主角「雪拉」來命名這種美妙的瓷器。當時的法國貴族將龍泉青瓷作為贈送貴賓的禮物。路易十五是龍泉青瓷的鐘愛者,宮中有大量青瓷器具。當時正值洛可可風格盛行,龍窯青瓷也借鑒當時的洛可可風格,形成別具特色的洛可可青瓷,典雅素凈的龍泉青瓷,轉身成為繁瑣奢華的洛可可瓷器,一點也未失皇家風範。

日本鎌倉時代也是青瓷傳入的黃金時期,青瓷同樣成為日本貴族的最愛。日本的古文獻之中稱北宋時期的豆青為「東青」,稱梅子青為「天龍寺」,粉青為「砧手」。宋朝日本還派遣著名陶瓷家加藤四郎左衛門專門到浙江學習造瓷的技術。回國之後,他創造了瀨戶窯,開始燒制青瓷。國際著名陶瓷學家三上次男在他的《陶瓷之路》之中形容陶瓷貿易之路:「實際上,就是中國的陶瓷,特別是龍泉青瓷所開拓出來的。

在我國制瓷歷史上,龍泉青瓷稱霸的時間最長,出口路線最長,數量也最多。1975年,韓國新安海底打撈出元代的沉船,其中有瓷器1.7萬件,龍泉青瓷就佔了9000多件,在世界諸多歷史博物館之中,你都可以看到龍泉青瓷的身影。

(南宋·哥窯灰青釉菊花式盤)

1957年,周恩來總理特別批示,一定要恢復龍泉青瓷的生產工作。青瓷在沉寂了數百年之後,又重新開啟了這條復興之路。2009年,龍泉青瓷燒制工藝正式進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0年的世博會浙江館,青瓷依舊是浙江文化的標誌。它們如玉似冰,給人內心以祥和寧靜之感,賞玩青瓷,猶如置身於浙江的山水竹林之間,無限風光,無盡瓷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王小波嘔血創作的一部作品,主流文壇卻說狗屎,如今年銷一千萬
曾國藩:成大器者,慎用3種人,遠離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