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江西佛教名山名寺

江西佛教名山名寺

江西佛教到底有多牛?

目前漢傳佛教兩個最大的宗派中:漢傳佛教凈土宗祖庭在江西廬山,廬山歷史上也因此成為與長安(今陝西西安)遙相呼應的南方佛教中心。漢傳佛教禪宗一花開五葉,五家七宗里有三家五宗源於江西,江西是中國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歷史上就有"求官到長安,求佛到江西""不到江西,不得禪宗之要"的說法。

廬山東林寺

1、廬山東林寺

東林寺位於九江市濂溪區,漢傳佛教凈土宗祖庭,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中國漢傳佛教八大道場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八大祖庭之一,中國十大名寺之一,江西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

註:八大祖庭分別對應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目前主要是禪宗和凈土宗(也叫蓮宗),其它宗派或式微,或消亡。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 (384年),開山祖師慧遠大師(334年—416年),也是蓮宗(凈土宗)始祖。

雲居山真如禪寺

2、雲居山真如寺

真如禪寺位於九江市永修縣雲居山上,漢傳佛教禪宗曹洞宗發祥地,全國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江西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屆名譽會長及第四、五、六、七、八屆會長均出自雲居山真如禪寺或為雲居山真如禪寺居士。

真如禪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806年—810年),開山祖師為道容禪師。唐中和三年(883年),時稱"南宗偉人"的道膺(853—902),上山擔任主持,遂使真如禪寺聞名天下,唐僖宗賜額「龍昌禪院」。

青原山凈居寺

3、青原山凈居寺

青原山凈居寺位於吉安市青原區,漢傳佛教禪宗七祖行思禪師(671年—740年)的傳法之地,漢傳佛教禪宗青原派系祖庭,開漢傳佛教禪宗南宗青原一系,後衍生出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三大宗派,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凈居寺由佛教南宗六祖弟子行思禪師創建,初名「安隱寺」,始建於唐神龍元年(705年),後宋徽宗賜名「凈居寺」。

靖安寶峰寺

4、寶峰寺

寶峰寺位於宜春市靖安縣寶峰鎮寶珠峰下,江西佛學院所在地。

寶峰寺是馬祖道一(709年—788年)的重要道場,自唐貞元元年(785年)起,馬祖曾多次率徒來此弘法。隨著馬祖「洪州禪」的建立,寶峰寺道場文化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南昌佑民寺

5、佑民寺

佑民寺位南昌市東湖區民德路181號,佛教禪宗「洪州禪」的發源地,江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

佑民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唐大曆年間(766年—779年),禪宗高僧馬祖道一(709年—788年)來寺說法,信徒雲集洪州,形成「洪州禪」,佑民寺(時稱「開元寺」)成為當時江南的佛學中心。後亦不斷有新羅僧人慕名前來入寺修行,佑民寺的宗風心法被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此後佑民寺時毀時修,先後易稱過承天寺、能仁寺、永寧寺等名。

百丈山百丈寺

6、百丈山百丈寺

百丈山百丈寺位於宜春市奉新縣,「百丈清規」祖庭、發祥地。

唐大曆間(766年—778),由鄉紳甘貞創建,初名為「鄉導庵」。後延請大智禪師懷海(約720年—814年)在此住持修行,遂改名為「百丈寺」。懷海到達百丈寺後,勤研佛經,探究禪理,盡改僧尼雲遊在外,沿門托缽,不事勞作之習,開創農禪並重的實踐,強化叢林組織形式,終於在百丈寺為禪宗另立一種規式,撰寫了「詔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禪門規式》又稱「百丈清規」。從此百丈寺聲名大振,香火極盛,四方僧人前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中外佛教界極負盛名,有「三寺五廟四十八庵」之說。大智懷海禪師影響甚大,溈仰、臨濟、黃龍、楊岐諸宗皆出其下。

洞山普利寺

7、洞山普利寺

洞山普利寺位於宜春市宜豐縣同安鄉洞山村,漢傳佛教禪宗曹洞宗祖庭,曹洞宗之名中的「洞」字即得之於洞山。

洞山普利寺由高僧良價(807—869年)於唐大中十三年(859)始建,幾經興廢,1988年重修。

曹山寶積寺

8、曹山寶積寺

曹山寶積寺位於撫州市宜黃縣,漢傳佛教禪宗曹洞宗祖庭,曹洞宗之名的「曹」字即得之於曹山。

曹山寶積寺始建於唐代咸通(870年—873年)年間。由佛教禪宗南嶽青源法系弟子本寂禪師(840年—901年)所創。曹山本寂得到江西宜豐洞山高僧良介禪師真傳,來到宜黃弘揚宗法,他在曹山「法席大興,學者雲萃,洞山之宗,至即為盛」,名揚四海,被稱為「曹洞宗」,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大派系之一,故曹山寶積寺被稱為「曹洞宗」』祖庭。

