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讓孩子擺脫不愉快的經歷?大腦研究專家:把內隱記憶外顯化

如何讓孩子擺脫不愉快的經歷?大腦研究專家:把內隱記憶外顯化

前段時間我帶墨仔去菜市場買菜,菜攤收費處有個賣生麵條的小鋪子,我拉著墨仔剛好就站在這個鋪子前面排隊等著付菜錢,突然墨仔拽著我說媽媽快走,我不想呆在這裡。我感到很詫異,仔細檢查周圍的環境,沒發現什麼異常,但當我蹲下看墨仔時,發現他正瞪大眼睛,面露恐懼得盯著那個賣面鋪子的壓面機器,機器發出「轟轟轟」的聲音,我猜想他大概是害怕這個聲音。

後來,我發現當我用攪拌機、吸塵器這類能夠發出「轟轟聲」電器的時候,墨仔都會非常排斥、恐懼、甚至哭著讓我快點關掉機器。

可是這些電器在他小月齡的時候我也用過啊,當時他並沒有異常反應,究竟是什麼契機讓他心生恐懼呢?

我琢磨了半天,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補牙」這件事了,因為補牙的時候用的那些工具發出的正是這種旋轉產生的轟轟聲。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是這些機器的轟轟聲觸發了墨仔的「內隱記憶」。

01

記憶的分類: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說到記憶,我們腦海中能立刻浮現出各種畫面,比如昨天公園遊玩的場景,前天吃了一頓很美味的午餐,我們能夠回憶起許多細節的人和事,這種記憶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意義上「外顯記憶」。

外顯記憶指的是在意識層面回想起的過去的經驗。

還有很多記憶是我們意識不到,但卻時刻存在的,比如你喝水時候可以不假思索的拿起杯子放到嘴邊,吃飯時候自然而然的拿起筷子,這些動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重複了成千上萬次,每次做這個動作的時候你不會去回想上次是如何操作的,這種意識不到但卻存在的記憶就是「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指的是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使我們建立起某種特定的心理模式。

舉個例子,新手父母剛開始抱嬰兒的時候都是笨手笨腳的,但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終於熟練了,當寶寶哭鬧的時候,讓爸爸媽媽們不假思索抱起寶寶的記憶叫做內隱記憶,讓爸爸媽媽們回憶起第一次抱寶寶那手忙腳亂,小心翼翼的狀態的記憶叫做外顯記憶。

不論是那種記憶,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作用,那就是通過聯想以往的經驗來影響我們當下的行為。

記憶作為一個聯想機器,大腦處理當下的某種信息----一個想法、一種感覺、一股氣味、一個形象時,會將這種體驗與過去類似的體驗聯繫起來,這些過去的體驗會對我們產生強烈的影響,影響我們對現在所看到或感覺到的東西的理解-------《全腦教養法》。

02

對於孩子來說,內隱記憶比外顯記憶的影響更加深遠

老話說,孩子3歲前記不住事,這個「事」其實是指外顯記憶,確實我們想不起來自己2歲時候去過哪些地方,見過什麼人,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可以編碼外顯記憶的時候,但是,內隱記憶卻是從出生就一直存在的。

國際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認為:我們終生都在編碼內隱記憶,而且在生命的頭18個月里我們只能編碼內隱記憶。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嬰兒能夠辨識出媽媽的聲音、氣味,餓了會哇哇大哭呼喚媽媽,吃飽以後臉上浮現出滿足的表情,在之後的成長中,每一次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發展,都被編碼成了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對孩子的影響就在於: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來期待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並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與這個世界互動

1、美好的、溫暖的內隱記憶能夠讓孩子積極面對世界

當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意的家庭中,父母能夠快速回應自己的需求,母嬰依戀關係是安全的,那麼這個孩子所獲得的內隱記憶經驗就是積極、正面的,在面對父母之外的世界的時候,內心就是安全的,富足的。

一個能夠被關心的孩子,一定也會反過來去關心別人。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溫暖的人,那你就需要用你自己的善良溫暖來對待孩子,如果你想讓孩子勇敢堅強,那你就需要放手讓孩子獨立探索。

2、恐懼的、負面的內隱記憶會讓孩子消極應對世界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過關愛,甚至還遭遇過暴力或虐待,那麼他對這個世界將會充滿了不信任和敵意,最親的人都是如此對待自己,其他陌生人又將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呢?