黃檗山黃檗寺

9、黃檗山黃檗寺

黃檗寺位於宜春市宜豐縣鷲峰山,漢傳佛教禪宗臨濟宗祖庭。

唐末,希運禪師(?—855年)至此開山,因其出家於福州黃檗山,故世稱此山為黃檗山,寺名黃檗寺,宋紹興九年(1139年),賜名「報恩光孝禪寺」,以為追念徽宗之所。明中葉寺圮,崇禎二年(1629年)重修。

仰山棲隱禪寺

10、仰山棲隱禪寺

棲陷禪寺位於宜春市袁州區,漢傳佛教禪宗溈仰宗祖庭。

仰山棲隱禪寺位於宜春市袁州區,由溈仰宗開山祖師慧寂禪師(840—916,一說804—890),創建於唐會昌五年(845年),古稱仰山寺、棲隱寺、太平興國寺、興國古寺,是中國佛教五家七宗第一家溈仰宗祖庭。仰山棲隱禪寺興起於唐代,鼎盛於宋元,延綿於明清,清末道光年間幾近毀於火炬。鼎盛時期,仰山棲隱禪寺有殿、堂、樓、閣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

青蓮山崇壽禪院

11、崇壽寺

崇壽禪院位於撫州市臨川區,漢傳佛教禪宗法眼宗祖庭,重建中。

崇壽禪院始建於南唐,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之一,法脈屬青原行思。行思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禪師坐下的上首弟子,因駐青原山靜居寺,故史稱青原行思。南唐高僧文益禪師(885年—958年)為弘揚佛法,創建崇壽院,滅度後,南唐中主李璟賜封號為大法眼禪師,後稱法眼宗。

楊岐山普通寺

12、楊岐山普通寺

楊岐山普通寺,初名廣利禪寺,位於萍鄉市上栗縣,漢傳佛教禪宗楊岐派祖庭。

楊岐普通寺是乘廣禪師唐天寶十二年(753年)首創,宋慶曆年間,方會禪師(992年—約1049年)在此創楊岐派,將廣利禪寺改名為普通寺。

黃龍山黃龍寺遺址,現寺院重建了部分建

13、黃龍山黃龍寺

九江市修水縣黃龍鄉,漢傳佛教禪宗黃龍派祖庭。

唐乾寧二年(895年)超慧創建黃龍寺,只是其經宗經超慧、黃龍海傳、黃龍至願三代即絕,五代戰亂更是廢為民居,雖然唐、宋曾三次敕封,但黃龍寺空有「三敕崇恩禪院」之名,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洪州太守程公孟敦清臨濟名僧慧南(1002—1069年)入主黃龍,創立黃龍宗,黃龍寺才名至實歸、叢林側目。

九江能仁寺九江能仁寺大勝塔

14、能仁寺

九江潯陽區庾亮南路140號,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能仁寺舊名承天院。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年間(502—549),唐大曆年間重建。北宋慶曆間,南宗南嶽法系十二世白雲端禪師(1025—1072)來院主持。他一面鳩工庀材,擴建殿宇,一面開堂示講,傳燈闡教,一時眾如雲集,承天院亦聲名藉甚。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戰火而毀。明洪武十二年(1379)又建,弘治二年(1489)改為今名。清咸豐間又毀。現建築多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附一: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3年,全國142所,江西4所)

九江能仁寺、廬山東林寺、雲居山真如寺、青原山凈居寺

附二: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1989年)

江西真如寺、福建湧泉寺、四川廣華寺

附三:江西走出去的全國佛教協會會長

虛雲(雲居山真如寺方丈,第一屆名譽會長)

趙朴初(雲居山真如寺居士、虛雲俗家弟子,第四、五、六屆會長)

一誠(雲居山真如寺方丈,第七屆會長,第八、九屆名譽會長)

傳印(雲居山真如寺出家,廬山東林寺方丈,第八屆會長,第九屆名譽會長)

東林寺凈土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 的精彩文章:

佛教「四弘誓願」
「皇家寺廟」法門寺,正在努力成為世界佛教朝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