當一個孩子經歷了一段讓他感到恐懼、害怕的事情,那麼這段經驗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就會深深的印刻在大腦中,當遇到類似的經驗的時候,內隱記憶就會將儲存的那些負面情緒釋放出來。

比如墨仔的補牙經歷,對於他來說,這段經歷無疑是非常痛苦和害怕的,那些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醫生,轟轟作響的補牙工具都被編碼成了他的內隱記憶,所以當聽到類似的聲音的時候,那些負面情緒立刻就包圍了他,進而做出逃避、排斥的舉動。

因此,當你的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突然一反常態的時候,或許是觸發了某段不愉快的內隱記憶而已。

對於孩子不愉快的那些經歷,家長或許覺得時間長了孩子就忘掉了,不要再去反覆問孩子事情的經過,其實,不去想不代表就能忘卻,有些內隱記憶會像碎片一樣散落在腦海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的行為,就像墨仔面對吸塵器、料理機所表現出的狀態一樣。

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正確處理這段內隱記憶,而不是「埋藏記憶」。

03

把內隱記憶轉換成外顯記憶,是幫助孩子擺脫不愉快經歷的有效辦法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當自己痛苦難受的時候,如果找個人傾訴,把發生過的事情講出來以後,心情就會好了很多,講述就像回放錄像一樣,你會想起很多細節,也會進行思考和反省,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把內隱記憶轉換成外顯記憶的過程。

內隱記憶對我們的影響是無意識的,但是外顯記憶則是意識層面的理解,是能夠被洞察和感知的,這也是精神療愈的力量。

換句話說,外顯記憶可以讓我們抽離出來,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事情的過程。

內隱記憶讓我們籠罩在害怕、緊張、痛苦的情緒中,頭腦一片混亂,身體呈現逃避狀態,如果將內隱記憶外化以後,我們就能還原當時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事情進行到哪個環節的時候讓我們產生了某種負面情緒,可以再細化到哪個人、哪個動作、哪個東西、最終讓「元兇」浮現出來,一旦能夠直面這個元兇,我們就能很好的處理負面情緒了。

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孩子,只是孩子還小,沒有「傾訴」這個本領,需要我們大人的引導。

04

如何幫助孩子完成內隱記憶到外顯記憶的轉化

當我們確定孩子當下反常的行為是因為過往不好的經驗導致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三個步驟來幫助孩子將內隱記憶轉化成外顯記憶:

第一步:用講故事的方式,回憶事實

挑一個孩子情緒相對比較平穩的時候,和孩子坐在一起回憶一下那段不開心的經歷,如果孩子已上學了,那麼可以完整的講述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比如像墨仔這樣2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遠遠不夠完整表述出一大段經歷,那麼我們可以採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一步步回憶:

回憶的時候要把握的原則是:時間、人物、地點、具體做了什麼事情、孩子的感受來源,問的越詳細越好。

以下是我和墨仔回憶他補牙的對話:

「墨仔,昨天我們坐著爸爸的車去了哪裡啊?」

「去了醫院」

「去醫院幹什麼啊」

「去補牙了」

「是誰給你補得牙齒呢?」

「是牙醫」

「牙醫是怎麼給你補牙的啊」

「有3個阿姨把我綁在床上了,然後嘴張開,補牙,還塗氟了」

「我聽見你哭了,為什麼哭啊」

「我害怕,我害怕補牙」

「那補牙疼不疼?」

「不疼,但是害怕」

「你害怕什麼呢?」

「害怕那個響的,聲音很大」

「你說的是醫生拿著的那個補牙的機器么,放進你嘴裡的那個?」

「是的」

「那我站在你旁邊的時候拿著小汽車陪著你這樣,還害怕么?」

「不怕了」

「那你現在是不是有兩顆新牙齒了?可以讓我看看么?」

墨仔張開嘴讓我看了看,開心得說「我有兩顆新牙齒,又白又亮的牙齒」

這樣的回憶對話,目的是讓墨仔不去迴避補牙這個事情,他說出來的時候大腦也在梳理這段經歷,讓自己明白對於補牙這個事情具體害怕的細節是什麼,因為檢查牙齒這個事情以後還會經常發生,所以,這樣重複回憶可以讓墨仔熟悉這套流程,熟悉了以後就不會太害怕,因為有了可控感。

第二步:允許孩子表達出真實的感受

當不愉快的經歷發生的時候,或者後期回憶的時候,我們要允許並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害怕、生氣、難過,因為這些情緒來源於真實的經歷,屬於內隱記憶的一部分,回憶的時候當然不能忽略或者掩蓋這些情緒。

更重要的是,表達真實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感知自己內在的心理活動過程,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的時候,自己當下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教會孩子學會「內省」

有時候我們為了安撫孩子可能會說:沒事的,不疼,一點都不害怕,你是男子漢不能哭之類的話術,本質上是想幫助孩子,但方式錯了,這些話術阻礙了孩子對真實感受的體驗,混亂了記憶的編碼。

摔倒了明明會疼啊,為什麼要說不疼?

打針就是很恐怖啊,為什麼要說不怕?

被搶了玩具就是會傷心啊,為什麼不能哭?

如此表達,孩子心理得有多憋屈,多混亂。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允許孩子說:我害怕,疼,我很生氣,然後讓孩子表達出為什麼會害怕、因為什麼事情生氣了,哪裡疼,說出這些情緒以後,我們再去引導孩子怎麼做能夠不再害怕、不再生氣。

第三步:利用情景模擬遊戲,重複演練事實

用孩子的經歷進行情景模擬,不斷重複演練,其意義在於:把分散的內隱記憶梳理成完整的一副圖像,讓孩子充分了解發生了什麼,學會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比如墨仔的這個補牙經歷,我們後來每天都會在家裡進行「補牙」,我、爸爸、墨仔輪流扮演一個需要看牙醫的病人,躺在沙發上張開嘴,然後另一個扮演醫生的人拿著自製的補牙工具,在牙齒上敲敲打打、磨一磨。

病人會問醫生:醫生我的牙齒怎麼了?

醫生回答:你的牙齒壞掉了,需要修理一下。

醫生再問病人:疼不疼?

病人會回答:有點疼

諸如此類的對話,模擬出真實的補牙場景,對話的內容對墨仔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建設。

所以後來,墨仔已經顯得「相當專業」,邊給我們修理牙齒,邊說:還要塗個氟。如果我們說有點害怕,還會說:那我抱抱你就不怕了(學會了排解情緒)。

墨仔媽媽寄語

雖然我敢打包票,下次補牙的時候墨仔還是會害怕,哭也是難免的,但我相信他一定不會像第一次一樣陷入巨大的恐懼中,並且我相信,這樣不斷的幫他梳理內隱記憶,總有一天他可以正視自己的恐懼,泰然自若的自己躺到椅子上配合檢查,而非無可奈何的妥協服從。

這種能夠審視過去經歷、整合記憶的能力,也會變成一種寶貴的精神療愈力量,在未來遇到困苦的時候,能夠把自己拉出負面情緒的深淵,積極面對人生。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註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及轉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隱記憶 的精彩文章:

《如何正確吵架》男不做余歡水!女不做李寶莉!幸福婚姻6個技巧
有了孩子之後,是真的一孕傻三年么?然而事實是這樣的